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 文化之根的遐想

作者: 夏源XY | 来源:发表于2018-09-20 10:42 被阅读8次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会想到自春秋战国时开始的以儒道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这些文化所滋生的土壤乃是周文化,而周文化的核心便是文王演的周易。所以中国人讲阴阳、谈八卦,易文化,或者说是周文化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大多数人也都认为易文化讳莫高深,尽管知其名而并不知其意。然而,易文化却并不是无由而生。在此之前,很久很久以前,还有中华大地上真正的文化之源----河图洛书。这两幅简单而神秘的星点图历来被称是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天机密码。可它在传承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次浩劫,而这次浩劫的始作俑者便是文王姬昌。周文王断章取义,逆行河图,演出了周易。之后发展,可算是达到了周王室的统治需求、政治目的。文王攫取了河图秘密中的一部分,便成就了周文化,也成就了中华文化里程碑式的发展。尔后,儒道等又从周文化中攫取各自所需并加以发展,从而成就了其在中华大地上千年的文化统治地位。当然,其后发展至宋明日渐僵化的理学便不多说。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周文化较之河洛文化也就如宋明理学较之传统的孔孟文化,而文王的性质也就类于朱熹等人了。当然,这里并不是要贬低文王,文王的文化地位无可厚非,也是文化历史的必然,无可避免。即便是河洛中的一部分,周文化也足以让中华文化傲立于世,名满天下。

      话虽如是,但我们现在不得不承认的是,原始本真的中华传统文化正被九州的人民渐所淡化。数劫而来,式微至斯。

      笔者草拟四劫,如下:自文王始,定论周易,此是一劫;至秦皇汉武,行法独儒,此是二劫;再至宋明理学,五常三纲,此是三劫;至如今,崇洋媚外,不学国术,此是四劫。一劫接一劫,中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远离本真的传统文化。如是,这其中有些插曲也不得不提。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文化大有扬头之势,怎奈为秦所扼。崖山之后,元主中原,士子文家,相与投毙,万千臣民,尽遭屠戮,中华文明已临绝灭。素附中华的日本、朝鲜诸国亦举国悲悯,痛心疾首。日本听闻南宋灭亡,举国茹素,以示哀悼,忽必烈因此造船七千,往诛日本,只半途惨遭强烈暴风雨,船毁人亡,日本惊喜,称之“神风”(二战中日本的“神风敢死队”便出此)。朝鲜更是出于内心,发于真诚的崇拜中华,以至于明朝灭亡后依然年年祭祀,岁岁感怀,并且连纪年仍沿用明朝年号。这一切也就是所谓的“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之词。华夏文明此际的“覆灭”,也是日韩诸国在当今社会蔑视我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认为他们才是华夏文明的真正传承者,他们视元清为敌虏,而宋明之节烈,华夏之中国已亡,至斯今日,他们对元清还颇有誉赞的现代中国很不耻,是奴性的遗留。在他们看来,现在的中国早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本真和灵魂。而我也断言,日韩诸国今日成功的发展与他们坚持传承并发展的中华文化不无关系。连他们自己也说华夏文明是他们的“母文化”,只是和当今的中国却无半点关系。

      说到今天,也便到了笔者瞎掰的重点了。中华文化传统发展到今天,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世道不定,各种问题接连显现,外国文化强势入侵,华夏文明万千年来何曾有此窘境?而所谓的“国学热”,也不过是学皮不学骨的瞎胡闹。这一切的原因,想来现今的国民教育和文化导向是逃不开的吧!

      我们自幼便被灌输着大马克思理论、大无神论,而这是否触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忌,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阴阳两行、互为表里、合而太极,讲的是自由、包容、纳天地、藏宇宙、敬辰星万物、畏合德自然。有出世思想,亦有入世思想;有政治哲学,亦有精神哲学(多以宗教哲学表现)。所以中国古人能够出入自由,无论面临怎样的人生境地,都能自如安逸(当然我所说的古人并非封建后期那帮逐利功名的奴才)。即便是现今发达先进的各西方国家,也晓这两种思想、两种哲学并行于世的道理。我不明白,为什么如今的国民教育要独行其道,不思根源。自幼便是这“马毛邓,无神论,三个代表,特色风”一遍又一遍的炮击覆盖,即便到了大学,还是一本接着一本的必修,而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理论文化却未见一本。笔者斗胆,建议教育部把“马义毛概”这一类政论思想书合而为一本,腾出空位让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这道理不言自明,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喜上这种政治课,甚至是厌烦,讨厌这腻人的政治宣扬,而“古典中国风”的东西越来越为人们所热衷,也更容易让人感受到大气高端、自然舒适的味道。现代某类人开口不离马克思,恐怕连马克思自己知道了也会低头汗颜吧!我想说的是,马克思毕竟是舶来品(笔者在此声明,笔者自认为自己还算是一位爱国守法、拥护党的政治领导,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公民,至少没有祸国殃民之心),它是一种很优秀的政治哲学、政治思想理论,是一种管理好国家的优秀工具,这无可争议。然而,优秀归优秀,更多的,它是一种政治哲学,并不是说它就能成为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的哲学还残存在中国人的骨血里,只是而今被覆盖包吞了。说来,这两种哲学都有其优秀之处,那不妨就让马克思成为一种“入世哲学”,而让中国传统成为一种“出世哲学”,前者是皮肉,后者为骨血,共同组成未来的中国巨人。但是,现今的社会恰恰相反,前者成了骨血,而后者却成了皮肉甚至还不到,成了一种“装饰”。可悲的是,这种背离却被整个社会认为是理所当然,无人驳斥,真真是元清的奴性遗毒太深。其拙劣性已然很明显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今社会所宣言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生活”等,其实用中国古人的话就四个字----天人合一。再者,1988年,75位诺贝尔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说,“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前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连老外都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救世性,为何国人却弃之不惜。

        如果说未来的中国是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某人抖胆而言不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马克思是管理好中国的优秀手段,而中国传统文化才是发展好中国的秘籍良方,是中国人灵魂中的本元。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拿桃树的嫁接来说,马克思是嫁枝,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接枝(根枝),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两者结合,阴阳互补,中国才会真正走上康庄大道。若是本末倒置,虽不敢断言其不是一条良好发展的道路,但至少是一条前途不明的待探之路。

      说这么多,笔者并不是想推翻什么,否定什么。本真原始的华夏文明一再遭劫濒绝,笔者只是希望在现代发达的文明社会,中国人能守住华夏文明在我们身体里这最后的残存,守住河洛在这世界的最后一丝血脉……

                                                                                                                                                                                                                                结稿于2013年

相关文章

  • 寻觅 文化之根的遐想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会想到自春秋战国时开始的以儒道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这些文化所滋生的土...

  • 寻觅文化的根

    讲起文化,似乎是个很宏大的题目,从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远到漠北莫高窟,近到身边的黄梅戏、文雅如江南雨巷的昆...

  • 书香余韵女娲文化第三期公益课堂 | 在陕西庆阳商会举办

    女娲文化是创世的根,是大同文化的神圣之根,是国学的根,是中国周易之根,是易医文化的之根,是自然学、哲学、科学、文武...

  • 陕西书香余韵女娲文化第二期公益课堂 | 诚邀您一起学习

    女娲文化是创世的根,是大同文化的神圣之根,是国学的根,是中国周易之根,是易医文化的之根,是自然学、哲学、科学、文武...

  • 2018-11-22

    守传统文化之根 筑中国梦想之魂 植物之根,生长之基也,传统文化之根亦如此。 何为传统文化之根?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民...

  • 经典

    经典就是文化之根。 若想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人”,就得用文化之根(经典)来滋养。

  • 杨新平:国美典范·影响力——当代名家原创书画作品邀请展

    作品欣赏 培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其中蕴含的,正是我们的文化之根。面对新的时代,要用精品奉献给...

  • 由彩虹花创意写作想到

    于漪老师曾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语文教学正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的根和...

  • 春节遐想之村落文化

    001 春节走亲戚,长辈给晚辈红包这个习俗已经传承很多年。今年回家,随父母到舅舅家拜年,见到舅舅家的孙子及外孙子,...

  • 传统文化 文化之根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性格,没有国民风貌,就不是活泼生动的有机体,而是机械的实验标本。”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觅 文化之根的遐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yg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