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女儿的学校举行运动会,女儿参加了1500米长跑。
对于她的这次参赛,我和她的班主任老师都曾有过担忧。女儿一向不爱运动,并且就在去年的校运会上,800米赛程她都没有跑到终点。记得那天晚上,她放学回来跟我说,她准备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我问她选择什么项目,她说1500米长跑。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但还是笑着鼓励她:“很好啊,你一定能行,比赛的时候妈妈去给你加油。”
这段时间,她每天一起床就把早餐吃了,然后去学校上早自习。通常学校是上完早自习吃早饭,她便利用别人吃早饭的半小时,在操场练习跑步,第一天一个圈,第二天两个,第三天三个……她不断地调试速度和鞋子,挑选出自己最合适的。
临比赛那天,我和她的班主任老师仍然担忧她是否能跑完全程。她却没让我们失望,坚持跑完,虽然没有取得名词,没有拿到奖牌,但她在赛程结束时,给了我和她老师,还有她自己,最灿烂的笑容。
我很欣慰,她从一个完全没有参与过长跑,没有任何参赛经验的零起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向目标靠近。跑到终点时,她没有为自己没拿到奖牌失落,而是举起胳膊用力地向我挥手。我想,很多年以后,我都会记得,她在赛程的终点,大声地告诉我:“妈妈,我跑到了!”
都说奖牌才是世界上最闪光的东西,在我看来,成绩,同样也是熠熠生辉,特别是通过孩子自己的努力,用勤奋和汗水换来的成绩,同样值得最热烈的掌声。
2.
特别欣赏女儿的班主任,一位五十多岁的慈母型老师。
每次和她谈起女儿不太理想的成绩,她总是安慰我说:没关系,只要孩子还在努力,就有希望。尤其是对孩子英语偏科严重的现象,每次只要孩子进步一点点,她都会高兴地告诉我,说孩子又向前迈了一步。
她有一个奖励方式特别好:每个月的月考结束,学生的座位编排都是按照进步名次优先选择。进步最多的那个,可以第一个挑选自己想要的座位,接下来是第二个,第三个……这种方式,完全是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做法。就算某位同学成绩最差,只要他这个月进步幅度大,依然可以优先选择自己的座位;反之,哪怕某位同学一直是第一名,这次仅仅退步到第二名,同样也要让步于进步更大的同学。
我女儿也对班主任老师的这个选座制度极为欣赏。记得入学考试结束,她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她这次进步了49个名次,获得了优先选座的机会。她选择了坐在讲台底下,离老师和黑板最近的位置,并且和班长邻座。
只要是正常的孩子,都没有哪一个愿意做差生。若我们都能像女儿的班主任老师一样,鼓励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充满信心,学习成绩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图片来自网络3.
看过俞敏洪的《三次高考》。
1978年的俞敏洪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1979年再次参考,有了进步,英语55分,但是离目标常熟师专的录取线还差5分;第三次冲刺,是县里举办的一个辅导班,成绩排在前四十名的最后。
但是接下来的细节令人感动:
每天早上,我带头起来晨读,和大家一起背单词,背课文,做题,讨论,晚上10点半熄灯以后,大家全部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单词。这个班是1979年10月中旬开课的,到1980年春节的时候,我的成绩还在倒数第10位。当年的寒假就放了一个礼拜,我一天没落,整天背课文。结果,四五十篇课文被我背的滚瓜乱熟。不知不觉我超过了很多同学,在1980年3月份第二学期的时候,我的成绩就变成了全班第一。我的目标也从最初的常熟师专变成了北京大学。
或许,我们今天看到的俞敏洪,是聚成功和成就于一体,拥有新东方的俞敏洪。却不知道当年,那个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背单词的俞敏洪,那个在考场上一次次失败,再一次次重新冲刺的俞敏洪。没有哪一份成绩能轻易取得,唯有一点点积累,一日日进步,方能到达目标所在地。
4.
曾经和一位考上北大生的妈妈聊天,提到成绩,她说从孩子懂事起,她就这样跟孩子说:
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像成年人的钱,一个成年人,如果每天都能够积攒下一点点钱,天长日久,一定能攒下一笔不小的财富。遇到人生中需要考验的时刻,比如买房、买车或是家人生病,他就会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学生在学习的途中,如果也能够踏实而努力地每天积攒一点点知识,天长日久,学习成绩一定会日渐提升,遇到大小考试,自然也是成竹在胸,从容应对。
这位妈妈的观点很实在,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得平时用功,逐步积累,没有哪个孩子的好成绩,是临时抱佛脚所得。
接下来她们家北大才女的学习心得也鼓舞人心。她说:
虽然学习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但每一次进步都是一次超越。当你一次次踮起脚尖超越自己,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更好的成绩后,学习便会变成一件快乐而有趣的事情。
说得真好!这世上的孩子,并不是个个天生出类拔萃,平凡者占了大部分。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止步不前,不努力,不进步,不超越。
孩子,你慢慢走,努力学,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努力过,超越过的每一个日子,都将铺成你奔向目标的路,你撒下的汗水,会浇灌这一路的鲜花,让你越走越美好,越走越芬芳。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