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看点心理专题推荐集心理
弗洛依德是如何将我们分类的?(潜伏期和青春期篇 终)

弗洛依德是如何将我们分类的?(潜伏期和青春期篇 终)

作者: 吴宇仁 | 来源:发表于2016-10-24 17:05 被阅读0次

    (呼~~~先长出一口气,终于写到这个系列的最后一个篇章了。)

    潜伏期

    俄狄浦斯期过去后,我们就将进入“潜伏期”(6-12岁)。

    处在潜伏期的孩子,他们的兴趣开始从对自身的性感带的探索转移到了对他人更有兴趣的阶段。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这个阶段为了生存下去,需要去学习更多的技能去适应这个社会。在原始社会男孩子要学会战斗和捕猎,女孩子可能要学会织布与种植;到了现代社会,就是开始进入学校学习。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要学会如何去适应这个社会,并在这个社会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大部分人其实不怎么提到这个阶段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在他的著作《性学三论》中提到的。他更关注“性”这个动力在人格发展和演变中的作用。潜伏期因为关注点不聚焦在性的问题上,而是聚焦在社会适应的问题上。所以不是说这个时候的孩子就不会有心理问题。相反,有很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其实就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这样一个类社会的群体,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感到受挫与沮丧,进而对自己进行了否定。

    也正是因为进入了更多元的社会关系中,在潜伏期内,孩子的道德感、美感、羞耻心和害怕被别人厌恶等心理力量得到发展。这就很像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被蛇引诱吃了禁果之后,开始感到羞怯一样,象征着孩子们真正的性与性别的意识开始逐渐觉醒。同时也是在为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做好了准备。

    青春期(生殖期)

    青春期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时期了。

    青春期里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异性的那种渴求!我们几乎不可遏制的要在这个时期找到我们的另一半。我们突然对异性有了深入探索的阶段。

    在中国因为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一直都是一种“性恐怖”教育。我们总是告诉孩子们,性是危险的。

    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孩子们对于异性的强烈好奇是不可能因为我们告诉他们“性很危险”,他们就可以不去好奇了。事情正好相反,我们越是不让孩子们去了解性是什么?他们就越会好奇性是什么?

    在正常途径得不到对性的答案之后,他们就会开始通过一些不正常的渠道去获取这些知识——小伙伴们之间的“道听途说”,情色电影,甚至是色情电影等等。也正是因为正常的性需求得不到满足,有一部分人就会在这种非正常的性知识获取中,形成了有偏差的性意识和性观念,极端的就会发展成性变态。

    我这里说的“性变态”是指心理学意义上的性快感唤起的偏离常态的性行为,不是所谓的骂人的词语。

    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详细讨论一些比较常见的“性唤起异常”行为的心理原因。

    简单来说,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在进入青春期后,主要的任务就会变成通过求偶来为人类这个种族进行繁衍。然后有了后代之后,又进入一个新的人格发展五阶段的循环。

    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1、虽然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这样的话,但是我在这里还是想再说一遍。这样的人格分类只是学术界为了进行交流的方便提炼出来的一些“标签”。这是集合了所有的这一类型人格的所有特点的标签。但是并不代表属于这一个人格类型的某一个具体个人就会具有这个类型下面的所有性格特点。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轻易的将这个“标签”贴到别人身上,然后就武断地认为他们就是具有所有这个性格标签下的特点。当然,也不能轻易将这样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给自己“就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的心理暗示。那样只会让你的人生被你自己的“标签”所限制。

    2、弗洛伊德所谓的某个时期的固结,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依然用我在前面说过100人行军来做例子。如果这100人可能有40人在口欲期,20人在肛欲期,15人在俄狄浦斯期,15人在潜伏期,10人在青春期。那么我们可能就会说这是口欲期固结的人格特征。但是请注意:这是因为他大部分性格偏重于口欲期的性格特点,但是不代表他就没有其他时期的性格特点。所以具体到每一个人,我们在对其进行分析和治疗时,我们都是需要认真去倾听和了解的,不是简单分了类就万事大吉了。不然的话,还要心理咨询师干嘛呢?做个人格测试表,然后给予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不就好了吗?

    每一个具体的人就像是一本书——虽然每一本书都是由每一个具体的字来组成,但是因为他们的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我们就不会认为他们是同一本书。所以在我看来,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我们只有把这本书从头读到尾,我们才能确切的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如果你看到《大话西游》,你看了开头就知道这是神怪类型的电影,于是你就不看下去了,你也就会错过了至尊宝和紫霞那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面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时,也是一样!

    3、这一套人格发展的理论,我认为并不适合去作为一种教育理论来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教育。我认为这套理论更适合作为一种指导我们家长去理解孩子一些行为的理论。就像我前面篇章里也说过,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里面特别强调一个“适度原则”。何谓适度?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独立的并且是先天的性格特点的,对不同的孩子用同样的方法可能得到的结果会完全不同。如果我们希望用这个理论来去指导我们的教育,那必然会让我们的家长对这套理论充满了失望——因为你很难做到“完美”。

    但是这样的一套理论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的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这些表现是正常的。我们不需要太过于大惊小怪。因为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我们的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我们就会担心我们的孩子是不是跟别的小孩不一样?这种紧张和焦虑也会通过你的言语、行为传递给孩子,也许反而会让孩子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这就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了。

    结语

    第一次写这样的系列性的文章。

    就专业性而言我不敢说我就真的理解透彻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但是却真的是我学习心理学以来一直去思考和体会得出的感受。

    也许你会觉得弗洛伊德,或者你直接会说我这个作者,看待世界太局限,有失偏颇。但是其实如果你真的尝试过去解读这个世界的时候,你真的会觉得这个世界其实就是一个万花筒——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她,她就会给你不同的色彩。那么哪一个角度才是真实的呢?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所以如果你想去解读这个世界,你只要找到你自己的解读方式,并且能够自圆其说就好了。这就是你的世界观。而“性”与“力比多”就是弗洛伊德解读这个世界的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弗洛依德是如何将我们分类的?(潜伏期和青春期篇 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jl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