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
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九日怀素藏真白。
古来以书法名世的僧人,怀素与智永禅师难分伯仲,似乎能并列第一。不过“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这样率意排名,又不知遭多少“博雅君子”所笑。
怀素也“为常流所笑”,那是因为不忌口,吃鱼又吃肉!
《食鱼帖》也是写给朋友的短札,这一类的书法作品在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一席,最能看出书家的水平功力。主要是因为写给熟人,比较放松,率意而为,反成大美。庙堂文字,庄重则庄重,稍显刻意了。记得启功先生曾回忆说,有一次陈垣先生针对僧人的书作启先生“上课”,大意是:僧人宽袍大袖,拘束少,故书法作品更加“放得开”。
“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怀素很真诚,抬手就给朋友说他在长沙吃鱼,怀素是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想必长沙的鱼是故乡的味道,最可口。来到长安之后呢,经常吃肉。这也是两地饮食的不同,长沙地近长江,江鱼味美,能饱口福;长安则以肉为主了,不知是牛羊肉还是猪肉,倘是猪肉,是不是今天“肉夹馍”的做法呢?
我们读到这里会愕然,怀素不是和尚吗,又吃鱼又吃肉,这是大大的犯戒啊!不仅是千年之后的我们,连当时的人都有侧目。“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普通人都笑话他,他自己也觉得不便,总是不能随心所欲地吃,这是他的“不便”。
佛教的戒律,因时因宗派而有所不同,杨秀发在《怀素的时代及其身世》一文中认为,南宗禅在惠能的弟子怀让(677~744)时期,于戒律的修持上出现了松动。当有僧徒问是否可以吃酒肉时,怀让答道:“要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由于此时的南宗禅并未达到晚唐的狂禅阶段。禅僧的思想处于发展演变期,人们对禅僧不守戒律的行为还不太能接受。因此怀素一方面饮酒食肉,一方面又常常感到不便……
“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正因诸多不便,尤其是不能吃鱼吃肉,更多的是因此带来的心理上的不自在,怀素经常生病,也就不能长与朋友通信,渐渐疏远了。
“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从这句话来看,怀素这是写给朋友的回信。因为自己病体缠绵,不能常跟朋友联系,偶尔收到了友人书信,内心既喜且愧,才有前番的解释,并非有意疏远。没想到朋友还没有忘了我,为了报答诸位,啥时候咱们约一约,到时候我就是拖着病体也一定去参加。“羸”音雷,是疲弱之体,是“多愁多病的身”。
怀素一僧人,真性情,当食肉时食肉,当书则书,当与朋友会则会!我们太刻意,这是着了相!
怀素年轻时学书法很勤快,写得太快太多,没钱买纸,就种了一片芭蕉,拿芭蕉叶练字,给自己的书房取名“绿天庵”。怀素的“绿天庵”、智永的“退笔冢”、还有王献之的那十八缸水,都是学书法的标杆,勤劳的代名词。
《食鱼帖》曾存青岛博物馆,徐邦达先生从未整理的一堆书画中发现。后来落实政策,发还给原藏家,据云今在私人藏家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