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碧波深处有珍奇——《名作细读》读书分享

碧波深处有珍奇——《名作细读》读书分享

作者: 呢啊哪 | 来源:发表于2021-10-13 19:27 被阅读0次

    从去年开始读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读的很慢因为读懂很难,读懂以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更难,于是几次三番、三番几次的放下又拿起,放下是因为晦涩难懂,拿起是因为觉得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如果不会解读文本心中总是很愧怍。后来想开了,“怕什么路途遥远,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胡适如是说。后面就开始了“欢喜之旅”。

    这本书我读了三分之一了,到目前为止我有三点收获想与大家分享:

    一、文本解读的底线在哪里

    很喜欢孙绍振先生在封面上写的一段话:“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以致每次备课都会想一下“这篇文章,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有哪些,学生一望不知的东西有哪些”,这是个好习惯,但如果一篇文章学生的理解是准确的,老师是不是要硬凹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来讲呢?又或者学生天马行空似的多元解读,老师应该给予怎样的指导呢?也就是说文本解读的底线在哪里?孙老在前言中就提到这个问题,他说:文本的多元解读,都不无道理。但从阅读学来说,文本解读应该是读者、作者、作品的统一。但读者、作者都是相对变化着的,只有文本可以说是永恒地存在着,是相对稳定的,甚至说有相对的绝对性。背离文本主体的解读都是没有价值的。只有接近文本主体的见解才可能逼近不同读者的“共同视域”。因此,所谓多元解读,不是绝对自由的,应该是以文本主体的和读者主体的历史性结合为基础的。多元解读,不能以脱离文本主体和歪曲特定历史内涵为代价。

      二、文本解读的“分析”的内涵

    孙老在文中还就“分析”一词从思想方法上进行了解释。“分析”就是把本来似乎是统一的东西深层的内在矛盾揭示出来,分析的对象就是矛盾。没有涉及矛盾的文本解读都是只限于表面现象的滑行。也就是说“分析”要从作品与现实的矛盾、不统一的方面入手。与《荷塘月色》为例:

    《荷塘月色》一开头就说,夜深了,人静了,想起日日经过的荷塘,“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这句话很重要,因为这里有矛盾可分析。平时的荷塘,是一个样子,并不值得写,而今天“另有一番样子”才值得写。抓住这一句,不仅有利于分析文章,而且便于从中分析出为文之道。要写一处风景,一般的情况是不值得写的;只有与平常不同的样子才值得写。平时的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路边的树也不知名。“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有点寂寞”,一点诗意也没有。值得写一写的是“今晚却很好”,一个人来到这里,好像来到“另一世界里”,作者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很多人读到这里就滑过去了。但是这里的矛盾更明显了,是双重的。1.清华园就是一个世界,哪来“另一世界”?2.“平常的自己”和“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平常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呢?文章中说“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而现在却只爱“独处的妙处”。这些矛盾点都我们的课堂切入点,需要我们带学生深究下去,直达文本的中心主旨。孙老还就课堂上抓“矛盾点”的重要性说到:为什么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没有东西可讲呢?因为没有抓住矛盾,无法往深刻的内涵突进,就只好从表面到表面,在字词句段篇上瞎折腾了。而抓住了矛盾,就可以分析到深层去。

    三、语文课中的人文精神从何而来

    孙老说“在与学生‘对话’而不是灌输的课堂上,教师面临的挑战是空前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定义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何把文本中潜在的人文精神分析出来,是语文教师的艰巨任务。人文精神不是简单的教条,而是一种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精神。真正的人文精神,是在作品之中的,不是在文本之外的。越伟大的作家,越是深刻的倾向,往往越是隐蔽,有时,就隐藏在似乎平淡的、不见得精彩的字句中,解读的功夫就在这些地方,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要从字里行间揭示出来才算到位,要从作品中、文本中分析出来,才是活生生的。由此想到了陈江老师的一篇文章《你是“告诉他”还是让他“读出来”》——“告诉他”是从外部使之知道,“读出来”是从内部使之生发。语文学习就是如此,“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语修逻文”等语文要素潜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与之血肉相连。因此,真正的语文教学一定不是强硬单一的“告诉”,必然是温柔多元的“读出”,“读出来”是语文教学的过程,似“春潮带雨”般自自然然。

    “告诉他”是传递知识,“读出来”是培育生命。语文教学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人文价值,有着不可推卸的“教化”功能。“教化”不是“告诉”“要求”,而是“影响”“帮助”。“影响”“帮助”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多维多层的对话,是要帮助学生“读出来”,在“读”中产生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对生活的深沉体验,从而获得启迪,润泽生命。

    读到这里,我深感教育专著对我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为我枯竭的专业知识注入新的源泉。越读越觉得自己和专业语文大咖的差距太大了,但最起码意识开始觉醒了,“知是行之始”,改变就像朱光潜先生说的那样“此时、此地、此身”,走着走着兴许花儿就开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碧波深处有珍奇——《名作细读》读书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je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