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唐诗(31)

作者: 清平巷1号 | 来源:发表于2019-05-03 20:49 被阅读7次
    夜读·唐诗(31)

          中唐诗人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辞采华丽,五律洗练清丽,佳句迭见,七律以技巧圆熟著称。诗名当世远播,一作《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得皇帝唐德宗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一作《章台柳》,几经周折得深厚友情、得佳人柳氏。人生两大奇缘,为后世文人艳羡千年。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被烧死在山西绵山的介子推,从汉到唐,寒食一直是民间的第一大祭日。宋朝之后,合并了上巳、寒食两个节日,从上巳那,接受了游春的内容,从寒食那,接受了祭扫的内容,这才演变成了今天的清明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节正值暮春,处处“飞花”,写出了时令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 “寒食东风御柳斜” 紧承上一句,剪取了一个无限风光中东风吹拂御苑柳丝的特写镜头。一二句写白昼景象,三、四句自然推移至夜晚时的景象。夜幕降临,平时灯光璀璨的京城因寒食节禁火格外幽静。从皇宫中依次传递出蜡烛的细细轻烟,飘散于皇族贵戚之家,恰如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寒食禁火,“五侯”之家享有特权。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众多诗评家指暗含讽刺之意。

          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转入夜间;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这多重转折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诗无达诂。之所以称之好诗,本身的意象非常丰富,读家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受到触发。有人感受到春深如海,有人感受到寒食风俗,有人感受到皇家气象。

    夜读·唐诗(31)
    《章台柳·寄柳氏
    章台柳,章台柳,
    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韩翃寄赠给爱妾柳氏的诗作。以柳枝喻人,借咏柳诉情,运用了双关手法,表面上句句说垂柳,实际上处处寓柳氏,表达了对柳氏的深深眷念。用词浅白,但言简意丰,心肠九曲。

          唐孟棨《本事诗》和许尧佐《柳氏传》载,富家李生,负气爱才,看重韩翃,遂将家中一歌姬柳氏赠与韩翃,并解囊资助三十万玉成二人婚事。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洛阳两京陷落,韩翃登第省亲,柳氏为避兵祸,落发为尼。但是造化弄人,柳氏为蕃将沙吒利所劫,宠之专房。时韩翃为缁青节度使侯希逸府中书记。京师收复后,韩翃派人到长安寻柳氏,并准备了一白口袋,袋装沙金,袋上题了此诗。当柳氏在长安接到这个口袋后,捧诗呜咽,并写了《答韩翃》:“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韩翃惹不起蕃将,上好独自蹉跎。后来得侠义之士帮助,上报肃宗禀明此事,这一场官司打到皇帝驾前才有个了断,肃宗下诏断柳氏归韩翃,离散多年的两人终于重圆旧梦。

          咏柳的诗句很多,而与柳有关的诗句故事中,这一首算是最为让人掩卷长叹,回味悠长的。以诗作媒,韩翃可谓人生得四喜: 久旱逢甘露(皇帝欣赏),他乡遇故知(李生惜才),洞房花烛夜(柳氏识君),金榜题名时(进士登第)。也只有在充满诗意的大唐,一介书生的韩翃才会有如此幸运的际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唐诗(3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gz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