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哲思
读德育从心灵开始有感

读德育从心灵开始有感

作者: 桃李正红 | 来源:发表于2020-05-02 11:17 被阅读0次

    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德育教育尤为重要,仅从思品课中学得的一些德育知识于孩子们远远不够,所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这方面任务艰巨。 从教两年以来,当了两年的班主任,之前我一直如在摸着石头过河。我时常感觉自己在茫茫黑夜里行走,找不到方向,常有力不从心的恐惧。但自从读了张妙龄老师主编的《德育从心灵开始》这本书,我如在迷路的黑夜里找到了北极星;又如同冲破黎明前黑暗,见到了一丝曙光。从此,心中充满了力量。

    我所从教的学校是一个半封闭的贵族式学校,学生每周回家一次,也就是学生每周在学校住五天,所以班主任压力非常大。尤其我这样的初出茅庐的老师,在各方面缺乏经验,工作上真是苦不堪言,但却是一筹莫展。虽然学校有着各种教师学习交流活动,但是事倍功半,因为时间有限,任务繁重,讨论式的学习交流有些嫌急促。而读一本有益的书却不同,我只要有空每天晚上读几页,不知不觉中茅塞顿开。《德育从心灵开始》案例非常丰富,而且素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所以格外能引起老师兴趣,能启发老师,并且能随时实用到工作中。这里我来谈其中几个案例,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体会。

    不放弃,不抛弃

    先来看看这个案例20《》。小李在七年级上学期时,在数学、生物等学科方面具:有较高赋,课堂上能做到举一反三,这些科目的成绩也比较好。但也就是这样一个有天赋的学生,却经常违反纪律,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他不但影响响课堂秩序:在宿舍。不按时休息,和舍长争吵。但经过老师几次努力的劝说,他只在口头上应付,行动上却原地踏步。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老师先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

    老师一共去家访两次。第一次,他作业还没写就出去玩了,没在家。老师从他妈妈那里了解一些情况,回来后召开“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接着老师又进行了第二次家访。这次他在家,他没有写作业,而是在看电视。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后,回来和班干部商量对策。但是大家的努力又白费了。不过他最终还是被老师真诚的关怀打动,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各方面改变了。是老师的坚持挽救了一个孩子,我为老师的这种不抛弃、不放弃深深打动。

    案例启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何种学生,只要不放弃、不抛弃,一定会有好结果……

    我的感悟

    相比如这个老师,我不由得惭愧。做老师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优秀,但是很少有人有耐心地去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老师的纠正通常有时粗鲁,有时软硬兼施,但这些都不及你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打动学生。读这篇文章之前我正要放弃几个恨铁不成钢的学生,读完后,心灵触动很大,我决定以后再也不言弃。一定要做一个优秀的老师,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孩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有发现美的眼睛

    《后进生也能成为得力干将》令人深思。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明明通过民主选举获得了当班长的资格,但是老师不让他当,他非常气愤。不过老师也为难,因为班干部是要有榜样的形象,而明明的成绩差之千里。但是老师发现了他具有重视集体荣誉,肯默默奉献的精神,老师开始醒觉了。原来一个好学生不是只靠成绩来衡量的。学习成绩可以通过努力提高,学习态度也可以改变的,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很难得。老师于是想办法拉近与他的距离,从各方面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他终于变得优秀了,老师也最终让他当上了班干部。这个案例也非常适用于我们所有中学老师学习。孩子上中学了,成绩是个分水岭。因为进入中学了,老师的教学方法于小学有所改变,有的孩子不能一下子适应,成绩就掉下去了;还有的是,本身天分有限,小学科目少还能对付,一到中学就力不从心;也有的是,中学了,进入叛逆期,荷尔蒙增多烦躁不安,学习状态不好。总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们做老师的时刻要记住自己的职责,就是培育他们,尽力把他们往优秀的一面引导,使他们发挥自己的闪光点。为了避免弄巧成拙,教育绝不可以拔苗助长般的强拉硬拽。

    案例启示

    反思对他的教育,老师说, 没有后进生,只有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一棵树的种子。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他们长成完全-样的树,是让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树。不是每.个后进生都不能成为班干部,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寻找合适的契机,尊重、信任加肯定。后进生也能成为优秀班干部,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榜样。

    我的感悟

    老师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寻找合适的契机,尊重、信任加肯定。后进生也可以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这个观点非常先进,的确如此啊,想一想,大自然界,鸟能飞翔,鱼能游泳,各有本能,我们绝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差学生。在我们生活中,有的名流大家也有不堪回首的往昔,但是最后还是通过努力撷取了成功的硕果。我们常常注重成绩而忽视了许多成绩差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在教育中是一大损失。有的成绩好的学生有可能在某方面不如差生,教育应该让学生之间相学益长。而且我们忽视的某个差生的长处,也许就是他将来能令自我出人头地的本领。所以作为老师不能仅以成绩取人。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读完这个案例我想说:班里不是有差生,而是缺少一双发现优秀的的眼睛。

    爱是人间的春风,化解冰封的心灵

    第三个令我难忘的是《让有闭锁心理的学生敞开心扉》这个案例。这个案例讲的是小王,八年级女非常内向,不敢发言,作业质量不过关,个子瘦小。老师关注到她,深入地了解她,了解到它的父母离异等一些不堪过往。老师先是和她谈话,然后交给她任务,体现她的价值,然后她没有辜负老师的信任,一切做得很好,拥有了自信,变得活泼开朗起来。这个内向自卑的孩子,老师温情地走进她的心灵,在她的心上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她那颗闭锁的心向老师敞开心扉。

    案例分析——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小王不是不愿意与同学交往,不是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而是她没有自信。这是典型的闭锁心理。闭锁心理主要是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关闭自己,因此,要解决这种心理问题,必须让当事人做开自己的心库,积极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

    内向学生之所以内向,一定存在原因,有的与人的气质类型有关,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黏液质神经话动相当强面……安静型,这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 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抑郁质活动弱型,兴奋和抑郁过程都弱。这种气质的人和成长的环境有关。比如,家境贫寒的孩子往往相对内向点。有的人易受挫折,相对于胆计质、多血质的人,天生就显得“肉向”。这种特质的孩子孤僻,优柔寡断,疲劳不容易恢复,反应缓慢”……

    班主任很有智慧,每天都有训练小王自信的妙招,既赋予其责任,也教她发挥自己在同学中的作用。

    案例启示

    内向的人往往不自信,生怕自己做不好而遭到别人的反感,我们老师要很好地呵护他们脆弱及敏感的心,创造机会让他们积极锻炼,努力表现自己,让自信再次回到孩子们身上。

    我的感悟

    教书两年来,我观察到,谁的班里总有那么几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真的叫老师操心。内向的孩子通常都很自卑,对什么都不积极。这样长此以往,不但学习越来越差,对其本身的身心发展也是有障碍的。但是老师们对这类孩子还真是没招,因为他们软硬不吃。自从读了如上事例,我如同找到了一剂良药,终于知道怎样来打开我们班的“闷葫芦”了。

    爱是春雨,润物无声

    案例《只有动其心,才能改其行》钮钮是班里的小霸王。他非常懒啊,加上家人对他疏于管理,导致他生活上不讲卫生,在学校也是瓜皮果壳乱扔,从不打扫。甚至自己的值日也不做。还扬言:不要叫我扫地,打死我也不做”。对他这种行为, 我曾采取“高压”政策,但老师的威严都不做,还扬言“不要叫我扫地,打所以他的电脑和网以乎也不起作用。他唯一可取的是他的网络知识颇为丰富,他有电脑天赋,加上经常使用电脑,所以我让他担任我们班的电脑管理员。老师在钮纽教自己电脑时候钮纽“教导”老师电脑要讲卫生……老师虚心地接受批评,接着把话题引到他的卫生问题上。老师抓住了准确的切入点,震撼了他的心灵,他彻底改变了,成为一个注重班级卫生的学生。

    案例分析

    爱,是守候,是默默地等待:爱,是呼唤,是温暖,是唯美的情怀。教师的爱是阳光,能够照亮学生心灵的每一一个角格, 驱走冷漠,让心房变得温暖;教师的爱是雨露,能够降临学生心灵的每寸土地,战胜干早,滋润干涸的心田。师爱无边,让每位学生快乐地生话在爱里,这是老师一直努力要做的。案例中,老师非常聪明,很有方法。她明白:对学生不能靠硬手段,只有动其心,才能改其行。老师把捏住对学生及让学生产生反省之间的联系,创设教育的契机,注意方法的渗透。让我们为老师点赞

    案例启示

    每个孩子都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需要阳光雨露滋润,需要教师呵护。想起了冰心老人的-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

    我的感悟。

    校长说过:教育要从爱开始。今天的孩子都有个性,尤其初中孩子叛逆期,千万不要以为用你的权威来压倒他,也不要以为拿什么家长或者校领导惩戒来吓唬他。但是爱却能改变一切。之前我们班里也有这样冥顽不化的人,让我愁眉不展。我用了许多强硬措施,但是效果越来越差,师生之间隔阂越来越严重,我亟待化解这种僵局。从读完这篇案例后,我懂了,我们不仅要有教他们知识的智慧,还要有指导他们个性健康发展的策略。我决定从此不要蒙着头往前走,要有教育的睿智,还要有一个充满爱的热情的心,我要用无私的爱做养料,来滋养他们的心灵,用深深的爱唤醒他们的蒙昧。

    《德育从心灵开始》这是一本教师不可不看的书籍,它告诉我们,教育的魅力在于真诚,在于师生心灵相通,教这是一本教师不可不看的书籍,它告诉我们,教育的魅力在于真诚,教育的意义在于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德育从心灵开始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fk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