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能借助注释疏通文
2.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理解鲁肃、吕蒙对话的内容点
3.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能借助注释疏通文
教学难点:
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理解鲁肃、吕蒙对话的内容点
一:文章导入
1:老师出示文字: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学生思考:这是谁的故事?
3:引出作者-----司马光
二:作者简介(查找课本+提供方法)
1名: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
2时:背诵(1019-1086)
3地: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4评: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5作:宝元进士。治平三年(1060撰成战国迄秦(通志〉八卷上进,作为封建统治之鉴
得英宗重视,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赒名(資治通鉴)。代表作品有(稽古录)(司马文正
公集)等。
三:介绍孙权:
1名:孙权,宇仲课
2时:(182-252),
3地:那富春(今浙江富旧)人,
4评: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资治通鉴》【背】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战国到五代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
(以下部分了解就可以)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五经【背】
1《诗》2《书》3《礼》4《易》5《春秋》
四:字音字形
卿 岂 耶 涉猎 孰 更 遂
五:翻译文章
学生流程:
(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标注段落(总共7段)
(3)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相关段落。
(4)同桌之间相互检查,左手方向的同学检查。
(5)将自己的疑点都标记下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6)老师对内容进行订正。
六:文章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七:文章结构(句子大意)
(一)正面描写
1:孙权劝学(当涂掌事)
2:吕蒙推辞(军中多务)
3:再次劝学(合理要求+现身说法)
4:吕蒙学习。
(二)侧面描写
5:鲁肃大惊。
6: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7:结友而别。
八:文章中心
1孙权为什么要动目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蒙的。
(1)因为吕常学识不高又掌管军务。
(2)合理要求
(3)现身说法
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要求,又有放切希望,令吕蒙无法拟。
2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识进步的?目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常“论”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启示;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学,终会有所成就。
3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对话美
孙权(严格要求 关心部下 勤奋好学 循循善诱)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写出怎样的语气?表现孙权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坚决的语气,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流露出关心与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写出怎样的语气,表达怎样的心情?
前一句“邪”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吗”,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另有目的(以古鉴今);后一句中“耳”表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这句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与爱护。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是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这番话表现出孙权善劝。他对吕蒙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鲁肃(敬才爱才 真诚待友)
“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表现出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的长进。
吕蒙(知错能改 虚心听劝 学有所进)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的接应,说明了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也表现出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
②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的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之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九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
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古代君对臣的发称。)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
3.年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古代对男子的微称。阿蒙:吕蒙
的小名。阿,名词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课外梭集
自称:寡人、朕、臣、吾、余、晚生……
他称:陛下、先生、阁下、足下令尊、贤径
十
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翻译提示:
1留一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
保留,直接使用;
2替一一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
音词;
3调一一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
习惯;
4补一一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5删一一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十一 一词多义
卿今当涂掌事(动词,掌管,担当)
但当涉猎(动词,应当)
见往事耳(动词,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知晓)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十二 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3)见往事耳(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
(4)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课文中需要补充的知识点
1:不可不学是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双重否定句式。语气坚定,无可置疑,表现了孙
权对吕蒙严格要求,同时严厉中又有关心、厚望
之意。
2:文中语气词。
(1)邪:表示疑问的语气。
(2)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
(3)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
十三:板书
(一)正面描写
1:孙权劝学(当涂掌事)
2:吕蒙推辞(军中多务)
3:再次劝学(合理要求+现身说法)
4:吕蒙学习。
(二)侧面描写
5:鲁肃大惊。
6: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7:结友而别。
十四:作业布置
整理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