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8064/0caaa6f857b3e848.jpeg)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奥斯汀和爱尔兰律师的恋情,被双方家庭无情阻挠之后,爱尔兰律师被他父母召回爱尔兰,之后一方面如愿的迎娶了一位大家闺秀。女方家里很有钱、很有地位。另一方面他自己到最后,也成了爱尔兰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
有句话叫“莫欺少年穷”,如果奥斯汀她家里边不这么反对他们的婚姻,这位律师应该不会这么心灰意冷,在家族的召唤下就回了爱尔兰。如果当时奥斯汀的父亲能够对他们的感情多一些祝福,那么他的女儿不仅能够成就一段美满婚姻,而且还是一个潜力股。并且在未来同样过上很不错的生活,结果现在葬送了自己女儿的一生。也是这样的人生际遇 ,这样的人生遭遇,使得奥斯汀积累下那么多素材。
我们那些优秀的作家其实都是用她们的人生为笔,进行写作的。像《简·爱》它基本上是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因为这里面的人设跟她的人生经历,基本上跟夏罗蒂·勃朗特是重叠的。
《傲慢与偏见》也是一样,基本上也是奥斯汀根据她自己人生当中的际遇,以及她家庭的构成,去写这本佳作的。《傲慢与偏见》在世界名著当中,差不多是能排进前五名的。不管我们看没看过,但是听说过,它是一本和爱情有关的小说。
它的风格却跟我们所熟知的,所有的传统小说《西厢记》、《红楼梦》那些爱情小说很不一样。因为在这本小说中,基本上没有什么缠绵悱恻、没有什么海誓山盟、能看到的都是各种对话、各种聊天、各种琐碎的家长里短。
我们看这本书之前,首先要了解那个时代的英国,大概就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写作和出版的。这个时间段是英国历史上乔治王时代,是当时维多利亚王朝过度时期。当时英国国运还在缓慢上升,还没有到达日不落帝国鼎盛的巅峰。工业革命则刚刚发生,蒸汽机也没有大范围地应用到工业革命中去。所以,我们看到《傲慢与偏见》当中,交通工具更多的是马车。跟简·爱一样是马车的速度丈量着郡县和村庄。
就是在这样一个过渡时期,英国所有社会当中的元素包括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级制度、文化内涵,方方面面都处于一种重构的过程。特别像我们改革开放时期70年代、60年代、50年代中国社会是一个风貌。
80年代开始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00年之后,这一切慢慢就固定下来,80年代、90年代是中国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年代。也是各种各样的社会元素,不断地重构和矛盾不断积聚的年代。
这部《傲慢与偏见》 描写的就是那样一个社会,在英国,在一个王朝当中,或者说在过去的中国,在皇朝社会当中,人们的地位靠爵位来决定。皇帝是全天下最大,最尊贵;王爷,同样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往下,各种各样的爵位、各种各样的品阶,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但是当市场经济来了之后,这些地位慢慢地原本有的光环,就淡出了。因为这些爵位比起新兴的职业、比起那些财富的创造者来说,要逊色得多。看《泰坦尼克号》也知道,女主角他们一家就有一个爵位,但是爵位没有用,因为一没有钱、二没有财富,只是一个空头衔爵位。
在市场经济当中,牧师、商人、律师、乡绅等等,他们就变成了“新钱”,比起那些“旧钱”爵位来说,他们创造了更多财富,所以在当时,拥有这些职业的声望和财富的男性,他们在当时的婚姻市场当中,就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