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访古探幽
植物园访古探幽
植物园访古探幽
植物园访古探幽
植物园访古探幽
植物园访古探幽
植物园访古探幽
植物园访古探幽
现在的日子,一般来说,人们只要愿意,每餐都是过年。我老家的过年习俗,年30的先天,只要一过24点,村子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即将吃年饭了。小孩往往睡眼惺忪地被叫醒吃饭,饭后再睡。我家算是正常的,但在6点左右,也肯定开始吃团年饭了。上大学之后,才知道很多地方,除夕才吃团年饭。而我成家后,何时吃团年饭,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今天中午,徐老师和我们一起吃过年饭后,建议去植物园看蜡梅,我欣然同往。
待到到植物园东南门,我非常欣赏其中西结合、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的装饰,大门右边,是己亥的生肖猪身着红色唐装、下穿黄色裤子、“手”执鞭炮的可爱卡通图片;大门左边,是有“福满京城、春贺神州”8字祝福的红色剪纸;大门中间的2019,以黄色为底,上面主要是深浅不同的蓝色和些许红色祥云,非常醒目、喜庆。
曹雪芹纪念馆旁,有他在其中吟诗、上面有“古墩秋眺”四字的石碉堡。遥想当年,文豪在此极目远眺,凝神冥思,思绪驰骋,诗兴大作,极有情致。路经日本人用巨石磊成的5个石柱旁,仔细一看,那景观,分明反映了日本人的生殖崇拜。卧佛寺的殿宇因为时间不早了,业已关门,我们就专心沿途赏蜡梅。有2株采光极佳的蜡梅已然凋谢,大多数蜡梅树像天上的繁星一样,缀满了小小苞蕾,只有为数不多的蜡梅油亮、饱满。可能是我鼻塞的缘故,没有闻到蜡梅独有的浓烈幽香。也许10天半月之后,方是卧佛寺赏蜡梅的最佳时机。我将手机放在羽绒衣兜里,紧紧攥着,捂热了的华为手机抢照了一张蜡梅图,被强行关机了。此后,我一路将手机放在羽绒衣兜里,同时紧贴着身体捂着——事实证明,这是华为手机电池抗冻、防自动关机行之有效的办法。
卧佛寺院墙外,有1株比较大的蜡梅树,苞蕾更小,不仔细看,人们一般不以为是蜡梅。我们在竹林走了一圈,这里是各种竹子的集中地,竹竿有常见的青绿色,少见的黄色。一群头顶黑色羽毛的灰喜鹊,悠哉游哉,叫声婉转动听。樱桃沟里一个难得一见、富有韵律感的异常亮眼的冰瀑,强烈吸引了我的眼球。保卫华北的石刻,昭告世人,中华儿女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总有人为了民族利益,不畏强暴,挺身而出。水源头旁边,里面有僧侣曾在此下榻修行的单人石床、像极了元宝的巨型元宝石,据说还是曹雪芹给贾宝玉取名的由来。元宝石左上方的石上松——其实为古柏,根部扎在巨石之中,坚强活着。我们不禁感叹造物主的神奇,柏树生命力的顽强。
返程途中,樱桃沟里光秃秃的水杉令人震撼,一棵树干笔直挺拔、不知名的大树,樱桃沟结冰小池塘右上方沧桑遒劲的槐树和一座庭院里树冠巨大的古槐,都令人迷恋。我们在隆教寺遗址端详了成化年间的2块石碑。时间早6年的石碑字迹镌秀清晰,是上乘的书法作品;而晚6年的石碑,则字迹模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前后石头质量不一所致。
我对石碉堡念念不忘,归途中专门又到2处石碉堡处左看右瞧。徐老师说:植物园最早的石碉堡是乾隆时建造,当时用途有2种说法,一是训练士兵,以战胜大小金川;一是这里有“龙脉”,为了保住爱新觉罗家族的铁通江山,不让他人染指,修石碉堡以镇住此地龙脉。何种说法为是,姑妄听之,姑妄信之。
“古墩秋眺”石碉堡前方有座炮台——置有2个名为“红衣大炮”黑色粗铁管,1631年,由曹雪芹高祖曹振彦造建,并在当年帮助皇太极攻打明朝的“大凌河之战”中发挥过巨大作用。曾有如此先进大炮的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武器却是大刀长毛,极为落后,面对英国的坚船利炮,毫无招架之力,一败涂地,不能不令人喟叹。
我们呼吸着植物园负离子丰富的空气,神清气爽。园子里还有很多地方值得访古探幽,等待下次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