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点滴生活家心情随笔
《一个母亲的亲子手记》:最后的辞别

《一个母亲的亲子手记》:最后的辞别

作者: 诗意的云 | 来源:发表于2017-04-12 11:46 被阅读24次

公司推行居家休息的政策出台后,许多人疯了一样到处托人搞病历,什么精神病、癌症,平时最令人忌讳的字眼这时却像瘟疫似地挂满周围人的嘴边。

这种状况,让我从心底里感到了悲哀,单位效益一天不如一天,人心浮动,许多一线职工都不想上班,因为上班再苦再累,还是照样拿不回多少工资。

我也花1200元钱为国宝买了一份病历,目的就是想让他这次也能平安地退下来。至于我自己,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我已经做好了两种选择。

1999年12月份,忙乎了一年的居家休息已到了关键时刻。公司劳资科走廊里每天聚集了许多等待居家消息的工友。鉴于申请居家休息的职工太多,公司领导最后确定了年龄范畴,即女职工六十年代出生和男职工五十年代出生的自愿申请居家休息的职工,以及不在此范围内而确实有重大疾病的职工,被批准居家休息。

国宝不在此范围内,为他花的1200元钱买的病历变成了几张废纸。而我这个对居家休息不是很积极的人却选择了安心等待居休通知的到来。

可是,就在我一心一意等待居休通知时,却被人告知我的档案被公司领导抽走了,他们想留我!

听到此消息后,虽然我的心境平和,但也更坚定了我居家休息的决心。下午刚上班,便找到了公司的党委书记,他说打算留我到公司宣传部任宣传兼理论干事。我告诉他:当初我干业余通讯员时,儿子刚刚两岁,我用10年的时间走到现在,虽然没有什么大成绩,但我已经找到了自我。现在,我刚好35岁,如果再用10年的时间努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想自己会有成绩的。再说,一直以来,我从没想过要往上走,我只希望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就行了,所以也没去考个文凭什么的,领导这些年来对我的关照和看重,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但这次,是我在经历了1997年的去留之后铁了心想走的。

书记劝我好好想想,明天再答复他。之后,我又找了组织部长,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说他保持中立,要我自己拿主意,如果我只有20多岁,他一定不会放我走的。接着,我又找了公司经理,劳资科科长,一一阐明了自己要居家的理由和想法。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平静和倔犟,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一心想活出自己的本色,干自己想干的事,不愿以别人的意志来约束自己。所以,在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一意孤行地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国宝对我的去留不发表任何意见,问他,他总是千篇一律一句话:你的事我不管,你自己拿主意就是,好坏都是你自己决定的。好在有杨杨,当我向他征询我的去留问题时,他说:“妈,我知道你不想上班的原因是不想写那些不喜欢写的材料,而且我还知道,你不是一个随便放弃自己的人,我觉得居家对你的腿可能要好些。”

我想是的,既然儿子也这么说,那我还犹豫什么?!

真正签订居家休息协议后,我决定3人一起回老家过春节。

这是我们三口之家,六年来第一次一起回来看父母,而且我们原本没打算回家,过年的礼钱都先期寄给他们了。

我们回到宁乡那天,已是农历二十八日,离过年只差两天了,对我们一家三口的突然回来,杨杨的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摸着杨杨的头发说:“孙子都长这么高了。”

夜里,杨杨与他的堂弟健健睡在一个枕头上,他的爷爷一直守在床边坐了两个多小时,一会儿摸摸杨杨的脸,一会儿摸摸健健的脸。两个孩子头挨着头,早已睡熟,脸蛋红通通的,像两只熟透的红苹果,爷爷说:“两个孩子长得一模一样,都分不清哪个是杨杨,哪个是健健了。”

看到爷爷那么眷恋孙子,我们不忍心大年初三去湘潭杨杨的外公家,每天陪着老人走亲访友,又推迟了两天才上路。但是,我们没有想到,杨杨这次回家竟是与他的爷爷永别。

就像这次过年回家看他的外公一样。我的父亲在我离家10多年里,从来没有陪着我们在子女家住宿过,但这次回家时,父亲整天陪着杨杨,晚上给他讲:“旗飞虎,虎飞旗,旗走马前灯”的故事,白天则牵着他逛街、上菜地,允诺下次回家一定给他买一担土豆给他吃。我们在乡下的两个妹妹家住了四天,父亲也陪着我们住了四天,他抿着嘴对母亲说:“杨杨又聪明又漂亮。”母亲偷偷告诉我:“你爸爸从来没有表扬过人,看得出来他是太喜欢杨杨了。”

是的,父亲把他的喜欢和眷恋都留给了12岁的杨杨,让杨杨在这年的夏天突然听到外公去世时的消息时悲伤不己,放声大哭,也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中,无数次想起冥冥中有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在牵引着我们无意识地向亲人做最后的辞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母亲的亲子手记》:最后的辞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fm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