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下笔前举例为证,几乎所有的名师名家有一个共性,都会擅长于开展课题研究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者是多本著作等身,于他们而言既是现实需要,也是他们专业成长及教育教学硕果的体现。
于是乎,很多一线老师看来,觉得做课题似乎高大上,难上加难,不愿深入进行课题研究,于我而言也是如此,但现实总是回避的想法是行不通,没有教学成果的提炼,如何才来提升自身成长,这无疑是一句空话。
近两年来,试着开始探索课题研究,获得的资源也是零碎、不完整的,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指导。虽然听过几次讲座,但由于实践中课题实施起来遭遇的阻力较大,很多时候停留于形式上的东西较多,期盼更多的是结项证书,过程性的研究乏善可陈。为此憧憬科学规范的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
正文:
究其因,有关开展课题的原因自己梳理了几条,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从功利性的角度,是职称评定需要,因为这是硬性要求,这硬性要求的背后就是激发教师个体要积极参与其中;
其次是根据自己多年从教的经验所得,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有效提升的一种最佳的成长方式,平日里我们的日常工作,课堂教学有许多有趣的亮点,师生之间的思维的碰撞等等无疑都是我们工作中的最贵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课题这种方式加以科学、规范的记录下来,随风而去,回头看我们的教育生活,是否显得如此单调和无聊。
我想说,我们年复一年的教育生活,不是简单的重复昨天的故事,也不仅仅是教龄的增长,我们拒绝教龄和年龄的数字增长,而是要获得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收获,真正过一种幸福而又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想这一点也是要研究课题的另一个原因。
第三是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可以有效揭示教育教学规律。教师的个体成长有一个共性,如最初的“浪漫期”、“精准期”、“综合期”,当然这三个阶段作为一种有机发展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或者更迭出现的过程,而是比较复杂的交织在一起。
日常实践教学有赖于教育理论的指导,理论反过来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论证其合理。作为一线就特别有必要深入思考,发现我们任教学科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提炼出共性和闪光点,有效整合相关教育资源,以课题的方式开展实践研究,于我们教师无疑是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能否真正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也是检验老师专业成长的的有效评价手段。通过课题研究,实时总结和反思我们的日常工作,不至于多年工作碌碌无为,不能简单做一名“教书匠”。
第四“双减”下的教育背景,给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一个“大课题”,立足于此,我们深入挖掘自身日常教学,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课题研究经历的流程,有关这一点是有共性的。1.选择课题;2.文献检索;3.制定研究方案;4.实施研究;5.形成成果;6.鉴定验收
从申报到实验、结题,这个过程能不断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但前提是如果有专家引领,这无疑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大多数老师而言,现实是残酷的,教学任务是繁重的,实施课题研究,提炼出教育教学成果充满着挑战和考验。
回到最初的话题,课题是否能顺利结项,这个过程不是一蹴就成的,其中也需要主持人或团队是否能精诚团结,是否就某一个课题精准实施研究,长期致力于某一个教育课题,过程要付出辛劳和汗水,伟人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并不能简单只为职称评定的需要,而是执着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升师生的教学的幸福感,从这一点来讲,做课题无疑是意义重大。
2022年9月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