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焉。主簿请付狱考众奸,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谈陈太丘
①千古道德模范,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对陈太丘的评价。
②第一件事,陈太丘的一个下属用老母亲有病为理由请假,他知晓后直接判下属死罪。其他同事给建议说要不再审一审有无其他犯罪事实,太丘直接否了。理由:欺君是不忠,咒母是不孝,没有比这更坏的了,砍了!砍了!
③骗个病假就砍头,会不会太残忍了?短短的文字当中没有给更多的背景材料,无从给我们直接参考。可是,太丘治下为东汉末年,官场腐败,国内争斗不停,民不聊生。如果他不严格约束部下,部下则放纵懈怠,继而残害百姓,这样的情况下,难道陈太丘对属下的“仁慈”不是对百姓的“残忍”吗?所以,评价陈太丘是否为残暴的官员,不要从一个点出发,而是从社会背景出发,要将其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
④第二件事,也是“梁上君子”的出处。有一天,陈太丘发现房梁上有贼人,他没有惊动贼人,却是喊来子孙辈来训话:人,任何时候都要上进,不能做坏事,当然了,做了坏事的也未必是坏人,只不过是对自己的言行放纵懈怠罢了,梁上那位君子便是前车之鉴。陈太丘非但没有制裁贼人,反而赠予贼人钱财,劝勉其改过自新、自力更生!
⑤不是吧,偷钱偷到自己头上来了,陈太丘这样都不追究?他自己是这样解释的,当今是乱世之年,满地饥荒,百姓如果能安居乐业,何苦要做贼人?陈太丘洞若观火,他将法律放到了一边,因为他的面前是弱者,对待弱者,正义并非首要的。黑暗的东汉末年,陈太丘的善心恍若点点星光,照亮一片小小的土地。也许正是因为他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陈太丘,才深得人们的喜爱。
⑥我们谈论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要考虑他客观的社会背景,也要考虑他主观的人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