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开车带着我和我娘在2017年8月9日来到了神垕镇。(这一趟之前还去了嵩山、风穴寺、夷园,放到其他篇里讲啦)来神垕镇完全是个意外,临时决定的。因为我爹开车实在是超级超级小(mo)心( j i ),所以导致我们的不能在8月8号赶回五七干校,只好投宿在禹州。第二天,临时决定既然在禹州落脚,不如多看一个景点,网上查找攻略,发现大家首推钧窑故乡神垕镇,所以便西行约50公里,前往神垕古镇。
这里先介绍一下神垕镇的背景:
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宋时的五大名窑。
其中钧窑在当时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宋代时钧州窑器名声大振,金元以来,仿钧之风,遍及北方各地,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系,元代末年钧窑系逐渐趋于衰落,而江南地区仿钧又蔚然成风,及至明清两代,仿钧之风又悄然兴起,以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江南地区仿钧主要有浙江的金华、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及广东的石湾窑等。
钧窑的故乡就在神垕镇,神垕因钧瓷而繁荣驰名。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间,钧瓷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官府在阳翟(今禹州市)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为宫廷烧造贡瓷,实现了钧瓷生产由民窑向官窑的转变,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神垕镇的主要特色是钧瓷文化及千年古镇。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起源于神 垕,其遗址的发掘被评为2001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神垕古镇之名历史上曾被四次皇封,“神垕古镇”也被誉为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所以在探访神垕古镇之前,我是极其好奇的,查了攻略之后更是热血沸腾,因为驴友们拍出来的照片真真令人心驰神往,我先贴几张之前驴友拍摄的照片:
神垕古镇单是只看照片,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古代气息。毕竟,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的老建筑保存的如此完好,每一座古宅里都住有人家,在今天实在是少见。
位于老街中心的伯灵翁庙,也称“窑神庙”,始建于宋代,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垕“钧都”、“瓷都”的重要标志,特别是花戏楼的木雕、石雕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老街两旁的民居大多是望门富户“一进三”或“一进五”的宅院,均是以姓氏聚居,如白家大院、霍家大院、温家大院、辛家大院等,建筑特点是门第高大、布局对称、雕梁画栋、细致精美,是中国北方明清式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所以带着满心的期待,老爹开车带着我和我娘在2017年8月9日来到了神垕镇。(之前还去了嵩山、风穴寺、夷园,放到其他篇里讲啦)
到的时候是早上八点左右,因为没吃早饭,就先找到镇上的一个早点铺子,顺便体验一下当地的美食。
照例河南的早餐铺子卖的东西都差不多,但有意思的是,在神垕镇倒吃上了一碗味道很奇怪的“豆沫”,有一种糊糊的味道,很香很香,这是以前在其他地方从未吃到过的。(我妈非说人家黄豆没煮熟︿( ̄︶ ̄)︿)
我们是在一条小街上吃的早餐。当我们步行到神垕镇的主干道上时,都惊呆了。可以说,整条街都在进行着翻新的工程。路上完全没有办法行车,没有游客,当地的居民也很少,到处都是建筑工人,路上堆满了泥沙和水泥,和从网上看到的宁静的小镇简直相差太远了好嘛。但我还是对古街抱有着一线希望,毕竟从网上的介绍来看,这里有着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
找呀找,期间还逮住了一个当地买菜的大妈问路,终于找到了神垕古街!
或许是我期望太高,说实话,有那么一丢丢失望,古街也在进行大规模的翻新重建。我来的还是晚了那么一点点。
街道的右边便是文革时期神垕公社的电影院,如今拆掉的额果然只剩了大门的一面墙。(上面的四个电影我一个都没看过。囧ORZ......)。我对这个电影院超级好奇,因为以前只在电剧里见过这样的,激动地拍了好多照片。我爹在一旁撅噘嘴表示嗤之以鼻哈哈哈。
再往前走一会儿,就是窑神庙。我们到的时候窑神庙已经被紧紧地锁起来了,旁边的门也被封住了。只能通过窄窄的门缝看见里面刷着红漆的大柱子。古戏台在窑神庙里面,自然也就见不到它的真容了。
古街上建筑工人很多,但街两边的大院里依旧有人家住。听人说,这里即将要被绿地集团开发,有开发商出资翻新重建旧房子,再赔偿给百姓一些钱,给他们找到新的住处。意思是,之后这里就要收费了。做成像乌镇一样的旅游景点,对小镇进行“保护性开发"。
我们仨走入一间大院,里面的房子已经被整修过,这件屋子的住户已经搬了出去,窗户做旧装潢,刷着闪闪发光的黄褐色的油漆,空气中弥漫着刺耳地油漆味。很失望,真的很失望。这和那些仿古的新建筑没有什么两样。
万幸的是,因为正在施工中,所以还有相当一部分住户没有搬走,房子也还是原来的样子。霍家大院的门口站着一个老奶奶,我问她您就姓霍吗?她说是。又告诉我,她在这条街上生活了一辈子,没想到老了老了要搬走了。
大院里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瓷器,精美的茶缸、花盆、碗瓶,应有尽有,都随意地融入到当地居民的方方面面。院里大爷刷牙的杯子也是陶瓷的,我照旧表示了星星眼,因为真的好漂亮,心想着拿着这个刷牙不知道幸福感有多爆棚!
走在神垕镇古街上,街道两旁随处可见沧桑的历史留下来厚重的文化,不经意间瞥见了一家住宅的门联,真是有君子之风:
只是零零星星的寻找,便被这座千年的古镇给吸引。
因为施工的工人实在太多,在街上能零零星星见到几个游客,还有骑摩托车来的车友,转了一两个小时后我们只好作罢,打道回府。
最后“活着的古镇”——神垕镇正在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这里的一切都是旧的。脚下的砖是古时的砖,寨外的墙是古时 的墙。当利益之爪还未伸向古镇之时,夕阳西下,寨门关闭,百年的古寨中升起袅袅炊烟,大院里的孩子在街上嬉闹,窑神庙的里的香火经久不断。夜色皎皎,星空璀璨。再由此追溯到 近千年以前的宋朝,窑神庇佑着一方百姓的安康。不知道为何,初次看到神垕镇古街的照片时,我总有一种诡异瑰奇的感觉,想到了“平安时代,百鬼夜行”这句话。在这条长长的古街上,世世代代多少烧窑人来到又离开?诞生了多少,又摔碎了多少精美的钧瓷?
而如今站在古街上,形色各异的开发商的古怪嘴脸,不知道算不算得“百鬼夜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