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里的笨鱼

作者: 大禹治不了水 | 来源:发表于2023-10-21 14:06 被阅读0次

    我出生的村庄,紧邻一条大河。长大后,我见识了许多的江河湖海,才明白这条河实在称不上为“大”。

    北方的河,无论大小,总能呈现出一种壮阔之感。它不安稳,浪静时极少;也不拐弯,直铺到天际;更不矫饰,任由季节更替而随之变化。站在村里任意高处向北远眺,总能看到那一条闪着银光的蓝色丝带。在我的意识里,它的存在就好比日月星辰,成为了我生活里的一部分。小时候我便幻想过,村里所有人都是这大河里的鱼,说完人们便笑我。面对他们的讥讽,我大为不解,难道鱼儿就非要在水里生活?难道鱼儿这个称呼不是我们给定义的?难道它们不曾也会把我们当成鱼?有一次,我同小朋友们去河边玩耍,看到一条风干的死鱼,于是便悲从中来,似乎能体会到它生前的焦渴。

    长大后,我得知金鱼只有七秒记忆,由此推测鱼儿的思维也一定简单。妻子曾分享给我一条视频,大概意思是,这世上有很多人听不懂人话,若是遇到了这种人,千万别和他置气,他们前世大概率是只小动物,首次为人,还不太适应。这很明显就是在影射我。我的名字叫禹,和鱼同音,这样一想,便觉得很有趣,再次浮现出自己就是条鱼的想法。

    我生性愚笨,学习能力差,悟性也不高,对任何事物好像都提不起兴趣。小学的课堂上,我总是被窗外的蜻蜓和天上的流云吸引,思绪飘到九霄云外,哪里还听得进去老师的教授。除此之外,别人一遍就能听懂的解题,我总要听两遍。别人花一上午就背诵下来的课文,我总要花上一整天。上学快到学校门口,才发现自己忘记带书包。班级活动从来没有我的身影。剥煮鸡蛋不知道要用凉水给蛋降温。做什么事情总是能准确避开捷径,变着法地给自己增加困难。后来上了初中,班主任跟我父母讲:“你家那个,一天大眼睛叽里咕噜地转,也不知道合计啥呢。”合计啥,实话实说,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大脑经常是一片空白,就好像陷入了某种虚无。

    我喜欢发呆,发呆最好的去处就是河边。坐在花岗岩和铁丝组成的堤坝上,看着又蓝又远的天空,幻想着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我一会飞到天上,一会下至潜河里,一会又跃到了山上,时光就这么匆匆流走了。我20岁前,村庄面临拆迁,我们家搬到了城里。那时我依旧愚笨,脑子笨,嘴也笨,不懂变通,又恰恰做着最考验这些能力的销售工作。眼看着和我一起成长的鱼儿们跃进龙门,有上大学的,有去外地发展的,自己却依旧一事无成,最后只能回到了安置的回迁房里,娶妻生子,过着平凡的生活。因为我知道,我离不开那条河。

    我的生活虽平凡,可并非无趣,是文学让我生命变得丰富多彩。我常常在想,如果一条鱼变成了人,最大的喜悦是什么,不必多想,一定是它有了精神生活,有了情绪,并懂得了爱。

    小时候,我常常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动画片里的角色常常会跑到我跟前同我说话;田野上空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宇宙飞船;地上的小石子是房屋,水洼是湖泊,蚂蚁是一辆辆穿行其中的汽车;我在桌子上摆满水浒卡片,让他们重新上演新的故事;我时而变成矿工,在田野中发掘故事的宝藏;时而又变成猎人,游荡在村中,以鸟兽为伴。我让一个又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填满了我的童年,甚至舍不得时间去睡觉,去吃饭。如果成长的代价就是放弃幻想,被许多俗世事将心智填满,实在是人类最大的悲哀。长大后,发现早已尚失掉了某种能力的我,在满是浮游生物和杂质的洋流里游荡,直到文学出现,直到我在别人塑造的世界中忽然惊觉,原来我的生活并非单调乏味,原来幻想是可以付诸于现实,从此以后,文学并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文学给我提供了快乐,同时也让我感到了痛苦。当我阅读时,我感觉到了世界的纷繁,继而生命得到了拓宽,灵魂也被重塑。可是,当我合上书,重新回到世俗之中,却发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变。这种割离之感实在令人沮丧。我用了很多时间阅读,却用同样的时间去遗忘,只需短短的几个礼拜,书中的内容便再也记不起,那些阅读时光也好像从未存在,我不得不再想起自己就是条鱼,记忆短暂的金鱼。也许,我真的没做好为人的准备,就像那条风干的鱼,在这尘世中匆忙走一遭,留不下任何痕迹。

    前些日子,我再次来到河边。花岗岩堤坝早已被拆除,岸边修建了一条沥青跑道。岸边绿茵围绕,一些稀有的树木被移植过来,陪衬着一栋栋漂亮的高楼,河对岸山坡上零星散落的别墅,这些景致让我恍惚身处异国他乡。时光飞逝,世事无常,不变的除了这条河外,看来也只有那个愚笨的男孩,追寻着注定一辈子也得不到的答案。

    一想到人生这道无解之题,心下竟坦然了。纳博科夫说过,一个优秀读者,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只能是一个“重读者”。“真正的阅读就是重读。”这些话让我很受启发。一个满腹经纶的人,自然令人敬佩,可也也要接受个体的不同,笨人就用笨方法,一遍看不懂,我看两遍,记不住内容,就再读一遍,直到把一本书读透,把阅读当成生活方式。在此期间,也不必担心时间荒废,不必为书海浩瀚而感到遗憾,读好书,读经典,好的文学作品能教会你的东西,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我不但要读,还要写,我要记下读书过程中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把它写成文学作品,我要让它真正走进我的思想,与自己合二为一。

    如果要选出一部对我影响最大的那些作品,那一定就是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这本书是一部约95万字的恢宏巨著,历时一个月,阅读72个小时才将它读完。也是这本书,让我第一次对文学产生了敬畏心。只用短短的几天时间,当然无法了解一个天才作家历经十四年创作的艺术结晶。《顿河》是注定要拿来重读的,而且还要反复阅读。我在软件上读完了力冈老师翻译的版本,这次又买来了金人老师翻译的实体书,一方面想尝试一下不同版本,一方面也方便做笔记。接下来,我发布的作品会分为三类,第一类,着重于写作技巧。方便自己记录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喜欢写作的朋友。第二类,触类旁通的随笔。这类文章将会把我阅读之中所感所想,如实记录出来。第三类,文学作品。我会尝试以学到的写作技巧,或者灵感来创作出属于我自己的小说和散文,这样做即让自己感到充实,又能达到练笔的目的。

    顿河的故事虽然发生在近百年前,但我的生命里也有属于我自己的“顿河”,两条河也一定有着某种共通之处。马上就要到十一月份了,沈阳即将进入到漫长的冬季,河里也会结起厚厚的坚冰。卡夫卡曾说过,“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一把斧头。”同样,阅读也是吹开我们内心冻土的一阵春风。

    这个冬天,有阅读相伴,便不再惧怕寒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河里的笨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qa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