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有价值的压力的唯一方法是,让压力有意义。
近期的三个大事件。
1.我开始写散文了。(掌声在哪里~)
2.我家小哆啦娶媳妇儿啦。(我甚是欣慰~)
3.上月的两次全国性考试,一门通过,一门挂科。
晴天霹雳。
有史以来,第一次挂科。
让我先吃个西瓜冷静一下。
Word天,得吃多少个西瓜,才能不对自己失望。
我今天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会为自己的碎片式的交谈感到懊悔:明明在和朋友交流中得到很多启发,但我却自责在社交网络中浪费时间,而没有去做真正的学习?
完美主义人格型的知识焦虑,到底要怎么破?
说到知识焦虑,我现在焦虑到想偷偷控诉一下我亲爱的爸妈。(亲爱的爸妈,如果你们看到,给我个电话,我哄哄你们吧。)
为什么小时候,不给我买玩具?不让我玩游戏?
你们唯一给我买过的玩具就是那只上了链条就会一跳一跳的小青蛙。
说到这里都想哭呐。
你们舍得给我买衣服、鞋子、书籍、文具,只要是跟学习有关的,你们都给我最好的。可是啊,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年Mommy把准备送给同事孩子的那个洋娃娃带回家,我乐得都快飞上了天,两天后放学回家它从衣柜消失的时候,我哭得那叫一个肝肠寸断。
让我再哭一会儿。
Busy姐是个没有童年的孩纸。
出来工作以后,听大家聊起小时候的那些事儿,我发现我只剩下耳朵了。
我啥也没玩过。他们做过的事我听都没听过,她们玩过的东西我都禁止碰。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才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啥都玩儿!
其实不为控诉。我只是想,为游戏正名。
许多家长对游戏存在一种有失偏颇的见解。
读书的时候,书的内容是第一位的,因为通过读书学到的是显性知识,你可以直接明了地接受到书中的观点;当你玩游戏时,首要的价值是游戏怎样促使你思考,即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比如一些团战游戏,它更注重参与者与别人的配合度,对一个人的在团队意识和全局观的培养上,有一定的推动力。
游戏不一定会影响孩子对学业的专注度,不要因为可能沉迷的存在,就完全扼杀。
尤其看看现在的互联网游戏产业,会玩游戏的,都能上天了好吗!
正名完毕,接着焦虑。
现在,且让我引用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沈祖尧在2014年的毕业典礼演讲中的一段话,为明天的启航而续航——
“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更不能以他们开的汽车、住的房子来作准,而是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若大学课程一定要有一个实际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这种教育能给人以对自己的观点与判断的真理,给人以倡导这种观点与判断的力量。它教他客观地对待事物,教他开门见山直奔要害,教他理清混乱的思想,教他弄清复杂的而摒弃无关的。”
面对失败,总归会失望。
承认焦虑,也不过这样。
不负此生,仍然有胆量。
【佳丽撰】 一辈子不长 别让那真话 活埋在日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