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插秧,有一次,邻居家田里一行行密密的,远远望去绿油油的甚是让人喜欢。母亲看了却摇头:“太密了,不长谷哦。”果然,到收获季节,那密密的稻田里只能收割短短的有很多瘪粒的稻穗。
秧苗要插得疏朗有致,要有风,吹得进饱满而湿润的空气。太拥挤了,无法呼吸,会窒息得难受。
是的,不要太挤,要留白!
留白,国画为最。
大概小学五年级吧,学习古诗《江雪》,翻到课文,便一下子被插图击中,寥寥几笔墨,孤寂的况味就萧杀杀扑面而来:远山、大雪,小径远去;寒江、孤舟,一翁独钓。茫茫朔雪,似要埋葬一切。近几日听网课,再遇此诗,配图依然是水墨,画面内容却丰富了太多。再难从画中感受那份四野旷静,萧然沉寂,似也听不见天地洪荒,唯余簌簌,更难感受那一份灾愁国忧,壮志难酬。那该是将自己坐成铮铮铁骨的雕像,钓一尾失意,钓一尾孤绝呀,寻不得了!
看过甚多的国画,最喜欢的,是那墨迹浓淡变化之间,总有留白。有了留白,就有了韵味,让你在那里窥见草木春秋,悲欢离合;有了留白,就有了慈悲,那留白接纳你,包容你,让你在那无尽的空里寻得见真实的自己。
倘若国画里没有了留白,中国文化会少了一份怎样的神韵?
以前喜欢四处走走,经常会举起手机,拍下那些惊艳自己的所见,拍得多了,喜欢的竟然都是一些简单的,一片叶子,一根瘦枝,一枝枯荷 ,屏幕的另一半就让它留着,自以为的有一些美感,大抵也是因为有了留白。
而人生,更要留白!心灵地貌太挤了,会淹没了自己。满眼繁花,到处喧嚣,我在哪里?
留白,是午后发呆,看阳光一寸寸挪移,移到铜钱草圆绿的叶片上,移到一页文字的浅喜中,移到一盏茶的氤氲上,浮躁退去,静气袅袅。
留白,是背上行囊,在熟悉的陌生的路上,走一遭,丢一路。再去会发现,那丢下的疲惫与烦恼,经过严冬的孕育,已经长得花红草绿,一片芳菲。
留白,是狠狠摔倒之后,任眼泪肆意流淌,然后擦亮双眼,让站起来的自己更有力量……
因为留白,渐渐成长,变得饱满,却又简单。
多一些留白,将青春的狂热深掩于那留白之下,将人生的千回百转深掩于那留白之下,到简,到净,到跌但起伏感慨万千只剩那浓淡的几笔墨。
那时的你,有味道,有从容,有慈悲,有站在光阴渡口,对着生活的残酷,嫣然微笑的底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