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红谷滩杀人事件”快发生一周了,但这条新闻这两天才渐渐在网络上有讨论度,作为一名江西人,看到这条消息时,心痛、震惊,点开那条只有十几秒长视频,说不出来的绝望。
24岁实习女律师,大白天和2位朋友走在人潮涌动的大街上,突然一名男子从背后袭击而来,没有给你任何反应反抗的机会,连续十几刀,刀刀致命。
禽兽、冷血、残忍、变态...再多的词都无法形容这个杀人犯的凶恶,也许直到死前的那一刻,这位可怜的姑娘都不会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是她?
一位知乎网友说的:看了这个视频,只有呼吸不过来的痛,无法想象这位姑娘的父母要是看到了这个视频会怎么样,花一样的年纪,刚刚考上了律师资格证,未来会有一个不错的工作,找到一位爱她的先生,生儿育女,平平淡淡快快乐乐过一生,可惜就因为一个表态杀人犯,这一切都没了,突然就没有了。
到目前为止,案件的杀人犯已经被抓获,但是什么让他做出如此凶恶的事,警方也在调查当中。
越是恶劣的社会性事件,越是容易引发起大众的恐慌。
男子的作案动机是什么?
杀人犯和被害女子认识吗?
三人同行为什么只对这位姑娘一人下手?
......
诸多疑问困扰着网友,随着网上不断爆出的信息,网友们也进行了各种猜测。
恐慌、愤怒、害怕各种情绪围绕着大家。
作为一名刚关注此事件的女性,在真相未明之前,对于网上各种信息,想站出来说几点:
1.
不要再去传播现场视频和动图
没必要再发现场视频和动图,继续传播只会加重受害人家人的痛苦以及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并且大肆转发视频和动图更会刺激和鼓励模仿犯,如果要讨论案情,文字即可。
此案发生于大白天,繁华街区,有同伴,还能被杀,说明根本不是“不够小心”的问题,而是凶手本身丧心病狂,完全不介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杀人。
典型的反人类反社会。而这种行为,是非常非常容易产生模仿犯的。
比较典型的犯罪模仿,就是2010年福建南平的校园凶杀案,当时被媒体大规模报道,随后短短数月之内,五省相继爆发校园凶杀案,其中有两起案件发生间隔不到20天。
因此,类似的重大刑事案件,警方除了公开案情进展之外,都尽量避免披露过多细节,跟凶手和死者的身份及性别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要做的就是:呼吁死刑凶手,震慑潜在罪犯。
2.
辩证看待事情真相,不信谣,不传谣,不去制造恐慌情绪
关于作案动机,目前网上有两种说法;
“犯罪嫌疑人脑子有精神病,找不到老婆,讨厌女的,就想死,又不想一个人死,想拖个漂亮的女人,一起死做一对鬼夫妻。所以随机看中了被害姑娘”(号称警局笔录者的微信聊天截图,但并未证明其真实性)
另一个是知乎上的匿名用户,表示:“真相不是聊天截图所说的”
他称其受害女生是他大学师姐的一个师妹,因为女生正在负责一个案子,而本次事件的犯罪嫌疑人正是女生接手案子的当事人,犯罪嫌疑人出于对结果的不公平,所以选择杀害该女生。(目前这条答案在知乎已经搜不到,所以真实性也存疑)
这两条网传的作案动机,都不是警方发出来的,所以真实性并不可靠,网友不必再去传这两条信息的截图。
网友也不必主观的去猜测案件起因,不要把自己代入角色自找恐慌,案件调查需要时间,如果你想知道真相,就安心等待警方的官方调查结果。
3.
不激化恐慌,自媒体撰文要有底线
同作为一名自媒体者,知道热点意味着什么,但我们绝不能为了流量去吃人血的馒头,无调查的病态撰文只会加剧社会恐慌,引发起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事件刚发生,就有人跟风发什么“我教了女儿二十几年保护自己,而你却一秒没教过你儿子不要伤害他人”,请问有哪位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杀人犯呢?
更有甚者把以前滴滴事件受害女生、夜跑受害女生的事件一并拿出来做案例,制造男女性别对立的言论。
其实在这样的“变态杀人”事件里,不管男女,都会遭受到威胁。
你知道吗?就在事发前一天,日本也发生了一件相似的案件,但是性别对调了。
所以,不要过分强调女性受害者自我保护,我们更应该从施暴者入手才是正确的思考方向。
什么男权、女权,越扯越远,煽动男女对立,从一个恐慌到另一个恐慌,这样做就太坏了。
这些报复性社会行为,一般都是抽刀向弱者。相对壮年男性,女性和儿童只是更容易成为目标。
以上三点,是针对“南昌红谷滩杀人事件”网上流传的各种信息,个人做的一些思考。
在这个悲剧里,我们无法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女性要学会保护自己,注意安全,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的。
当我看到这条新闻时,说不恐慌是假的,但事情已经发生了,除了心痛惋惜诅咒杀人犯,咱们普通人什么也做不了。
只祈祷世间不再有这样的悲剧,每个人都能平安出门,平安归来。
靡音小丸子:不撕逼,不鸡汤,一个走心的原创热爱着,谈八卦,写情感,侃热点,偶尔瞎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