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周恩来12岁,有一天在学堂里先生问学生们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们回答为知晓道理、为了光宗耀祖、为了识字赚钱......只有周恩来严肃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是伟人,他12岁时就能立下如此宏大志向,以民族兴亡为己任,勇于担当中国复兴历史使命。伟人的经典故事被写进小学课本里,曾经激励无数刚刚走进学校的少年,为自己的志向和理想而刻苦读书。
然而,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很多孩子不无失望地发现,他们不得不为了急功近利的短期目标而暂时忽略自己的宏图大志,甚至是干脆“放弃”自己的读书自由。因为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为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留学、写论文、找工作、跳槽、升职,等等,读那些被别人规定了的书!如此社会竞争,有志少年们只能无奈遵从,然后自我安慰:但愿这些书里包含了为中华崛起的那些书吧!
姑且把上学和工作的时候不得不读的书看作是为社会读的吧,毕竟这些书可以用来创造就业机会,或者获得财富,可以用来与别人交流,可以用来包装展示自己。这些书的内容时间久了会过时,会时过境迁,工作上不用了,它们也就没有用了,淡忘了。
为自己读的书呢?很多时候自己业余时间找来读的书是为自己读的。许多年以后,得到真正读书自由的你也许才会发现,少年时兴趣驱动而获得的知识,才真正刻在脑海深处。不用考试,也都想得起来。
主动阅读,是真的读书自由,也是一个人的高级素质!
努力让自己多一些读书自由吧!即便你不得不完成那些升学考试的“必读书籍”,即使有时必须急功近利。但作为高素质的人,至少你可以改进一下读书效率,为自己挤出一点自由。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苦难之后,更多的人知道,人不应该只为一份安稳的工作而读书,人生也不应该只在“朝九晚五”或者“九九六”中平淡度过。即便没有什么惊险和宏伟,至少也应该有很多精神和有趣。
当感悟这些时,就会感到沉淀下来的知识越来越少。
现在社会中很多人有两个遗憾:一是遗憾自己年少时缺少读书自由。二是自己虽然遗憾,却仍然不得不剥夺孩子的读书自由。
无奈、悲哀!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03093/3587a0b5897d52e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03093/c55b225c01e1927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