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混沌大学国学与传统文化想法
全息观之“以心观心,以心观物,以物观物,以物观心”之悟

全息观之“以心观心,以心观物,以物观物,以物观心”之悟

作者: 林汉扬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16:36 被阅读4次

    林汉扬  写于 2017-10-31

    全息观之“以心观物,以物观心”之悟!

    在《道德经》四十七章中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又在五十四章说:“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而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的对话正是对老子:“以身观身”→“以心观心”的推演,我们来分析下庄子第一句:“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这是庄子‘以鱼之身(运动状态),观鱼之心(心理状态)’,这个通过外部运动信息知内部机制和规律的探索方式,在物理学称为黑箱原理,修电器的通过外表形观察,以及敲敲打打听声音可以知道里面机器是哪里坏了,这其实与中医的“望、闻、问、切”一样,由于机器不是人不能沟通回答,也就只能去掉问,当然未来的人工智能或可以问了。另外,有个故事叫做扁鹊见蔡恒公也是如此。即我说的全息观或泛系统观(我以前的说法)的体现。

    中医没有现代医学的体检仪器为什么就可以通过外部现象去预测人体的健康或疾病发展趋势呢?这不是单靠六根九窍等感觉器官直接反映判断的而是要经过大脑从人体系统的相似性信息中→寻找人体系统的结构功能状态。当然,现代以西医为基础的现代医生们这种“望闻问切”的看病方法已经很少用或不精了,更多的是依赖仪器的测试或查验,这就是以“物(试济或仪器)观身心(生理和心理健康状态)”。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这是“以人(惠子)之心,观人(庄子)之心”。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这是庄子“以已(庄子)之心,观人(惠子)之心”→“以人(惠子)之心,观已(庄子)之心”,这个推论虽然有点虚和狡辩的味道,但不失为“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的驳论,让人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我上面对你的反问以及那些“测不准原理”的发现者的逻辑,其实也是如此。当一个人一方面言之凿凿的以主观性的想当然认为别人的思想如何如何。

    当你与人讨论评估一个人的认识时这本身就是“可知论”,一方面强调自己对客观世界(包括他人的意识:否定他人的判断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可知”自信,另一方面却又把客观世界推向“无知”的神秘化,否定他人不能“认知”,这种“无知”论不是谦虚了而是过度反而“狂妄”,因为有种世人都“无知”唯自己“可知”,“世人都醉,而己独醒”的逻辑,这实际不是彻底的“无知”,相反。而是自已对他人认知的过度的可知肯定。

    真正彻底的“无知论”是时刻怀疑自己是否能达“正其心,正其知,正其言,正其行”为目的。从而谨言慎行,步步为营,如履薄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省忏过。真正的无知“未敢言,言必失”唉!

    “全息观”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多维度去印证,即“自我”借助他人与社会意识甚至万物的信息从中找规律,从不同人与物的角度去观人与物。

    这不能说“以物质的立场来观察意识,人类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就因此批判为是)以造物主的立场来观察物质与意识,(看你对造物主的定义是什么了,如果你是制造人工智能的程序员,这算不能人工智能的一种“意识”,可见,程序员可以以造这智能机器之物的主的立场来观察该机器的硬件物质与软件“意识”,怎么能说)这更是人类做不到的(呢?)”只是强调多角度多维度的视野来更全面更全息看待物与人,这并非把自己当作全知万能的上帝,其实,这是我对老庄的哲学观的继承和发展,用我现代的价值论就是“相对性与相似性”,亏有些人总天在论道把“道可道,非恒道”挂在嘴边,“道可道,非恒道”说的主要是“道”(规律)的变化主体的六根九窍(感觉器官)由于主观局限性与客观信息传播不即时或扭曲等原因,导致对“道”变化认识跟不上或虚伪不真的现象迷惑,以至主体难以认识到物与物之间关系的“真",物与人之间关系的善和美(价值),从而推出“以言字符号表现表示的所谓“规律",只是“规律”在人脑的映射,感觉神经接受、传递客观信息通过大脑加工是需时间的,比如,人看到天上的星星此时的样子,可能是几十几佰几千年前的样子,由于它们(光源)光的传播通过需要光几十几佰几千年(这个距离叫“光年”),才能到达地球被人的眼晴感知,再比如“闪电”与“雷声”实际是一个东西,但由于光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分别被人的目和耳先后感知,但点科学素养的却以为是两种东西。再比如折射现像与海市蜃楼的现象,再比如现在主题贴讨论的量子运动“测不准”现象……等。

    但不管是老庄还是佛家,都不会因为六根九窍等局限而否定客物具有相对的“可知”性,人的大脑意识思维是可以通过某种形式突破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感性从而达到相对理性的。学科的分类别门是物的差异(知识内容,益之又益)以及分别心的体现而哲学的更高境界是无分别心即心(主)物(客)的统一或同一性(合道形式,损之又损)的理想认知追求,而这正是从主(心)与客(物)的相对性、和系统不同层次的相似性、同一性中去找规律,从绝对的差异中“抽象”同一性,再从同一性、相似性中区分出差异性、分别心。这个过程的逐进我暂称之为“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全息观之“以心观心,以心观物,以物观物,以物观心”之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yu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