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宗伯正曜古传诗经
致马云先生与所有读者们的一封信:请问金庸是大侠吗?

致马云先生与所有读者们的一封信:请问金庸是大侠吗?

作者: 宗伯正曜 | 来源:发表于2020-04-10 13:53 被阅读0次
    image

    这是一封早就该写的信,只因我生性怯懦,担忧顾忌金庸“亲族”势力庞大,因而拖延至今。如今大疫当前,人有旦夕祸福,故而我放下心头所有的顾忌,把所知道的真实情况写出来,请马云先生、阿里以及各位读者们品读,我知道马云先生非常敬重金庸,曾说“没有金庸就不会有阿里”,而且许多读者把金庸尊称为金大侠。读完之后您能否给我一个答案:金庸是大侠吗?

    我要讲述的这些历史古老而且晦涩,水平低劣,请您不要嫌弃,允许我慢慢讲给您听。

    一、述亡

    我的先祖最初被称作吴兴姚氏,居住在浙江省吴兴郡(今浙江湖州市吴兴县),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除了读书育人之外不做其它营生,一直延续到清朝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湖州发生了清初最大的文字狱“明史案”。

    “明史案”当时受牵连而入狱的读书人多达数千人,除了庄廷钺等十四人被凌迟处死以外,庄廷鑨被开棺焚尸,作序者、校阅者、刻字工、印刷工、卖书、藏书者、书店老板都惨遭屠戮,涉及数千户普通家庭,死者与充军发配者合计超过十万,几乎湖州当地所有的读书人全都被清朝统治者残害殆尽,姚氏一族的族人在这场浩劫中同样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吴兴姚氏一族的男人被杀,女人被贩卖,十四岁以下的男孩被卖身作娼优。我的祖先吴兴姚氏从簪缨世家变成贱民,学习昆曲,操持贱业,所有宗族子弟不能再读书育人。咸丰十年,先祖陈金雀被清帝诏姓陈氏,从此改称金匮陈氏。

    吴兴姚氏一族及明史案之中,死难者及其无辜百姓超过数十万,三百年来,这千万冤魂凄厉的哀嚎声始终萦绕于耳,深夜惊起寒透重衣,这起惨案的始作俑者就是金庸的祖先--查继佐。

    二、血印

    查继佐,原名查继“佑”,号伊璜,后来因为告发“明史案”害死无数读书人,身败名裂,为了避祸而改名继佐。世人一般称之为查伊璜。

    当初,“(《明史》作者)庄廷鑨慕杭州举人查伊璜之名,将其列入《明史》的参订名单,查伊璜得知后吓得心胆俱裂,为求自保,赶忙向学道检举告发,但学道并未在意此事。七月,归安知县吴之荣再次告发,此书终引起清廷关注,遂大兴文字狱,相关人等被捕杀殆尽。……查继佐因检举有功而受到清廷的嘉勉和赏赐,和吴之荣一起平分了庄家的家产,还从庄家得到了“十余舟”抄家得来的家俱器物(《费恭庵日记》)”(引自作者“每日汉字”发表文章《金庸公然为祖先漂白,把汉奸写成了反清名士!》

    后来,查继佐写过一本貌似悔罪的书《罪惟录》。查继佐身受汉奸之名备受世人唾弃,因而在书中竟然再次背叛清朝,坚称自己“坚持反清立场”。查继佐一方面告发乡党,卖友求荣;一方面声称反清复明,粉饰自身。言行相悖,心机叵测,令士人为之瞩目。查继佐在《自序》中明确表示,自己是明朝人,不是清朝百姓。此外,书中都用明朝年号,直到清康熙三年,仍称永历十八年等等。此后查继佐一直对外宣称他不是告发者,然而同时期的文人对此却用一些记录和事实来驳斥和说明。

    尤其查继佐获得朱、庄两家的家产就是他告发的明证。按照清朝律例,告发者获得罪人家产。“明史案”属于清朝皇帝亲自督查的大案要案,没有人敢于假冒篡改或者伪造。清朝文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里记载“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因此查继佐首先告发及最后获得朱、庄两家的家产属于无可争辩的史实,并且查继佐属于告发者排名之首,即第一个告发的首发人。

    另外,陈去病《五石脂》记载,查继佐排名在吴之荣之后,仍然是首先告发的人(“首事之人”)。这里说明一点,实际情况确是查继佐为首先告发,然而吴之荣是湖州归安知县,深深知道首次告发之人将会获得罪人家产的一半,为了钱财不惜采用胁迫手段,抢夺首发之功。而查继佐则获得朱、庄家两家财产的十分之一,除了钱财之外,还有各种古董家具就分了十多船,费之墀先生亲眼目睹查继佐前往慈感寺领取朱、庄两家的家具,并且记载于《恭庵日记》之中。

    “谓查三人,虽不比之荣之发觉,亦系首事之人,依律颁赏。故之荣荫袭拜他哈哈番,并给朱庄财产十分之一。查、范、陆亦得颁给器用什物。据《费恭庵日记》,谓曾亲见查等在慈感寺前领取朱、庄家具,约十余舟。”( 陈去病《五石脂》)

    清廷明旨颁告以及查继佐等亲自去领取朱、庄两家的家产等等,让查继佐的名声在中华士子的眼中一败涂地,为了避祸把原来的名字“继佑”改成继佐。

    查继佐等人在之后不断告发,得到清廷鹰犬的帮助,从而聚敛财富,短时间之内成为湖州地区的豪门大富。查家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摇身一变成为江南望族。然而,这些财富都沾染着无数江南读书人和无辜百姓们的血肉、尸骨和泪。查继佐的后代族裔能够享受安乐生活以及读书中举,全都得益于江南士人的民脂民膏。反观那些被查继佐出卖的真正读书人后裔,反而遭遇灭门之不幸,妻子儿女沦落为娼妓俳优和牲奴,饱受摧残,流离涂炭。无数百姓们的曝尸和白骨堆积而成为查氏一门的“诗书传家”。

    三百年之后,查继佐的后人之中出现了一位流行小说作家---查良镛,这样一位大智若愚的学者苦于祖先“劣行播于天下”,被儒林士人视作切齿之恨。他以为时间已经淡忘了一切,许多知悉详情的士人已经作古,于是他开始利用手中的笔为祖宗翻案,为了蒙蔽他人而篡改历史。但是有这样一句古语说的非常清楚,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些被残害的数万读书人也有后人存世,那些带血痕的历史怎么能被歪曲和淡忘呢?

    这位名满天下的学者,笔名叫作金庸。

    三、粉饰

    金庸在小说中把查继佐写成了文字狱的受害者,粉饰自己的祖先为坚守正义和节操的义士,把“彻头彻尾的汉奸吴六奇写成忍辱负重、义薄云天的好汉”等等。除此之外,金庸的祖先查继佐“卖友有功”被赐为满旗包衣,从此加入满旗从汉人变成满人,既然要粉饰,最好的洗白方式就是釜底抽薪,比如在小说中大肆贬低汉族文化,抬高夷族文化。于是金庸在小说中对满蒙契丹等夷族文化都大加赞誉,而对汉人暗中寓怀贬斥,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通过小说故事情节的描写而巧妙地为自己的祖宗洗白。这种皮里阳秋的手法叫作春秋笔法。金庸就极为善于使用这种春秋笔法。

    如在《射雕英雄传》中,宣扬成吉思汗等草原人物为英雄,而作为汉人主角的郭靖,被刻画成一个智力低于常人的憨汉。这样一个傻子汉人经过草原夷族文化的大洗礼,蜕变成了一个内心善良,性格敦厚,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如在《天龙八部》中,段誉是云南大理国武林世家镇南王之子,乔峰是辽国为契丹人萧氏后裔,慕容复本来是鲜卑族人,但是由于成长于中国南方,号叫南慕容,受到南方汉人的文化熏陶,他面目俊美风度翩翩,然而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西夏求亲时宁愿让王语嫣投井,在曼陀山庄拜“恶贯满盈”段延庆为父,亲手杀死衷心耿耿的包不同,最后变成一个众叛亲离、心智失常的卑鄙小人,金庸故意把这一切原因归罪于南方汉人文化。

    在金庸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称颂夷族、赞美北人、贬低南人的描写。清朝入关以后,实际上掌控中华北方地区的力量非常强大,而对于南方汉人的镇压从未停止过。经过许多年以后,北方汉人渐渐被满清文化驯化,而南方汉人还保留着很多原始汉人文化血脉。金庸的祖先首先屈服于满清铁蹄之下,如果要为祖先洗白,首先就是要把满清夷族文化写成正统、正面形象以及刻画成英雄人物,而把南方汉人以及士人写成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只有这样,才能说明南方汉人的奸猾卑鄙,而金庸的祖先并不是卖友求荣,而是弃暗投明。也只有这样,才能证明金庸的祖先并不是人人痛斥的汉奸,而是一个智慧超群、胸怀天下的侠义之士。

    如果您带着清醒的眼光看待金庸的小说,会发现这种“褒夷贬汉”的主旨贯穿始终。很多读者通过金庸的笔触已经发现了一些端倪,如一位网友说:“比如鹿鼎记中的吴六奇,明明是彻头彻尾的汉奸,却描写成忍辱负重义薄云天的真汉子;《明史》案的第一告发者本是査继佐(查伊璜),却把所有责任推给第二告发人吴之荣;《书剑》中本属分裂国家行为的回部叛乱,却被冠以正义之名,而保卫国家统一的英雄兆惠,却被描写的阴险狠毒……”(作者“乏善可陈W”)

    《鹿鼎记》除了暗中为康熙等满清统治者洗白之外,还隐晦的辱骂汉人都是杂种。

    如《鹿鼎记·第五十回》中最后描写到:

    韦小宝将母亲拉入房中,问道:“我的老子倒底是谁?”韦春芳瞪眼道:“我怎么知道?”韦小宝皱眉道:“你肚子里有我之前,接过什么客人?”韦春芳道:“那时你娘我标致得很,每天有好几个客人,我怎么记得这许多?”

    韦小宝道:“这些客人都是汉人罢?”韦春芳道:“汉人自然有,满洲官也有,还有蒙古的武官呢。”

    韦小宝道:“外国鬼子没有罢?”韦春芳怒道:“你当你妈是烂婊子吗?连外国鬼子也接?辣块妈妈,罗刹鬼、红毛鬼子到丽春院来,老娘用大扫帚拍了出去。”韦小宝这才放心,道:“那很好!”韦春芳抬起了头,回忆往事,道:“那时候有个回子,常来找我,他相貌很俊,我心里常说,我家小宝的鼻子得好,有点儿像他。”韦小宝道:“汉满蒙回都有,有没有西藏人?”

    韦春芳大是得意,道:“怎么没有?那个西藏喇嘛,上床前一定要念经,一面念经,眼珠子就骨溜溜的瞧着我。你一双眼睛贼忒嘻嘻的,真像那个喇嘛!”

    四、种祸

    很久之前我就想要写这篇文章了,但是金庸偌大的文坛名声、豪门巨富的庞大财力、无数光环之下的政治地位和亲族难以比拟的社会影响力让我不敢言之于口。即使他去世之后,我仍然不敢说这些真话。

    一些普通读者给予金庸无与伦比的评价,把他称作“才子、圣人、宗师”,称金庸“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不知道金庸看到这些读者的评价心中作何感想。祖先卖友求荣告密在先,金庸歪曲粉饰蒙蔽在后,这样一个颠倒黑白、美化汉奸、歪曲史实、心机深沉的人,竟然被当成“侠义的化身”真是莫大的讽刺。

    作者“不容青史俱成灰”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笔者对金庸的险诈心机十分钦佩,能够如此不着痕迹地塑造起自己的光辉形象,由一个可耻的告密者的后代,转眼间就变成了文字狱受害者的后人,轻轻松松就博取了人们的同情,可谓变被动为主动,手法堪称高明老辣。查先生能将岳不群“伪君子”的形象刻画得那样传神,果然并非幸致。”(2014《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写给所有被查良镛欺骗的人》)

    前文说过,我是一个懦弱的人,宁愿把这些血和泪埋藏在心底,也不敢轻易说出来,因为我怕“死”,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这篇文章种祸不小,我身上背负着比这些血仇还重的多的使命,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也许永远不敢写出来这些话。

    五、论侠

    金庸曾经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然而在他的小说中所描写的侠客很少真正为国家为百姓做事。这些小说中的人物貌似武功高强、仗剑行天涯、快意恩仇,其实都是一些好勇斗狠、自私狭隘、不顾国家法律的“匹夫之勇”。

    什么是“侠”?

    如果是一个国家官员,平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国家努力工作,让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

    如果是一个普通百姓,平时认真生活,努力赚钱,养家糊口,遵纪守法,一旦国家危难之时,不顾自身小家,挺身而出,慷慨赴死。

    如果是一个男子,平时尊师重道,孝悌尊亲,严格遵守道德礼仪和个人原则。

    如果是一个学生,平时注重学习知识,努力锻炼技能,将来报效国家。

    以上这些才是真正的“侠”。

    国家是由千千万万的百姓组成的,一小撮人的任性胡为与武功高低对于国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我眼里,所有中华百姓“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爱民,机智勇敢;扶贫济困,惩恶扬善;为人仗义,肯于助人;路见不平,替天行道。”他们才是真正的侠客。

    按照礼仪,我不能评价一位去世老人的个人品行与是非功过。我觉得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个人的荣辱不算什么,即使血海深仇也不应该延及后人,但是依仗才华而颠倒黑白,玩弄文字,蒙蔽世人,粉饰自己的同时,在受害者心口的伤痕上再插一刀,这些作为让人痛心疾首。“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六、结语

    祖先的大过,后代可以用大功来弥补。

    秦桧的后人之中也有忠臣孝子。查氏“亲族”之中一定也会有真正为国为民的君子。例如钱学森、穆旦、琼瑶、蒋百里、徐志摩等等都是中华近代史上出类拔萃、冠绝天下的学者和名人。

    请查氏“亲族”尊长原宥,念及我祖先被残害而后人备渐凋零之情,让我苟延残命,允许我“正史循礼传古经”,把先秦古儒学传承下去之后,虽死无憾。如果查氏一族中的年青子弟愿意跟我学古儒学,我一定会尽心教导。

    本文之后附上一篇悼文,悼念疫情中去世的各位英魂。

    image

    附《悼念抗疫烈士及人民疫亡者文》

    诸君即将远行了!

    当我们穿起白色的丧服为失去亲人而痛哭流涕的时候,诸君却在整理衣冠,从容笑对,并肩吟啸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踏歌而行,离开我们去往神明所居处的地方。凝视着诸君之身影渐渐行远,歌咏之声亦复沉寂,我写下这篇悼文,为抗疫烈士及人民疫亡者之灵送别。

    每当国家危难之际,巍峨中华必有忠义之士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砥节砺行,为国捐躯,忠诚无悔。这次疫情来临时刻,无数医护人员用身躯血肉,构建抗疫长城,秉医者之仁心,冒疫毒之艰危,救死扶伤,坚守抗疫一线,不惜以身殉职,使人闻此凋朱颜。中华百姓民德归厚,无论贫富贵贱,国难当头,人民前赴后继,忠肝义胆,撼动山川。精诚报国,生死向前。

    悲风送萧瑟,墓歌遗哀伤。蒿里悼斯逝,魂兮归故乡。忠臣义士,勋名弥彰。

    今天是庚子年(2020)清明节,春华蓼系苍枝,畹兰摇曳深岭,登临峨黛远山,瞻望浩荡江水,悲草木之繁盛,伤诸君之怅别,敬奉美酒玉觞,与君哀歌一曲,为诸君践行。

    君不见鯤鮞之志千万里,不畏渊海南冥徊。

    君不见硕鹏展翼如垂云,扶摇青天绝尘息。

    生作青松傲霜雪,譬如朝露燃蜡炬。

    死亦秋菊荐落英,为国尽忠何足惜?

    举世赞誉视等闲,愚者诽谤不加沮。

    知非祸,赴国忧,领危命,勇无惧。

    耻封狼居胥,为洵大义焚残躯。

    岁月将暮浩气存,魂魄守土怀有依。

    诸君即将启程了,道阻且长!

    当我们穿起丧服为亲人哀恸的时候,诸君早已经摘下口罩,脱下防护衣,换上一身整洁端庄的衣服,“挥手自兹去”。夹杂在队伍之中还有一些女士们,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的容颜有如江蓠幽兰之美丽。我坚信终会有一天,诸君一定会重新回到这个世界上,正如我坚信诸君只是短暂地藏身在墓穴里一样,当国家和人民再次需要的时候,千千万万的勇士们会追寻你们的足迹,重新披上铁甲战衣,为国家和人民再次出征,忠孝当此七尺躯。

    英灵常在,鉴我此心。诸君贤行,后世知音。掩涕永哀,归道阻长。升歌清庙,伏惟尚飨。

    本文作者宗伯正曜,宗伯学(古儒学)弟子, 治学师从先师孔子(宗伯内传曰周朝尊号鲁姬丘子、子姬孔子),立身师从先师卧农先生(宗伯内传曰先师诸葛孔明,名亮,因在襄阳躬耕陇亩而自号卧农,并非世间流传的道号卧龙,孔明先生是儒士而非道家),宗伯牖中先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马云先生与所有读者们的一封信:请问金庸是大侠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rr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