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新在抛去过去偏重史学外在形态的发展变化的观点,主张从史学内部范型的嬗变来看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揭示出史学内在的发展理路。钱老师在本书中借用美国哲学家库恩的的术语“范型”,认为传统史学的发展有一个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流行不同类型的治史模式。并将传统史学划分为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的叙事史学,以宋明义理史学为代表的义理史学,和以乾嘉为代表的考据史学三大治史模式,亦称其为三大范型。当然,这是就其主要内容而言,并非作为一个时代史学发展的全部内容。
叙事史学的主要特点是偏重事实判断,从早期史学由记事而叙事的历程开始写起,到编年体的五大叙事特征:选用纲目体;一句话概括要点;叙述具体,描写生动,情节性强,可读性强;内容详略适当,主线突出;重视历史的理解,诠释。再到叙事史的复兴、《皇明通纪》、分类叙事的《名山藏》、朱国桢的《史概》、尹守衡的《史窃》,最后是晚明叙事史的繁荣以及明末清初史坛的新气象。其中,钱老师采用的是结合史家和史家作品的方式来切入分析叙事史学,特别是钱老师在本篇章中重点讨论了晚明和清初的叙事史学,明末清初的的明史建构,整理叙述要多于专业化研究,当时的明史建构出于反思和补缺的两大动机,没有问题意识,故而影响了明代史学作品的深入。并且钱老师指出出于政治的重新建构而非学术的建构,往往只有当代阅读价值,缺乏传世价值。这个解决了我对于读本科时老师在讲明代史学价值不大时的疑惑。
第二个篇章是义理史学,在宋明时期,强调史著的编撰应有自己的思想加以指导。“义理史学”之说,是从当时起支配地位的理学思想对史学的影响入手的,理学对史学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深层次的,“义理史学”是钱老师提出的新观点,即用统治思想来概括史学思想。但也有人疑问,用统治思想来概括史学思想这样是否合适?我认为这是可以的,如同我们今天的史学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一样,宋明间的义理史学也同样是客观存在的。宋明义理史学属于一种价值评判性史学,换句话说,就是宋明义理史学偏重于史学的价值判断。钱老师在本章中总结了典型的义理史学所具有的一些共性,其一是在历史观上,主张以理学思想指导历史编撰。其二,在历史评价标准上,推崇道德主义。“三纲五常”是义理史学的核心,而计义不计利,成了义理史学家评价历史的标准。其三,讲究义例书法,注重褒贬。其四,忠孝节义成为历史的重要内容。宋明时期的正史,野史,家史,方志,都会重点宣传忠孝节义的人和事。其五,推崇纲目体。朱熹的《纲目》出现,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纲目》在圣史和简要两方面满足了当时的读者,也确立了“新圣史”的模式,只不过这种模式制约了史学的发展方向。从南宋到明中叶,纲目体成为了学者所推崇的史体。其六,摘编成风。在理学的影响下,历史学编撰的风格由全面反映历史发展过程转换到以所选历史内容能阐明理学的社会政治思想为主要目的。大都是表明纲常,正统,华夷。“名臣录”就是其产物。其七,以正统论指导史书改写。正统论在中古史学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这是一个史书撰写的政治原则问题。而宋明时期的正统论则加入了纲常成分。其八,重视史论,轻视考据。史论发达是宋明史学的一个特点。总结的来说,宋明的义理史学偏重于宏观上来思考问题,经常从纲常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立意高,但是问题是一落到实处,便找不到答案了。
最后一个篇章考据史学,内容篇幅有些单薄。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一是从考信和启蒙的角度对义理史学进行清理,使史学趋向学术化;二是当代史编史编撰中提倡的考信精神;三是古学思潮下的前代史考据。明朝中叶后,随着经济的繁荣,程朱理学受到挑战,于是乎开始出现义理史学的批判思潮。批判的缘由主要是认为义理史学缺乏经世策略。特别是王世贞,对于义理史学的主要理论如《春秋》笔法,正统论,道统说都有批评。他更以历史主义和道家思想重新解读宋儒史论。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做历史研究,应该先进行详尽的历史分析,提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看法,而不能只是简单的用伦理道德去评价。明代的考据学诞生于嘉靖时期,它是针对宋明义理史学而兴起的。杨慎被认为是明朝考据学的鼻祖,其后有陈耀文等人,多偏重经部和子部。而史部考据是从万历初期开始的,主要人物有王世贞的《史乘考误》、胡应麟的《史书占哔》和《四部辨伪》、钱谦益的《太祖实录辨证》、潘柽章的《国史考异》、朱明镐《史纠》等专业历史考据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晚明史学考信风格的确立。至乾嘉时代,考据逐渐发展成熟,考据的实质是对文献的讨论与再研究,和现代西学相比,有五个不同:一是研究对象的不同,考据学以文献为对象,西学以事实为对象。二是发现问题的方式不同,考据学是读书发现,西学是逻辑提问,三是论证方式的不同,考据没有逻辑,故而论证简单,而西学逻辑思维缜密,论证较复杂。四是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五是知识建构方式的不同,考据是以某本文献书为中心,论证编辑整合,而西学则有框架结构。我认为考据史学最大的价值在于博采和考信让人们发现很多文献史料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并且写出很多文史兼优的著作,其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但一味的沉迷故纸堆里出不来也就无法有新的突破。
总而言之,本书的基本思路就是将传统史学分为叙述,批判,和求真三大层面,再从中进行专题研究。从史学发展的内部范型这样一个新的视角去看中国传统史学的历程。采用专题的方式去研究史学会显得不那么乱,但不足之处就是其连续性被打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