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新千年版序
修订版序
第一版序
一、导论
(一) 试从一个新的角度看中国文化
(二) “良知系统”与“深层结构”
(三) 中国历史形态的超稳定性
二、中国人的“良知系统”
(一) 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
1. 中国人对“人”的定义 2. “二人”与“一人”3. 中国人的“身”4. 中国人的“心”5. 中国人“良知系统”的特色
(二)“身体化”的倾向
1. “身体化”的诸般迹象 2. “民以食为天”3. 口腔化的倾向4. 中国人的“养”5. “安身”与“安心” 6. 集体、团体、大体
(三) 中国人的“人心”逻辑
1. “生”与“熟”2. “内外有别”3. 心意不到之处 4. 有关“私心”的问题 5. “上下一心”与“发动民心”
(四) “心”对“身”的照顾
1. 中国人“二人”之间的照顾 2. 中国人两代之间的关怀3. “为人民服务”
(五) “心”对“身”的组织
1. 口腔阶段2. 肛门阶段 3. “非性化”与性泛滥 4. “自我”之被非组织化 5. “母胎化”的倾向6. 国家对社会的组织
三、“二人”关系
(一) 中国人的“和合性”
1. 从中国人的烹调术说起 2. 中国人的“人情味”3. 人我界线不明朗4. “和为贵”5. 中国人的“在一起”感6. “团结”的倾向
(二) 他制他律的人格
1. “良心”的内容 2. “做人”与“面子”问题 3. 羞耻感的文化 4. “门面”与“样子”5. 渠道化的“做人”方式 6. “听话”7. “治”与“乱”8. 中国文化里是否有内省式的人格?
(三)中国人的代际关系
1. 代际的“和合”2. 杀子的文化3. 精神上从未断奶4. 将成人当儿童5. 少年的老年化6. “儿童化”与“老年化”的诸般排列组合形态7. “撒娇”的文化
四、中国人的“个体”
(一)“社会”对“个人”的极权主义笼罩
1. “人”被当作生育的工具2. 私人状态的不发达3. 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二)自我压缩的人格
1. “让”外必先“按”内2. 逆来顺受3. “存天理,灭人欲”4. 不敢让自己太有吸引力5. “不敢为天下先”6.一潭死水的生存状态7. “心理形势”的问题8. “弱者道之用”9. 中国人有无“自我扩张”的人格?
(三)“个人”的不发展
1. 从身体动作看出的端倪2. 被弱化了的“个人”3. 没有“个性”4. “小丑化”的倾向5. 依赖感6.推卸个人责任的倾向7. 难于维持人格的完整性8. “类型化”的倾向
(四)不发展的“个人”对别人的伤害
1. 党同伐异2. 中国人的“私心”3. “人”是工具,还是目的?4. 未开化的利己主义
五、国家与社会
(一)中国式的专制主义
1. “政”与“教”的混同体2. “良知”的国有化3. “礼乐”与“刑政”4. 国家强大于社会5. “处列国竞争之世,行一统垂裳之法”
(二)“大一统”的倾向
1. 中国式的“政治”2. “与中央一致”3.重京师而抑郡国4. 中央与地方的“和合”5. 所谓“共和”
(三)“小国寡民”的倾向
1.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 壁垒森严3. 各自为政
(四) 铲平主义的倾向
1. “太平”思想2. 跟大家一样3. “我出不了头,你也不要出头!”4. “嫉妒的普遍化”5. “自外于国人”
(五) 特殊化的倾向
1. 铲平是为了特殊化2.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六、对待世界的态度
(一) 锁国心态
1. “匪夷所思”2. 按“等级”、“层次”、“类型”来划分外面的世界3.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4. “大圈”心态5. “夷夏之防”6. 所谓“里通外国”7. “洋鬼子”与“洋大人”
(二) 中国人的现实感
1. 天与人的“和合”2. 士大夫——“政治挂帅”3. 老百姓——没有超越,也没有拯救4. 中国人之现实与不现实5. 反省与批判官能的麻木6. “弘道”与“弘人”7. “形而上学猖獗”8. 中国人的幻想世界
七、“现代”中国人政治行为的“文法”规则
(一) 代际的政治关系
(二)“外抗强权”与“内除国贼”的关系
(三)“团结”与“斗争”的关系
(四)“天下大治”与“天下大乱”的关系
(五)“广开言路”与“壅塞防川”的关系
(六)“土”与“洋”的关系
1. 从“五四”到30年代2. 中共党内的“土派”与“洋派”3. 台湾的“土”与“洋”之争
(七)“锁国”与“开国”的关系
1. 日本 2. 中国
拆书开始于3月8日,读之艰难在于瞅瞅君悟性不够~
NO,NO,NO,心理学,真的是一门严肃的专业学科。
不可一叶障目,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可自以为是呀。
1、任何一套分析架构都不能够也不可能“看到”全部的现象(均为其最终目的服务的),即使是同一个客观世界的同一个面相,也可以从不同的认知意向的角度去观察它。
所以,“先定假设”是后续认知的前提,but其是一个变量存在,是有边际局限的,不同的环境、语境,是需要随时调整的。
瞅瞅君最爱犯的错误就是将“先定假设”固化为“限定假设”,自己画地为牢...耻之
其实,
同样的“因”,在类似的一组“条件”底下,就一定会产生同样的“果”么???
你说呢?2、中国历史形态的超稳定性和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动态的“目的”意向性
(1)东则有静态的“目的”意向性:事实上中国文化中“动”与“乱”连称“动乱”--每一次的“动”都只可能是一次“乱”,而每一次“动乱”都是使“深层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少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乌龟哲学
然......和猫大人一起学《道德经》,其中: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当年考题,印象深刻还是《道德经》:不自现,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最后一章,为而不争。
这其实是一种从反而取胜之法......在中国武术上为“借力打力”--太极
功夫之最高境界BUT,中国人很多事“君子始小人终”--深有所感
为了保持与环境的和谐,因此不善于表达进去,并且期待对方也如此。但万一对方有进取性,中国人表面上唯有忍让,心底里却存着愤恚。
什么都不说、多少都不提,也没有说明什么东西可以用什么东西不该碰,但其实却是不负责任地免除了自己该去把问题说清楚的焦虑感,反把这个惶惑不定的焦虑感抛给了对方,既然什么都不说,就是期待对方“万能地”懂得如何去做,但一旦不如己意,就衍生愤恚,最后到了不得不去面对原本该一开始就面对的问题时,已经到了撕破脸皮的时刻。此外,中国人好在友情之间夹带所谓“恩惠”,施恩惠的人表面上什么也不说,但“潜台词”却是期待对方有所表态,如对方没有被摆布,施恩的一方就转而愤恚,甚或像被冷落的小孩一般做出打击报复。
“我以为你怎么会不知道,这是常识啊,你就应该那样那样...你怎么就这样这样...”
--这个逻辑好可怕,工作中如此甚至在和小娃娃沟通时父母大多也如此
结果,本应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却化为一股怨恨。
(2)西中不变的意向:不断追求变动,而变动又总是导向超越与进步
西方没有像东方那般强调“保重身体”,而常常倾向于做出一些危机身体的冒险患难之事,体格反而搞得比国人要好。
ps:在顺义国际学校看到的小朋友挑战滑板,都是在专业级赛道、套上装备、呼啸而去。推一推猫大人,铁定是向后躲得(滑板对于猫大人仅限于代步工具☺好不啦),其实瞅瞅君看着也是心惊肉跳......
当西方孩童的“自我”疆界开始浮现的阶段,也是中国人训练孩童不要有“个性”的时刻。
3、中国儒家“心学”,道家“身学”,若文化比作“太极”,身和心即为阴与阳,身静心动。
其实今日和同事沟通,瞅瞅君说的最多的一句是:“慢做决定,定了就快速行动”,事实也就是如此,关于“一口气儿”~
民以食为天,实为中国人的民生观
吃,对于中国人来说确实一件挺重要的事儿。
花再多的时间、金钱用到“吃”上都不觉得过分。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个MS也是瞅瞅君总总忌讳之所在
☆☆☆4、性心理发展阶段(Psychosexual Development):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包括5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爆红《巨婴国》也基于此理论~弗洛伊德据此界定了三种病态的人格:
一种叫做口唇人格,即口唇期出现问题后产生的影响。其最大特点就是自恋,自恋是self-love,就是爱上了自己,是一个只顾自己,从来不考虑别人的人。
第二种是肛门期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所导致的肛门人格。其特点第一是刚愎自用,顽固不化。第二个是反权威,所有的权威都要反。第三个特点是过分地要求清洁和整洁。过分要求清洁和整洁的人实际上在弗洛伊德看来是一种称为反向作用的防御机制造成的。
所谓反向作用,就是如果人们内心的某种欲望不能被接受,就会通过做出与之相反的行为来对抗它。
第三种,如果在生殖器阶段出现问题,那就是生殖器人格。生殖器人格是有性别差异的,男性生殖器人格的典型特点,很像美国二战期间的罗斯福总统讲过的一句话:“Speak softly,but you have to bring with you a big stick”。二战以后,美国历任总统都如此。
女性的生殖器人格是歇斯底里人格,其典型表现是当与男朋友相处的时候,仍然是小女儿与父亲相处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她跟她的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会表现得非常可爱,也会非常亲密,非常依恋,但是如果男朋友有一点点进一步的要求,她就会被这种“人世间的丑恶”所震惊。而且她的界限很明显,过了这个界限就是丑恶;没过这个界就很好,就是和小女儿跟父亲的关系一样非常亲密。
弗洛伊德与爱女安娜这个奥地利人就这样将瞅瞅君定义为精神病患者了......呼~
瞅瞅君在“8”?!4、插一段吐槽吧
刚刚瞅瞅君接到猎头电话说某共享单车拟在A股上市......布拉布拉布拉~
瞅瞅君对这次所谓“共享革命”的唯一感触是巨大浪费!
尤其是地铁口“突如一夜满地黄”,这或许是仅仅是资本浪费。
但是以下的种种:
011元~
02有人总结出的标题是“丑陋的中国人:共享单车真是国人的一面照妖镜”
还真的让瞅瞅君回翻了柏杨先生的这本书
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如他在六十五岁生日中说:“我活了六十五岁,全是艰难的岁月!”
好艰难,举步维艰。
(ps:同事刚走,她总结NOW为“胜者越斗越勇,败者越挫越勇,总之,生生不息、没完没了,即为可预见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办公室之日常”)WHAT???
5、瞅瞅君的纠结点
5-1、关于“界限”,这的确也是一个敏感话题
何为之界限?这个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这三件事已经清晰划分了我们自己的界限。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托附他人;别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强加干涉,也不应该干涉;老天的事,好好配合,天下雨就要打伞出去。
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事托附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5-1-1 西方人的代际关系--强调的是“断裂”--好一点的就是“人格平等”的友谊关系;还有一些情况则是一旦分手就互不往来,甚至婚丧大事也不与闻(这个在美剧中倒真的很常见~)
5-1-2 东方人的代际关系--“在一起”,相爱相杀。
最近倒是真的见到了一个小的紧紧靠着老的,学分要靠、出国要靠、找工作也要靠...靠的理直气壮、靠的地动山摇,最后晒上一张朋友圈“得偿所愿”毫无羞耻之心;同时老的倒是随时可以甩一耳刮子给她也无妨。
想想,瞅瞅君无意评价,各有所得,实不足为怪。
YES.5-2、“羞耻感”,即为此事 别人怎么想,而不是自己觉得应不应该。
对于这个定义,瞅瞅君不是很能苟同。
从猫大人的“求学”生涯一路跟来,瞅瞅君倒是觉得无论是这一代10后孩子还是瞅瞅君这一代老臭皮匠带领的小团队的85后,想要的或者说内心最为缺乏的是“认同感”。
以至于昨天还有个姑娘在小会议室里“控诉”瞅瞅君:“你又把我弄哭了”
职场有时如舞台,有主角、有龙套、有看客、有编剧、有导演、更有评论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说不定就是牵线木偶,说不定就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也未可知。
SO,好的处事,首先要明确自我定位,顺势而为大致有三:
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出处】《宋史·王安石列传》。
2、顾雍15年丞相善终:从不主动说话,从不背后说话,从不罗嗦说话。
3、如老罗说言“不惹事,也不怕事”,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好吧,一本读的一知半解的书,拆的内容不如自己吐槽的多,确实不大尽责,等二遍吧!
这不仅是一句广告语瞅瞅君当年被说成“利己主义者”,现在想来也不觉为耻,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
只有成长本身会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界限”其实并不应该是什么敏感话题啊,说起来也挺容易,做起来却真的很难。但这也真的是瞅瞅君能想到的唯一解决之道,不好意思~
十里春风不如你的笑容可爱的猫大人,愿我们能践行之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