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7-2016.10.21 参加了小荻老师的沟通微课
实在觉得该写些东西来记录下学习过程。
先上干货
WHAT?
小荻老师说“沟通指产生了信息交换,产生了反馈信息,并且这个反馈信息可以被传递。”
第一次遇见陌生人,如何破冰?
别人能快速有效的传达信息,而你不行?
说的多,别人还是不懂你意图?
不会说,遭人嫌?
...
如果以上情况,你也遇见过一种或多种,
那么,我们握个手,因为我也是。
我参加小荻老师课程的初衷也是为了改善OR解决这些情况。
WHO
客户、上司、父母、朋友、陌生人等,这些均是你的沟通对象(沟通三要素之一)
了解对象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么去了解对象呢?
对象特征有三种:
1.通用特征(一眼看上去就可以知道的)
2.个性特征(某人所特有的)
3.事件特征(外部环境的特征)
话题通常是从通用特征过渡到个性特征或事件特征
通用特征
比如:性别、年龄段、工作、身体状况...
基于某一类似人群【男生】的共有特征【直爽】,选择相应沟通方式【直来直去】
当多种通用功能叠加时,话题就变多了
用共同经历,产生同感,使得沟通便更容易。
个性特征
比如:籍贯、学历、爱好
记住个性特征,偶尔表露出来会给人带来小感动噢
事件特征分为公用事件【季节、气候】、近期发生事件、特定事件(沟通时发生的事件)三种
需要日常去搜集
用DISC行为分析来了解别人的套路,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套路搞定不同的人。
D-指挥者
判断依据:结果导向型人物,永远不说NO
行为特征:独断、强执行力、自尊心强、强控制欲
沟通方法:永远聊最后会怎样
I-影响着
判断依据:说事时,能分分钟到跑话题
行为特征:脑洞大、说话有感染力、喜欢被夸
沟通方法:聊成就感、价值、让他们开心的事情
S-支持者
判断依据:在意别人的感受,好的调停者
行为特征:默默付出、喜欢被重视
沟通方法:聊细节、安全感,不说不行!
C-思考者
判断依据:完美主义和专业主义
行为特征:关注制度、数据,习惯智商碾压
沟通方法:聊证据、步骤,言简意赅
测试陌生人DISC小方法
你好,请坐,过来的路上还好吗?
WHEN
WHERE
HOW
学会去构建沟通逻辑
逻辑不是没诚意的套路,而是对自己、别人和这个世界最大的诚意。
构建逻辑即用你对象相同的话、或能听懂的话,讲你的观点,达成你的目的。
明确你的沟通目标(沟通三要素之二)
你是想要影响对象思维?还是影响对象行为?
利用SMART原则(具体、可度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设立你的目标即可
即让【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
选择合适的观点(沟通三要素之三)
输出1.你的选择观点(与目标相关的自己的观点,第一反应想到的,不可以直接用噢)
输出2.表达观点(考虑对象感受后,与对象相关的观点)

WHY
为什么要去选择某个观点?
有7个潜规则~
1.大脑容量有限
2.厌恶混乱
人们都喜欢贴标签,喜欢记住不一样的。
3.渴求安全
让别人感觉安全,人们都有损失厌恶感。
4.喜欢分类
大家都喜欢把自己往格子里塞,给自己找组织。
5.抗拒改变
第一句话不说不对,顺着对方来总是好的。
6.关注差异
找到差异点,做好分类。
7.在意反馈
让对方得到即时反馈很重要!
所以,我们可以先判断对象DISC,再根据潜规则和通用特征来聊个性特征。
尽量让自己少受潜规则影响,但照顾对方的潜规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