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香港电视台某节目关于生育问题对两个家庭进行的采访,今天也刚好被问到如何看待生不生和怎么生的问题,顺带可以进行梳理,思考。
家庭一:一家六口(香港电视台采访)
因为喜欢孩子,所以生了四个,妈妈辞职带孩子,全家的经济负担落在爸爸身上。
妈妈每天6点准时起床,给4个小朋友做早餐,然后是送上学,之后才有时间自己和老公带上最小的孩子去楼下吃早餐。妈妈说:“其实可以把小孩子交给保姆,但始终认为孩子还是自己带比较好。”因此,他们夫妻俩再也没有二人世界。
因为只有爸爸一个上班,为了多赚一些钱,每周上六天,剩下的星期天是家庭日,大家都特别珍惜。而两位大人面对四个精力旺盛的孩子,也真的会力不从心,有时候也会人格分裂,因为孩子的岁数都不同,差距大,有儿有女,沟通方式都要及时变换。(我心想,这真是太不容易了!)
尽管一家人的经济能力有限,可选择的也有限,有时候也不能完全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这一家人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互相牵挂,温馨而快乐。妈妈说:“因为有四个孩子,所以我有四次学做妈妈的机会,我也能同时收获四份快乐。”
关于“你们担不担心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这个问题,妈妈这么说:“什么是起跑线?补习社?昂贵的物质?爸妈的真心陪伴就是最好的起跑线,我从来不怕我的孩子会输!”她脸上发出一片阳光,积极,乐观,自信的光,而她的先生看着她,面带微笑。
家庭二:小两口(香港电视台采访)
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夫妇。有自己的事业,想法,兴趣爱好和人生追求。结婚11年,始终坚持丁克。
因为喜欢自由,喜欢目前工作与生活的状态,也不愿为生儿育女而放弃大部分时间,精力和心血。更不愿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社会压力重复压迫在下一代身上,不希望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让下一代得不到很好的成长环境等等。
总之,选择不生。对现状满足,有人生的目标,夫妻双方都理解和支持。但年岁渐长的父母却暗示想要孙子,他们也明白老人家的渴望。妻子是这么回答的:“带一个生命来到世界上,是需要对他负责的。如果只是因为满足他人的愿望而把他带到这个世上,自己也没有足够能力去对他负责。除非我完全的准备好了,我才会去做这件事。”
显然,他们的物质条件,受教育水平,独立思考能力都比家庭一高,他们的选择也经过了自己的慎重考虑和权衡。
此生,只对自己负责到底,有爱人陪伴,有事业与追求的进步空间,也不失为一种较为享受的人生体验。
家庭三:单亲妈妈(别人口述别人的故事)
因为很喜欢也很想要孩子的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女人,和一个男人结婚后生了一个女孩,然后离婚。给了那男人索取的费用,干脆利落。
其实,这没什么好评论的。因为想要孩子,而生孩子需要卵子和精子,所以通过法律认可的途径生了。但后面没法共同生活,就决定独立抚养孩子。
如果一个女人有能力并且可以很快乐地和孩子共同生活和成长,真的不一定需要一个并无卵用的男人。
以上,三个故事。并无对错好坏,但共同点都是三个字:
我愿意。
如果纯粹为了生孩子而结合的婚姻,必然少了一些自我,自由和自愿。爱情是基础,结婚只是爱情顺理成章的决定,生儿育女更是两人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选择一致后的决定。
生有生的快乐和苦恼,不生也有不生的快乐和苦恼。人生就一次,你说该不该快乐一把?
日更72:生or不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