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732:
宜阳县董王庄乡赵坡小学教学点
本周学了图形与几何部分,通过学习,对图形和几何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有新的认识。
一、知识和能力的系统分布。
分为两个部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第一学段,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直观的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直观的描述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会简单的图形拼图,知道立体图形有哪些,平面图形组成。
核心词语是直观的,是对一二年级的要求。
测量要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借助工具测量长度。
没有安排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知识。
第二学段,
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线,线段,射线,直线。角,知道角的大小,测量角,画角。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分类。认识周长和面积,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千米,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测量。能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和一二年级相比,很明显,从直观描述进入到了抽象的认识图形的阶段。
图形的位置和运动,初步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核心词感受。
第三学段。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认识三角形内角和。认识圆和扇形。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探索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认识面积单位千米,平方千米,公顷,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体积的单位,能进行单位换算。
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核心词语是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形。
画出简单的路线图,数位,了解比例尺,平移和旋转轴对称。核心词语:能够。比第二阶段初步认识提高了一个档次。
通过学习课标,对图形与面积这一部分的知识与能力的系统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
二、各学段的教学注意事项。
第一学段重在直观感知,经历测量的过程。
第二学段,要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到探索特征,进行图形的抽象,这和第一学段不一样。
同时要注意各种平面图形的共性和区别,使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
注意让学生经历测量长度和面积的过程,能够推导出计算公式。
核心词语是抽象,和经历过程。
第三学段,通过直观操作,经历过程,形成推理意识。
运用转化思想,推导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沟通各个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结合各种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第第3阶段的核心词语是推理。
由低到高,依次具体感知、抽象和推理。从点到线到面到体。
对这一部分知识知识教材编排有了宏观把握,对具体的教学注意点,有了宏观的把握,基本上就能够合格的进行教学了。
教学时的重点,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不断的建构系统,注意各阶段学生的思维训练特点。
图形和几何是对实际物体抽象的过程,运用这些知识一定会对现实生活进行数学的图形认知。
比如学完了这一节,让我想起了语文教学中汉字的书写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它本质上是一个几何图形的问题。如果从几何图形的角度来认识汉字的基本形体特点,会让写字教学变得更加简单。汉字的基本偏旁基本部首这些写字的基本要素。它的整体外形轮廓是固定不变的。其中以梯形的形状居多,还有一大部分是三角形,一小部分是长方形。而且以比较稳定的梯形和稳定的三角形居多。这符合客观事物大多稳定的放在地球表面的情况。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往往是一些动态性十足的字。
平面图形是有面积的,把每一个零部件写出了固定的图形,空间感自然就写出来了,会让学生的字写得清楚,避免出现笔画拥挤的情况。
从汉字整体而言,大多数是一个正方体,细致的分还是以梯形和三角形居多。
这也算一个学科内容融合的项目。
以图形与几何的角度观察世界,很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