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和当时唐朝对外战略中对日本的定位所致。
日本(当时叫倭国)是一个岛国,和唐隔海相望,攻打日本的话势必要动用水师,而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大陆型国家,而且日本并没有和唐有领土接壤,唐当时也并不是主动攻打日本。公元663年唐朝和新罗联手攻打百济,而日本当时作为百济的盟友,竟然出动了1000艘战船、42000余人,结果被10000多唐军打的基本全军覆没。按理来说这时候灭亡日本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当时的日本对唐朝来说没什么价值可言,就算打下来也要派人去管理,又是孤悬在海上的岛国。所以幸好日本没和唐接壤,要不然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此时唐朝的战略重心在西北,即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和西域一些不安分的小国,再一个就是盘踞在朝鲜半岛和东北部分地区的高句丽,而日本根本不在唐朝的战略打击范围之内,因为它对唐构成不了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倒是当时处于鼎盛时期的吐蕃对唐的威胁更大,而此时的高句丽盘踞在东北,也对唐王朝并非真心臣服,隋炀帝、唐太宗两代皇帝讨伐高句丽基本都无功而返,后来在高宗时期一举灭亡了高句丽,随后百济不自量力,降了又反,日本当时也是没有认清形势,认为跟着唐朝学习了20年就可以对抗老师了,居然跟着百济和唐作对,当然后来两者基本都被打残了。
所以在当时大唐王朝根本看不起他的这位学生,没把他列入征伐名单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