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爱,很难;读懂爱,更难

爱,很难;读懂爱,更难

作者: 雪地飞狐 | 来源:发表于2018-02-02 07:05 被阅读0次
网络图片

近日,北大留美硕士十二年不回家过年拉黑父母的联系方式并写了一封控诉父母的万言书信在网上公开的事引发热议。

根据对此事的不同态度,看众大致可分成两个阵营。

评论区里有很多小伙伴对硕士哥的遭遇产生强烈共鸣,觉得他的父母在教育他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过度控制欲和对子女的不理解自己父母身上也有或更严重。甚至有的年轻人很佩服王硕士做出了自己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更有许多新鲜出炉的自媒体文章跟风列出了中国父母身上的种种“罪状”。某平台上的一篇高热度文题目挺骇人的:“恕我直言,中国大多数父母不合格”。

另一边,当然应该是做了父母的,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问题。身为本事件中当事人一方的父母到目前为止还是认为是儿子自身的性格问题导致了他不理解父母对他的爱。

我觉得此事件能引起巨大争议恰恰证明了:父母如何爱孩子真的是个难题。

可以这么说,在中国,特别是在几十年前,我相信大多数的父母对如何教育子女根本就是无意识的。国家行为、政府意志除了规定了公民结婚年龄之外,没有对父母任职资格作出任何要求和进行“岗位培训”,那么,必然只有部分父母可能会把如何教育子女当作人生的重要课题去认真对待,更多的人大约只能“跟着感觉走”了。而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得到的体验跟家长的性情和认知水平密切相关。

人性复杂。极个别故意伤害子女的歹毒父母必是人人得而诛之,此处没有讨论的必要。为难的是如何看待那些“我都是为你好”式的父爱母爱。

现在的我已经能认识到的一点是:世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父爱母爱。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是人就不可能完美。父母既然都是不完美的个体,必然就没有完美的家庭教育和爱。且不说普通的父母,即便是高智高能的名人,也一样有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茫然无措的。著名作家麦家在《朗读者》节目上毫不隐诲自己和青春期儿子激烈碰撞的尴尬,他说他的儿子有好几年没有叫过他爸爸了。只不过他坚忍地选择了相信儿子和耐心等待的方式。照理说像他这样长期跟文字打交道的人做父亲应该是得心应手了吧,他还是在儿子的青春期阶段遭遇了一堵父子关系的冰墙。鲁迅教子留下的多是一些美谈佳话,但是他的教子有方是建立在他对教育理论专著的认真学习和对在教育弟弟过程中所犯错误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的。他曾在《风筝》一文里追悔他有一回粗暴地踩扁了弟弟苦心孤诣做出来竹骨风筝,当然那时是“以爱的名义”。所以我认为,就算再有素养的父母也是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的。许多教育专家正是在和自己家孩子相处中不断“摔打”才得以成就响亮名头的。

说起我自己为人母的经历就更加惭愧了。我自认为自己是深爱女儿的。而且,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我的母亲是有恨意的,因为我认为我母亲当年教育我的方式愚蠢之极,对我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所以,我的女儿出生后,我很努力地避免让我的女儿再跟我受一样的伤害。可是,当女儿越来越大,我也一路成长,读过一些育儿书籍,深入思考过一些问题,我发现自己对女儿的深爱同样变成了许多伤害。三年前,我满怀愧疚地写下了一篇文章《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发表于《语文湿地》公众号),深刻反思了自己犯下的很多错误。慢慢地,我对女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效果自然是显著的。但即便这样,依然不能保证我后来的教育行为百分百正确,我还是一路犯错一路反省。

我在为人母的路上,在艰难成长的过程中,最欣慰的是我收获了一份最珍贵的领悟,那就是我真正懂得了我的母亲。今年的母亲节前夕,我写下了一篇文字叫《我那“愚蠢”的娘》(发表于《六尺巷文化》公众号)。我在文中历数了我母亲曾经的种种“愚蠢”,譬如粗暴地打骂子女、有点儿迷信、不希望女孩多读书等等。但我写作此文的初衷当然不是借此机会控诉母亲,更不是要表现自己如今多么宽宏大量原谅了母亲犯过的错误。我要表达的是:我想我的母亲应该能代表她的那个时代很多农村妇女的形象。她身上表现出的那几点所谓的“愚蠢”,其实也都是源于母爱。只是她的愿景里子女将来的幸福肯定是另一番模样。我不能苛求像我母亲一样的农村妇女在很早就有对未来的正确预见。过去我曾对母亲有怨恨说到底是因为不够懂她,所以如今我在真正了解和理解了母亲的爱后,我是发自内心地很爱很爱我的母亲。题目里加了引号的两个字“愚蠢”只是我用来表现母爱的线索而已。

当然,说到此,我不想道德绑架任何人。我只想说:教育真的是一个难题,爱更是一件很难说得清的事。不管是做父母的,还是那些觉得被父母深深伤害过的孩子,相互理解都需要时间,需要阅历。

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想必很多人都熟悉。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在跟父亲闹矛盾多年、“不相见已二年余”之后才写下的。那一年,朱自清已经工作多年时任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了。他跟父亲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才最终达成谅解。而我,这篇文章,做学生的时候学过,做了老师后,教过多遍,但我不得不老实承认,过去的很多年,我并没有真正读懂它。幸运的是,当我明白过来时,我的父母也都还在我身边。

但愿此次“绝交”事件中的儿子能像师兄朱自清一样在未来的某一刻放下对父母的怨恨,重新拥抱亲情。也希望他的父母能早日认识到并勇敢地承认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有过许多不恰当的做法,而不是雪上加霜,去强调儿子目前可能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但愿更多的父母和子女从这次事件中好好反思而不是一味情绪激烈地怨责对方。

相关文章

  • 爱,很难;读懂爱,更难

    近日,北大留美硕士十二年不回家过年拉黑父母的联系方式并写了一封控诉父母的万言书信在网上公开的事引发热议。 根据对此...

  • 爱别人很难,爱自己更难!

    心情不好,突然很丧,突然感觉很脆弱,脆弱到不知为何人要坚强,可能是太久没有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作有点不适应,可能...

  • 读懂你,真幸福(作者:初二4韩钰)

    父亲用心浇灌了我们的心,用爱培育了我们的爱,也许父爱很难读懂,但读懂后,却十分幸福。——题记 父爱是...

  • 爱情

    找个自己爱的人难,找个爱自己的人很难,找个两情相爱的人更难,找个一生一世相爱的人根本不可能。

  • 相遇很难 好感很难 喜欢很难 爱更难 如果加上个相互 你问我这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不就是这样吗?

  • 中断修行

    法海:不爱不行吗? 白素贞:爱也是修行。 法海:爱很难吧! 白素贞:不爱更难。 法海:那就别爱了。 白素贞:不能中...

  • 孩子惹是生非不服管教,小心多动症!

    教育一个孩子很难,想教育好一个孩子更难。 有的孩子无论怎么教育,依旧我行我素,爱打断他人说话、爱言语攻击旁人、爱扰...

  • 1.3

    这世间果然存在着艰难的爱情。爱,很难,不爱,更难。得怎么办?我还是想和你在一起。

  • 《名作细读》读书笔记1

    从去年开始读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读的很慢因为读懂很难,读懂以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更难,于是几次三番、三番几次的...

  • 碧波深处有珍奇——《名作细读》读书分享

    从去年开始读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读的很慢因为读懂很难,读懂以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更难,于是几次三番、三番几次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很难;读懂爱,更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ks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