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才读到了第二章,原因是起初我是怀着找茬的想法读的,因为我总觉得这种书其实是片面的,更具有作者的主观想法。所以每读一段,我都会去反驳他,比如用他的想法是解决不了我生活中经历过的令我耿耿于怀的事情。读第一章的时候,即使内心有些感触甚至是对作者的非暴力沟通有些赞同的时候,回想生活中发生的例子,却找不到解决方法。但我看到第二章关于‘异化的沟通方式’时,我发现我没办法反驳,甚至找到了自身问题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在研究沟通上存在问题的人的心理上确实很到位。书中写到:‘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是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同样,要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我也会觉得自己有毛病。我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我确实被震撼到了,因为这段简直就是我的自我描述或者也许是大家存在的问题。我们总是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价混为一谈,并且将冲突归咎于对方。除此之外,经常与他人比较、回避责任都让我们本身忽略了情感的内在根源,或者说美化了自身,将丑陋的那面拨给了别人。
作者认为上面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而性恶论让我们习惯批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越是这样,越让我们无法感受内心的善意与爱。我不否认我支持性恶论,因为只有通过教育传播爱意,传播善良才可以让人们的性格有变化,对他人对这个世界充满正能量。但我还是想的太肤浅,因为这需要保证教育的初衷与实行一致,经济条件不至于让人们困难的直跳脚。因为一旦出现这些问题,最终我们还是会习惯于互相指责、批判、比较,将难堪的一面摆上来,难以体会心中的爱。
因为过度抠字眼以及过度把自己代入反而让我更想知道接下来的方法论,知道我应该如何做,如果早几年知道,我是否又会有机会去报名研讨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