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已天明

作者: 爱读胡图酱 | 来源:发表于2022-06-26 16:58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商学院】

【齐帆齐微刊】

老家的规矩,老人去世后不能久放,要早点下葬。

根据风水先生看的日子,我和三哥回来的第三天,母亲就要被送往殡仪馆火化。

第二天晚上谁也没有商量,我们兄妹五个都坐在那里给母亲守灵。

早春的夜还有着冬日的寒凉。八十八岁的老父亲坐在旁边看着长眠的母亲,舍不得去睡。近十二点在我们的劝说下,父亲才进了卧室。

我和大姐和小妹三个人相偎席地而坐,二哥和三哥坐在另一边。虽然不时有风吹进来,可是我们竟然没有觉得寒冷,也许这是母亲带给我们的最后温暖吧。

从大哥去世后,因为生活我们很少全部同时相聚在母亲的身边。母亲常常念叨,啥时候能全家坐在一起吃一顿饭,拍一张全家照。真相聚了,想不到竟是在这种时候。

我们坐在一起,有时候相互问询各自的生活,有时候提起幼时的点点滴滴。

大姐讲起小时候的困窘。那一年父亲因腰疼卧床不起,她刚入学不过月半,就被迫回家带三哥。为了不浪费5毛钱的报名费,二哥顶着大姐的名字上了一学期的学。因为是女孩子的名字,被同学取笑。

大姐说,有一回她带着三哥割草回来,刚满周岁的三哥饿得哇哇叫。大姐就从灶台后的土堆里找出来三个拳头大的红薯,放到锅里,舀了半锅的水煮红薯,她也不知道啥叫煮好,锅里的水快烧干了才停下来。晚上吃饭的时候,他们把三个红薯掰成小小的六块,每一个人拿着一小块,端一碗煮红薯的水。吃小小一口红薯,就喝几口红薯水。把肚子喝得饱饱的,上床睡觉。后来大姐听母亲讲,第二天母亲去奶奶家里低声下气地给奶奶借粮,奶奶数落她没成算,一顿吃了几天的粮食。后来奶奶借给她一个半大的倭瓜维持了两天,秋收的时候,母亲还奶奶一个大倭瓜。

小哥出生的时候,父亲生病在床,母亲对农活不精通,挣得工分很少,正是这个小家庭最煎熬的时候。后来没有办法,农闲生产队不干活的时候,母亲就用架子车拉着父亲和小哥,大姐跟在旁边,去很远的地方要饭。走到几十里地的大姑家,大姑给了母亲半袋子红薯干。母亲记念了很多年,后来日子好过了,常常念叨着让大哥大姐们去看看大姑,多照顾照顾大姑。

大哥因为聪明伶俐,从上学起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得到了奶奶的极度宠爱。在那个整天以红薯充饥的年代里,奶奶还保证他一天一颗鸡蛋吃,为了不让其他堂哥堂弟看到,每天都要在奶奶屋里吃完才准出去。大哥就把鸡蛋黄吃了,故意弄得嘴角黄黄的。然后把蛋白藏在口袋里,拿回去给大姐二哥三哥吃。大姐每次吃黄豆大小,二哥吃蚕豆大小,剩下的就是小哥的。那时候,每天四个小孩子围在一起分吃大半个鸡蛋白,成了他们甜蜜的盛典。

每年放暑假了,大哥就带着二哥在村里河沟里拿黏网黏小鱼儿。那时候有一种身体近似圆形的长不大的小鱼儿,叫石磙皮。他们抓了很多石磙皮,母亲嫌鱼太小费面费油,不肯做。大哥就拿到奶奶家,说把好吃的孝顺奶奶,把奶奶高兴得眼睛都笑弯了。老太太把大哥每天抓小鱼放水桶里存起来,存个十来天量多了,就拿着面粉拌了小鱼煎成小鱼饼,把家里几个孙子叫过去吃一次。大哥和二哥偷偷带回来一点给大姐吃,大姐说比过年时候的饺子还好吃。

那时候老家那里还没用沙子水泥铺路的条件。乡里要修路,就从河沟深处挖一种叫砂礓的类似石头的硬化土块。挖砂礓成了每年村里的任务。公社管的没有那么严了,贩卖砂礓也成了一门生意。父亲就带着大姐到处贩粉渣和砂礓倒卖,挣点零碎钱给大哥二哥交学费上学。那时候,每次父亲和大姐回来了,母亲就会擀那种很薄很薄的面片,划成手掌大的方块,下到锅里煮熟后,撒上点葱花,放点盐和味精。这种面叶汤是大姐最喜欢的。就是现在,偶尔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会下一碗清淡的面叶汤给自己。

等我和小妹出生的时候,大姐嫁人了,大哥到合肥上大学,二哥在上师范学校。就三哥在上初中。家里情况好了许多。但是我和小妹从小身体就不太好,听母亲说,我从三个月起,肺炎,发烧,百日咳,腮腺炎,就一直没怎么断过。小时候他们最怕的就是给我灌药,那时候要父亲坐在凳子上抱着我,夹紧我的腿,箍住我的两个胳膊。大姐要再摁着我的胳膊。据说捏鼻子都没有用,二哥要拿筷子撬我紧闭的牙关,母亲拿一个调羹,装着碾碎的药粉加白开水混成的药水,趁着牙关打开的时候,迅速地把药灌进去。再拿一点糖水放在旁边,等灌完药的我哭够了就拿糖水天天嘴巴。

到现在说起小时候被灌药的样子,几个哥哥姐姐还是感叹不已。在这个小村子里,最能哭的小孩就是我了,哭起来声音尖利刺耳,能持续地哭很久,让人烦不胜烦。

我的记忆里,除了灌药的痛苦,还有和母亲去集上的痛苦。许多时候,下雨下雪,村外的小路泥水及膝,母亲把我包得严严实实的,她只裹着一张塑料纸,背着我去集上陈医生那里打针。我成年后,有一次和母亲赶集,遇到年迈的陈医生。他们聊天的时候,陈医生还问起有个能哭的孩子现在在哪里。

小妹出生后,我们天天在一起,生病也是在一起,母亲带起来就更辛苦了。大姐那时候也常常回来帮忙。

后来,大哥二哥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再后来下面三个小的陆陆续续出去求学,父母跟随着大哥到县城生活。日子越过越好,父母也总算轻松一些。再后来我结婚定居外地,三哥结婚定居广东,小妹在家里工作生活,再后来父母回老家盖房子,又搬回来居住……

大家聊起这些来,嘴角含笑,仿佛还是和以前一样,围着母亲追忆往昔。父亲也出来和我们坐着,偶尔应和着我们的聊天。

父母为了每一个孩子的付出都是倾尽全力,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深深的爱护。

现在,母亲离去,我们几个对父亲的养老也很快协商出来了。二哥陪父亲在老家居住,小妹和大姐隔天就回来看看,给父亲带吃的,或者蒸馒头擀面条放在家里。小哥承包了父亲的日常保养用的药物。我只能经常打电话回去跟他叙叙话,给父亲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时间流逝很是快疾,们聊着,笑着,哭着,念着。母亲辛劳的一生,为家里付出的一切,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遗憾。我们都再次摸摸母亲的手和脸,做最后的告别。父亲摩挲了好一会母亲的脸,握着她的手久久舍不得放开,最后感受独属于她的温度。

感觉没过多久,门外的天色已经亮起。恍然抬头,竟是天明。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训练营命题写作第六篇,本文2399字,总第31026字。

相关文章

  • 竟已天明

    小小坐在宾馆的飘窗上,看着窗外车水马龙,华灯初上,内心一片狼藉。 套间里的鼾声传来。 小小想着家里的小宝,看着车灯...

  • 竟已天明

    晓菲,32岁,是一个3岁男孩的妈妈。正值晚上9点多,在哄着宝宝睡觉,孩子刚睡熟。她百无聊赖地刷着朋友圈,突然刷到大...

  • 竟已天明

    【齐帆齐微刊】 01、战争的爆发 在经历了几天令人窒息的沉默以对之后,静依终于忍无可忍,吼出了盘桓在心中很久的话—...

  • 竟已天明

    看到这个题目,几天来思绪乱飞,不知道从何写起。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写不下去时,就去写“为什么写不下去”。写着写着,灵...

  • 竟已天明

    【齐帆齐微课】 我们2003年入学的研究生有二十几个人,毕竟是同学,大家关系都还不错,但我和阿斌的关系又特别好一点...

  • 竟已天明

    齐帆齐微课 齐帆齐商学院22年度 年度营第107篇,2500字,共累积156921字数 主题文 "快,速度快一点,...

  • 竟已天明

    一 雨停了,天空依然阴沉沉的,看不到一颗星星。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 村里的...

  • 竟已天明

    老家的规矩,老人去世后不能久放,要早点下葬。 根据风水先生看的日子,我和三哥回来的第三天,母亲就要被送往殡仪馆火化...

  • 竟已天明

    小文从刚上大学开始每到周末,节假日就会出学校溜达,星期一到星期五不上课的时候要么去图书馆看书,要么还是出学...

  • 短篇| 竟已天明

    落地窗上映着城市的夜景,我把身体陷在沙发里,心还飘荡在刚刚的电话中。 “哪位?”一个甜美的女声从电话里传来,我赶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竟已天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dg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