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做有名无实的团练副使,心情矛盾而又复杂。自嘲自伤,又豁达超然,写下流传千古诗作“初到黄州”。 贬谪黄州,苏轼政治上、事业上一落千丈,创作上达到顶峰。
苏轼自嘲“自笑平生为口忙”,我认为这“口”字,一为“食口”,一为“笑口”。其实,人生百年,不过这“两口”。
“食口”,即谋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长江吃江鱼,靠着青山挖竹笋。走到哪山砍哪柴。
贬官苏轼变“东坡”,于东坡之上种粮种菜,忙忙碌碌碌,解决“食口”问题,以免食不果腹。
黄州的苏轼穷,便只能吃价格贼贱的猪肉。当时,富人不吃猪肉,穷人不会做猪肉吃。“平生为口忙”,自己发明了一道烹调方法,做出来的猪肉口感软糯,味道极美,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东坡肉”。
人活着,第一要义当属吃饭,不论古人今人。此为第一口“食口”。裹腹还要口感腹感佳,这是“食口”的高级别追求。
“笑口”,即谋趣,此乃精神层面的追求。为了心灵的满足、富足,“苦中作乐”是趣,“自得其乐”是趣。
苏轼黄州的生活实苦,落魄之人常说“世人都说黄连苦,我比黄连苦三分”。但苏轼能从黄连中嚼出甜味来,豁达、乐观的精神,使得他在事业上的谷底时期,在创作上却达到炉火纯青的巅峰。这也算是另类的触底反弹吧。
生而为人,不过这“两口”。“食口”和“笑口”,若有生之年,“食口”不缺,“笑口”富足,夫复何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