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4《薛兆丰经济学讲义》阅读总结#
8/10第8章 83-87讲
知行三问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今天所读内容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1、建立信任的方式:付出沉没成本、给出人质或者给出抵押。
2、厂家花巨额资金做广告,就把操纵消费者的地位自我削弱,把主动权交给了消费者。通过明星把钱挥霍掉,从而取信消费者,以此表明自己不会欺负消费者的决心。这些被挥霍掉的钱,最后都是由消费者支付,但它买来了厂家的信誉,买来了厂持续监督产品质量的积极性,买来了消费者的安心,钱没白花。
3、在市场交易中,商家需要做出种种示弱的姿态,花大量功夫打扮自己,来证明自己的本事,表明自己不会欺负消费者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消费者。
4、每一家违规的加盟店都对其他加盟店具有很强的“负的外部性”。也就是说,这家加盟店缺斤短两,会让自己得点好处,但其他加盟店就得一起背黑锅。
5、合同表面看上去是不公平的,但它的目的很可能是要纠正现实社会中的另一种不公平。
6、如果半成品或成品的检验成本较低,换手的次数就可以多些,进行更细的分工;相反,如果品质检验的成本较高,就需要更多地进行垂直整合,减少中间环节。
【2.启发和收获】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和收获?
1、问:举例说明,表面上是一种不公平合约,但实际上,它是为了纠正真实生活中的另外一种不公平现象的?
答:商家假一罚十规定。表面上看,若售出假货,商家将付出高于商品本身的巨大代价。由于商家处于强者地位,顾客处于弱者地位。如果商家真的如此规定,顾客就认为,商家是不会为了假货的一点利益而牺牲巨大代价的,此举将约束商家行为,大大提高商家的信誉,纠正商家强者的不公平。
2、问:很多报社都有自己的印刷厂,而大多数出版社却并不拥有自己的印刷厂,为什么?
答:报纸的时效性比较强,如果印刷厂质量不好,缺斤少两,或者敲诈勒索,报社很难尽快处理,所以需要垂直整合,确保时效与质量。出版社的时效性相对较低,可以换多家印刷厂,需求没那么严格。
【3.行动和改变】你可以做出哪些行动来改变你的现实生活?
1、重新考虑生活中强者与弱者的关系。例如厂家为强者,消费者为弱;学校为强,学生为弱;餐厅为强,顾客为弱;医院为强,患者为弱。
2、重新考虑不平等。生活中许多看似不平等的合同,实际上是为了纠正真实生活中另一种不平等现象,例如租房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