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冬菇

作者: 珅哥forever | 来源:发表于2020-03-01 19:59 被阅读0次

    近年来在(伪)文青中特别流行这么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自然有其虚伪之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是择偶还是择友,确实很难遇到有趣的人。关于择友,圣人早已给我们立好了标杆,无论是“益者三友”还是“无友不如己者”抑或是“见贤思齐”云云,却总有一种端着的感觉,让人敬而远之。余光中先生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却在油盐酱醋茶中悟出了四类朋友:高级而有趣,高级而无趣,低级而有趣,低级而无趣。谁都想做高级而有趣的人,却总是在万籁俱寂的阒黑深夜才咂摸出自己实为低级而无趣之徒。

     那么身边人如何?这么想着,便将从小到大认识的朋友一个个拉出来对号入座,结果自然让人备感失望。将心比心,被我视为朋友的那些人自然是比我还要失望。我不禁开始怀疑余先生的归类,人间百态区区四类何以囊括所有种类?人并非一成不变,高级和低级、有趣和无趣往往是双向流动的。

     君不见侃侃而谈声如洪钟的朋友有一天也会面无表情沉默无言以一隅,君不见唯唯诺诺畏畏缩缩的朋友有一天也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于高台,君不见张口子曰闭口孟云的朋友有一天也会左手仓井右手吉泽乎酒肆,君不见首鼠两端扶墙摸壁的朋友有一天也会应机立断快剑拂钟于无声?这倒让我想起了一位朋友,他的归类方法比余先生更为简洁,却不失科学。他引筋脉为例,将人分为“静脉朋友”和“动脉朋友”两种。“静脉朋友”沉默是金却总是给你带来巨大的能量,“动脉朋友”聒聒噪噪却难以真正走进你的内心。似乎也是“一刀切”式的益友与损友,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朋友真谛所在:无论是敏行讷言还是口无遮拦,无论是静悄悄地深潜还是闹腾腾地浮跃,无论关乎小人之利抑或君子之义,都关乎一个得失问题。于本身而言,“静脉朋友”万象归宗,“动脉朋友”吸魂摄魄。

     暂且不去论这位朋友是“静脉朋友”还是“动脉朋友”,死气沉沉的标准框不住活脱脱的人,况且给朋友贴标签也本非我之所欲。拂去一切世俗道德的迷雾,方能抵达真挚之洲的净土;拨开葳蕤芜杂的荒草,才能品尝友谊之泉的清冽。我就这么拂去迷雾、拨开杂草,便来到了我们相识的2008年。

     那年我们都还是意气风发的高一学生。当青春的激情驱散了军训的疲乏和陌生的恐惧之后,我们便开始互相攀谈了。大家都是兴高采烈,唯有一个清瘦的男生默默地坐在床上泡着脚翻着一本《英语牛津高阶词典》。我们一圈自我介绍下来,便将目光齐聚在这位男生身上,“同学,你叫什么?哪个学校的?中考多少分?”让我们诧异的是,他头也不回,像是默默念经地答道:“丁晓东。塘栖三中的。中考546分。”大家见他态度如此冷淡,便知这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倒也识趣地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倒是我,一则因为他是我的邻铺,二则都是一个镇上的,倒也对其默默留起了心。

     印象中他是一个如风一般的男生,是疾风而不是清风。他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语速也是非常的快,跟他打交道感觉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按了快进键。我就跟着这一阵风在十六岁的世界里倍速播放,一来二去也就对其习以为常了,反倒难以适应拖沓甚至慢条斯理的生活方式。按了快进键的人生自然在学习上也是火箭般地前进,而这是所有学生都不会排斥的事。相应的,在中学时代,成绩好的人对于其他人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所以开学不久,大家都对这个看似孤僻的男生刮目相看,也就开始对其有了朋友之间的称呼——东哥,后来演变为冬菇。

     冬菇和我之间关系的升温应该是在高二。经历了文理分班之后,我们惊异地发现彼此还在身边,不仅是一个班的前后桌而且还是同一个寝室。我们真正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一起上课一起就寝之余,还开始一起坐车回家。还记得我们那个年代教育资源的分布还是比较均匀的,因此像我们这样的人口大镇学生也是非常多,所以每次回家的时候都挤不上公交车。于是我们就决定走到公交总站去坐车,这样即使抢不到座位也至少不会挤不上车。20分钟的路我们每个礼拜都会走一次,20分钟的路我们整整走了两年。关于那段路的记忆我倒是没有多少印象了,只知道路边有一家旺旺食品加工厂,所以走在路上的时候总是飘香四溢。虽然早已过了爱吃旺旺雪饼的年纪,可以每次别人吃起它的香味都会将我带回那条路,那条路上有着背着沉沉书包身着蓝白校服的两个翩翩少年,那书包里有着我们沉甸甸的青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夹杂着苦涩与甘甜的高中生活忽焉而逝。我们一边说着青春永不退场,一边劳燕分飞于四方。大学生活无疑是精彩纷呈的,我们似乎马上就忘掉了年少时的那些朋友,抛下了懵懂无知时的那些誓言,忙碌于无尽的专业和社团生活中。然而大学同学和中学同学的区别在于我们称之为心灵港湾的物理半径,我们看似渐行渐远,但是假期一回到家我们便又收拾行囊踏进了这个圈子。而真正的好朋友在于无论你们多久没有交流再次相逢的时候依旧有说不完的话题。大学期间我们每次放长假都会见上一两面。还记得大二暑假的时候,我在塘栖办了一个培训班,有一次冬菇和强菇(我的另一个好朋友)带了一大串香蕉和一个大西瓜来看我。冬菇还是不善言辞,眉目间却平添了几分成熟。我们也无需太多言辞,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口头禅便什么都懂了。

     大学生活也很快就结束了。冬菇和我都选择继续深造,唯一不同的是他留在了母校换了一个专业,而我却换了一个城市却坚持了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城市见面时间自然是少了很多,但我们在微信上的交流却多了很多。有一次冬菇截了一张图给我看,竟然是每天我们彼此互道的晚安,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高中时候坐公交车时共听一个耳机——We used to be gay, sharing ears on the way. 这句韵词还是冬菇编出来的。无论是基情满满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认识东哥这么多年,有一样东西我承认我是永远都比不上冬菇的,那就是英语。还记得冬菇高中的时候每次英语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名,英语老师每次讲评试卷抛出生单词的时候冬菇都能不假思索地给出正确的翻译,渐渐地我们也就习以为常了,只是每次惊艳之余都会在心里暗暗思索,被老师称为walking dictionary的冬菇到底在肚子里藏了多少英文单词呢?

     这个答案我们自然是无法知道。我只知道,这样的冬菇,把每一件事情都会办到极致。可是这样的冬菇,却总是在感情方面不开窍。后来我们都毕业了,冬菇总算也谈了一个还在读大学的女朋友。我只见过一次,但是看得出来冬菇是幸福的。《洛丽塔》里面讲到,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藏不住的,贫穷、爱和咳嗽。冬菇将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个女生,他掏出自己的心,将其藏在每一件精心挑选的礼物上,每一次温柔告别的眼神中,每一页仔细翻阅的食谱里,每一场风雨无阻的迎送间。可是这个不谙世事的姑娘,最后还是远离冬菇而去。后来我也给冬菇作了好几次媒人,但都是无果而终。

     关于冬菇,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却又似乎无话可说。我们似乎走在平行线上,却总是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神奇相交。我们时而很了解,却时而很陌生。所以我想来想去,也无法将其准确归类为哪一种朋友,即使以他自己的分类。可是我知道,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在晴天还是雨天,在阡陌交通还是康庄大道,他一直都在,这就够了。

     陪伴,才是友谊的最高形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冬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rk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