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和龙

作者: Athlon_BE | 来源:发表于2019-03-11 04:06 被阅读474次

    3月5日或6日,惊蛰。

    从二月到三月,细雨和春雷陆续拉开了春天这场大戏的帷幕。留有残雪的土地褪去了最后一丝白纱,重新变得黝黑油亮,在正午的阳光照射下人们甚至能够看到那升腾的水汽,和着溪流的喧闹,谱成了春天的序曲。

    大戏的开场,总是在这大半个月的光景之内,具体是先打雷还是先下雨,原本也没有那么重要。在现行的剧本中,我们在二月底迎来雨水,在三月初听到惊雷,在很多年份里,这个剧本并不总是按计划实现,雨水那天没有雨,惊蛰那天也没有雷;抑或是光打雷不下雨,先打雷后下雨;抑或是光下雨不打雷,“润物细无声”。

    在《夏小正》中,“正月启蛰”,启蛰紧接在立春这个节气之后,意思是立春后的正月里,地下的虫儿们就开始活动了,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后来汉景帝名字叫刘启,所以“启”字不能用了,得避讳,所以启蛰就变成了惊蛰。意思上稍微有些变化:虫儿们的活动从自发地开始,变成了被惊醒。如何被惊醒的呢?自然只能靠打雷了。从此以后,惊蛰这个节气就和春雷联系上了。

    除了改名,汉景帝之后的二十四节气顺序也发生了些小变动。惊蛰从第二个节气变成了第三个,后面的雨水提前成为了第二个。《夏小正》中虫儿先萌动后下雨的剧本,变成了现在先下雨,虫儿后被春雷惊醒的节奏。

    当然,老天爷该打雷就打雷,该下雨就下雨,它是不会看剧本的。更何况,在咱们的传说中,打雷是由雷公负责操作的,下雨则是龙王爷的职责,两个角色之间有没有协调,就不得而知了。

    在传说中,雷公的形象和龙的形象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似乎也暗合了打雷和下雨常常相互混杂的节奏。《山海经·海内东经》中,“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雷泽,是吴地西部的一片沼泽,里面有个叫雷神的怪物,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肚子鼓起来可以发出很大的声音。

    山海经中的怪物,大多是半人半兽,要么人头兽神,要么人身兽头,一般来说,兽的部分表明功能,人的部分只是将其区分于真正的兽类。所以《海内东经》里描写的这个雷神,在形象上和龙是相似的,因为要打雷,所以它有一个可以鼓动的大肚子,这个功能应该来自于古人对青蛙和蛤蟆的观察。实际上,青蛙和蛤蟆是冬眠的动物,它们应该被雷声所惊醒,在逻辑上,这个雷公形象怕是有些瑕疵。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另一个早期的雷公形象,则来源于雷震子。在《封神榜》中,雷震子是周文王的儿子,是姜子牙帐下的悍将。和前面大肚子的雷神相比,雷震子的形象要勇猛多了,他长着蓝脸红发,面相狰狞,身背双翅,手持一根黄金棍。从这个装备上来看,雷震子打仗可以,却并不具备打雷的功能。雷震子成为雷公候选人,更多地是因为他的名字中有“雷”和“震”二字,另外《封神榜》在民间广泛流传,慢慢地就成为了村夫野老印象中的雷公了。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雷震子这样的身背双翅、翅角带钩的形象,在《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记载,“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一曰在毕方东。或曰讙朱国。”在这讙头国里,人人长着人的脸、鸟的嘴,身上长着翅膀,平时捕鱼为生。

    雷震子也好,讙头人也好,我们仔细看看就可以发现,如果除去它们身上人的特征,它们实际上和翼龙非常相像。属于爬行动物、靠膜状飞翼飞行的翼龙身上有没有羽毛的结构?翼龙和鸟类有没有演化关系?科学家们一直对此非常感兴趣。翼龙和鸟类的主要区别在于翼龙体表只有绒毛,而鸟类体表覆有羽毛,两种毛发的结构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以前的认知中,人们认为鸟类和翼龙并没有演化关系,两者位于进化树上的不同位置。

    2018年12月,南京大学的姜宝玉教授等在Nature生态与进化子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使用激光诱导荧光成像技术对大量辽西恐龙化石进行了研究,首次在一类短尾翼龙的化石上发现存在四种羽毛状毛发结构,这一研究成果将羽毛状毛发结构的起源提前了大约7000万年。

    图片来自《自然》杂志。

    在文章中,作者还对这类短尾翼龙进行了形象复原。在上面的复原图中,翼龙的前肢和翅膀相连,毛发覆盖全身,和雷震子或者讙头人的形象有几分相似。

    当然,再远古的人类也无缘见到翼龙,这个时间上的差异比“关公战秦琼”要大太多。不过有意思的是,带翅膀的兽类形象不仅出现在中国的传说之中,而且西方传说中的龙就是这么个长相。

    东方文化中的龙,是九种动物特征的合体,所谓“虾眼”、“鹿角”、“牛鼻”、“狗嘴”、“鲶须”、“狮鬃”、“鹰爪”、“鱼鳞”、“蛇身”,很显著的是,中国的龙虽然能飞,但它是没有翅膀。东方的龙平时住在深渊或者大海里,可以飞天,可以呼风唤雨,但是不会打雷。

    西方文化中的龙,虽然翻译过来同样叫“龙”,却是另外一个形象。龙在西方文化中最早出现在希腊神话,在盗取金苹果的故事中,守护金苹果的就是一条长生不老的巨龙,这条巨龙形状和一条巨大的海蛇相仿,但有着一百个龙头。可以说,龙最早的形象和蛇相似,居住在水中,在这两点上东西方传说还是相同的。

    图片来自Youtube。

    到了中世纪,西方文化中龙的形象渐渐发生了变化,它有着尖锐的牙齿和长长的尾巴,有四只类似于老鹰的利爪,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一对巨大的翅膀,而且它还会喷火。拥有翅膀和会喷火,这是西方龙和东方龙最大的区别。

    因为拥有一对飞翼,西方龙的飞行功能在物理上容易自圆其说;在动画片中,东方龙的飞行主要靠扭动,扭着扭着就飞上去了,这就好比孙悟空的筋斗云,实在不能细究。在喷射功能方面,东方龙只会喷水,传说中人间的降雨就是天上的龙喷出的水;而西方龙喷射的品种比较多,最常见的是火焰,此外还可以是水、毒气、冰雪,甚至是雷电。

    在西方文学的设定中,龙一般住在山洞中,守护着一堆财宝,往往是贪婪和邪恶的象征。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龙的设定既有哪吒闹海中的恶龙三太子,也有柳毅传里的善良的龙女,在龙和帝王崇拜相结合之后,龙就成为了王权的象征,龙的形象和文化也逐步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之一。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并不是同一个来源,也不是同一个内涵。

    惊蛰的节气,常常也出现在农历二月初,民谚中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这里的“龙抬头”有着多种可能的含义:一来,这是个多雨的季节,龙抬头意味着春雨连绵。二来,惊蛰前后,龙抬头意味着阳气上升,春雷隆隆,气温回升,蜇虫萌动。三来,家家户户望子成龙,二月二这天剔除旧岁的头发,祈求一个好兆头。

    由此看来,惊蛰节气的春雷不仅惊醒了地下的蜇虫,同样也给人们带来了气象一新的春天,告诉人们是时候开始耕作、为新的一年的好收成开始辛勤劳作了。

    文\Athlon_BE
    2019.3.1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雷公和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im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