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山有砺石,良璧愈晶莹。一块良璧,如果用砺石多磨一段时间,就会更加晶莹灿烂。锻炼心智,靠时间,靠对挫折的反省和最终的体悟。
2、圣人只是逢其时,才有其事。有些事急不来,也强求不得。该来的自会来,不该来的,你怎么求都无用。
3、政治就是保全自己,牺牲他人,如果连自己都无法保存,一切都是虚谈。徐阶说,做政治家要有良知。张居正则认为,政治家的良知是为国家、为众生,为实现这个目标,不能说无所不用其极,但至少应该保住自己的生命和地位,否则,就不是真的“致良知”。
4、面对别人的诽谤非但别动气,还要将其当成磨石,砥砺自己的性情,磨练自己的心智。
5、有人说,人对一件事愤怒是因为没有智慧解决这件事。可张居正有时就会想,愤怒本身何尝不是智慧?高拱用臭脾气在官员中建立权威,这不正是另一种政治智慧吗?
6、高拱和赵贞吉的此次争斗告诉我们,站队有风险,不站队也有风险,人事无常,政治不靠谱。
7、中国历代王朝,越弱的王朝越有廉价的自尊,把和外族的议和当成奇耻大辱。这不是神圣,而是神经。在给方逢时的接任者刘应箕的信中,张居正这样说道:所谓讲和,是两敌相持,难分高下时,不得已之举。世界上两国之间没有真正的和平,所以讲和不是目的,积蓄力量超越对方,开战才是目的。张居正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战胜没有把握战胜的对手,最好的武器是友谊。但对于那些头脑不清晰又喜欢发热的人,这个道理他们永远都不会懂。
8、海瑞“峭直”,心中和眼中只有道德规范,没有人,没有关系,甚至连私交都没有。张居正最担心的是,海瑞一旦出山,必会愚蠢地用道德标准来对待政治。海瑞永远都无法明白,政治和道德各行其是,倘若将二者混为一谈,那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9、张居正讨厌高调的道德理想主义者,虽然他们能获得舆论的支持,再让他们去做事,他们就会用毫无用处的道德代替能力,结果只能是处处碰壁,一事无成。他很想对杨博说下面的这些话,而且杨博在官场中历练多年,也应该明白这段话:政治家,尤其是伟大的政治家,靠道德是做不成事的。只要有“为天下谋福的志向”,抛弃一切腐朽的道德,不择手段是天经地义的。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哪一个是道德完人?他张居正更不是,他也不想是。
10、张居正熟读古典,当然知道东周时期郑国宰相子产的一段治国箴言:“火的威焰,人人看到后害怕,所以被烧死的人不多;水性柔弱,人人都觉得可爱而近,但死在水里的人成千上万。所以宽大是在害人,而不是在救人。”张居正主张刚猛治国,他曾对人说:如果让我做刽子手,我不离法场而证菩提,这也是成圣成佛之道。种种历史教训,让张居正的执政思路百折不挠:严刑峻法,才可天下太平,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人人平等。
11、张居正深知一点,要做出对得起天下苍生的事业,必要掌握政策和干部。政策完善,干部健全,则稳操胜券,否则一切都是虚妄。
12、张居正的用人思路是,不可用尽其全部力气。殷正茂先是大惑不解,张居正就实话实说:“你的功勋以遮蔽太阳,月满则亏,我担心会有人在你巅峰时刻突然攻击你,所以先让你急流勇退。一张一弛乃天之道,遵循此道必可圆满。你大展拳脚的机会还很多,何必急在一时?”
13、【人才观】人才是没有特定标准的,尤其是与出身(科举)无关。第一等人才是这样的,他对天下万事万物无所不知,却不必使用自己的学识。他能轻而易举的让一万个莽夫俯首,却不必使自己的力量。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应对,不会刻意为之;遵循着规律而前进,不会心存功利。这种人能在征兆未现时,及时处理掉危机;能在情况朦胧不明时,一眼看透本质并迅速解决。当他做了不世之功后,百姓居然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还以为他每天只是坐在衙门里发呆呢。
第二种人才,智力超群,能精准解读国家政策,在狂澜既倒时可出奇力挽救,创造不可一世的政绩,为官一方就造福一地,百姓顶礼膜拜。
人有所长,就必有所短。用人者,只能酌长短之所宜,才能正确使用之。我最喜欢用笃实而重根本的人,那些大言不惭的人,绝不能用。那些知道羞耻、朝气蓬勃的人也是人才。
14、廉而爱人,才能得人。所谓廉,就是不要做卑鄙的事,还要有一颗高尚的公心。所谓爱人,并非是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而是有一种视人如己的恕心。能用人之长,恕人之短;用其刚正,恕其峭直;用其恢弘,恕其豪放;用其坚强,恕其拘直;用其明敏,恕其粗略;用其大节,恕其小疵。能够有这种恕心,就不愁得不到真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