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整本的《亲爱的安德烈》,回忆全书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上个月读过的《孩子你慢慢来》,想起了那里纯真可爱的安安。他看这个世界的眼光,让自己觉得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未知。读本书的初衷是为了教育,家教是教育的重要组成,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是由于家教的缺失。而沟通必定是家庭教育最为核心的部分,读过本书以后,我学会了一些东西。
《亲爱的安德烈》,是一个母亲与儿子长达三年的书信来往,虽然只摘录了短短的36篇。这样的交流方式,曾在我高四那年使用过,很好用。虽然不是和自己的父母。有着同样目的的两个人互相写一写自己的见闻和鼓励给对方,在彼此的鼓励中前行。那么厚厚的一叠,是我那一年最大的财富。现在,它们还安静的躺在我的抽屉里,和其它的一些东西相伴,组成我珍贵的回忆。读完这本书,我已经记不起很多细节,甚至记不得很多自己认为很有道理的金句,但我记得本书的思想,他不仅仅是我的儿子,更是一个18岁的人,独立的人。
作为一个子女,去读这本书的感觉一定和作为父母去读是完全不同的,我更能理解安德烈的所作所为,理解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的想法,不同的是我从不会把这些东西告诉我的父母,我都会去顺从他们的观点,偶尔的观点相悖还会引发一些的争执。我从来没有想过彼此可以通过这样和平的方式去交流。当然我也并没有勇气去推动这样的事情,因为怕拒绝吧。我还是很胆怯的。
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自由,是我们的最终的目的,叛逆,只是一个追求放飞的过程。虽然很有可能,我们并不清楚什么才叫自由。或许多年以后的我们,会觉得当初以为的“自由”是那么的幼稚可笑。
当时的我们觉得父母的爱对于我们来说,更加像是一个沉重的枷锁,压迫的自己喘不过气。自己想要逃离,逃离这个爱的牢笼。想要自己去放飞,想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哪怕是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
当时的我们以为父母都是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强迫自己去学这学那,自己还不能拒绝。我们一味地觉得父母在约束着我们的天性,不让我们碰这个碰那个,让我们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可是谁的人生能够什么都经历呢?
我们经常抱怨父母不了解我们,将他们的意志强加在我们的身上,让我们学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东西,但是反过来问问我么你自己,你知道自己父母的兴趣爱好吗?记得我工作后母亲第一个生日,我想送她一个礼物,绞尽脑汁却不知道母亲的爱好是什么?那一刻我感觉那么的惭愧。
我们不过是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不曾去换位思考罢了,不不不,其实不是我们不曾换位思考,是因为我们经历的太少根本无能去换位思考吧。换位思考,并没有那么容易的。明明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为什么一定要相爱相杀呢?安安静静的坐下来,给彼此写一封信,多么美的一个故事啊。
年轻的我们要的是自由和远方,为此不惜与最疼爱我们的人去做对抗,但是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去问一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