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课文较短,仅113个字,之前的早自习就让学生熟读成诵了。文章虽短,但文字简练而富有情趣,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既表现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因为是文言文,学生需要在文字解读上多下功夫。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
2.在朗读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大意。
3.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4.品味文中的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出的人物特点,从而学习表现人物的写法。
我觉得学生对《孙权劝学》这一相对比较简单的文本进行翻译和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因此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弱化对文本中具体字词的分析,主要通过朗读落实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将分析人物作为教学的重点,并适当地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故事和三国人物,使学生能立体地理解课文人物,并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大致思路:
一、检查预习,简介《资治通鉴》。
二、自由读,四人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1.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2.二读,结合注释,了解文意。学生默读,圈点批注。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分小组讨论,不懂就问。师生译解课文。当堂检测。
3.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堂展示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4.四读,熟读成诵。
三、讨论学习目标:抓语言赏析。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的翻译,注意人物身份。
四、品味文中的的对话,讨论对话表现出的人物特点 ,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录
教学时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面对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者的教学行为应该发生质的变化,整节课是围绕学生自主探究、自我体验在进行。学生在相互的启发中往往有深入的思考和更精彩的发言。特别是在“读出感情”这一环节的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体验”教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始终让自己站在点拔者的位置,努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集中时间与精力对难点进行突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人文启示。
反思这一节课,还是有点遗憾。课堂节奏进行的还是比较快,没有充分照顾到节奏慢的同学。我想,课堂的动静取舍,应视学生、内容、条件的差异而定。张弛有度,开阖相宜,才能营造出和谐且宜于叙述成长的优良环境。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