美文网首页闺阁妙笔人生百味日更达人联盟
那些淡出历史舞台的职业技能

那些淡出历史舞台的职业技能

作者: 孙小炀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16:00 被阅读22次

婆婆那天说年轻时候做一双鞋到集市上能卖到8毛钱,当时一块烧饼是6分钱,一双鞋约是一块烧饼的14倍,现在一块烧饼是2块钱,那那时候的一双钱就相当于现在的28块钱。貌似也不多嘛。

手工布鞋

婆婆白天要去地里上工,做鞋子都是晚上在家点一盏小灯的时候做的。一整双鞋的工序不少,鞋底是一层一层的布浆出来的,还得做鞋面、上鞋帮,最后把各个部分缝合在一起。婆婆手巧,还会裁剪衣服,快过年的时候,总有手笨的媳妇请她帮忙剪布样,她的婆婆夸她空着手出门,能带着馍回来。

婆婆生活的那个年代,人都是全能,既是会耕种的农人,又是能揉面做馒头的厨子,还要是量体裁衣的裁缝,也是从布料起做出一又鞋来的鞋匠。但是,那些曾经让婆婆引以为傲的技能几十年下来几乎做废了。现在,能做一手漂亮的女红已经不再是评价一个姑娘优秀与否的标准了。

女红

除了女红以外,好多技能都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城市繁华路段的一块海绵坐垫上,一位心无旁骛做针线活儿的阿姨,轻拢慢捻抹复挑,一根细针打天下。她做的是织补生意,跟红楼梦里的晴雯抱病缝补金雀裘一样,为毛料衣服织补破洞。阿姨说她之前在纺织厂工作,厂子没了,技能还在,便干起了这行。想来她的技艺一定胜过纺织厂的同伴,才会不舍得丢弃。

轻拢慢捻抹复挑

再说路边的修车人,自行车少了,修车人不得不转行。修拉链的也不是真修,多是换拉链。修伞的匠人也还有,只有我的伞若是不好使了我都是直接丢掉的。修碗只能在老电影里见到。龙不见了,屠龙之技也就不再有施展的舞台了。

老手艺

谋生的技能每一样学下来都得花不少功夫,但这项技最终能维持多少年的生计就两说了。我认识一个做速录员的姑娘,她的施展舞台是上会做会议记录、在法庭上记录或做同期声的内容整理。用一种专门的速录键盘,左右两只手十个手指在键盘上一起按下去,哐哐声中,最高能达到每分钟400字的录入速度,能跟得上人每分钟300多字的语速。可是,可是,“讯飞”的语音识别功能,正确率一再提高,速录这项技能可想而知也是在淡出中了。

学会速录,他容易嘛!

这个时代,科技带来的生活形态变化速度飞快,人们在其中为求得生存掌握技能的速度就得更快。岁月不再静好,日新月异永存。

焦虑是这个时代中人的底色,焦虑情绪来源于冲空。那么全民焦虑的现实冲突正是来源于人和环境的冲突,时代这匹烈马奔跑速度太快,生活在其上的人都死死地抓住缰绳,生怕被它甩下去。

我本无意贩卖焦虑,就来说说该怎么应对吧。

我们可以用聪明人和“笨人”的角度来看待时代的剧烈变化。聪明人是指能够不断创造创新来改变世界的人。笨人打上引号,是因为笨人并不笨,他们心灵手巧,只是不创造,只会利用聪明人创造的工具或技术。要是聪明的工具没法用的时候,聪明人会想到其他办法,而笨人就会手足无措,总体来说笨人更像是聪明人解决问题的工具,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人。

机器鱼

如果某个职业消失了,那么一定是某些聪明人找到了更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来代替笨人,笨人被淘汰后,只得想办法去学习聪明人创造的新工具或新技术来适应不断被聪明人改写的世界。

怎么样?听完是不是觉得更焦虑了。

两个对策哦。第一是掌握更耐用的技能,这个例子我真是没想出来,刚想到烧饭,又想到科技改变生活系列已经有了适合懒人做菜的自动炒菜机了,又是一个被聪明人找到解决办法把笨人替代的例子。第二是不断地去学习新工具、新技能,终身学习已经是躲不开的基本能力了,好多APP或者小程序都是宝,不断挖掘宝藏、不断迭代技能。

懒人炒菜机来一台

多送一条对策,可以去源头上做一个聪明人,用创造创新来改变世界、造福他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淡出历史舞台的职业技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az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