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八届教育创新年会上,一些优秀的教师上在公开课,我听了付雪莲老师和何捷老师的课,对名师的课做了认真的记录。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单,梳理《牛郎织女》等故事内容,发现四个故事的特点。
2、重读《孟姜女》,聚焦孟姜女这一人物,体会四大民间故事中女性主人公的形象。
3、结合材料,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
4、联系生活及文本,评析孟姜女的成败,感受民间故事中的“她”力量。
一:分享交流,梳理过程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这四个故事名,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牛郎织女》《白娘子》《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这四个故事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这四个故事是咱们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类,叫民间传说。前一段时间大家都读了《中国民间故事精选》(《田螺姑娘》)这本书,也完成了阅读单。谁来对照阅读单来说一说这些故事讲了什么?先从孟姜女开始。
出示表格:
指生根据表格内容说。
生:《孟姜女》中的男主人公是万喜良,女主人公是孟姜女,阻挠的人是秦始皇。面对阻挠时,男主人公是被迫去修建长城,女主人公则是反抗官兵在长城上哭泣。故事结局是把长城哭倒了。
师:非常好,你的语速要再慢一点,就会让大家听得更清楚。第二个故事,谁来分享?
生:《白娘子》的男主角是许仙。女主角有两个,分别是白娘子和小青,阻挠的人是法海。面对阻挠,男主人公是不肯做和尚逃了出来,女主人公白娘子是努力反对,小青是努力修炼为白娘子报仇。故事结局是法海被关在螃蟹中,许仙和白娘子又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师:从你的分享,我感受到书读得很细致。最后一个故事,谁来说?
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男主人公是梁山伯,女主人公是祝英台。阻挠的人是祝员外也就是祝英台的父亲。面对阻挠时,梁山伯被祝员外拒绝后一病不起,没过几天就死了。面对阻挠时,祝英台跳下轿子脱下红衣跪倒在梁山伯坟墓前放声大哭。故事的结局是,梁山伯的坟墓裂开祝英台跳了进去,与梁山伯化作一对白蝴蝶。
师:非常好,大家填的内容应该大同小异。请观察一下表格。看看你能从这些故事的内容中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故事里的男主和女主都会为了自己的爱情而努力,像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宁愿失去生命变成一只白蝴蝶也要和梁山伯在一起。
师:说得很具体,梳理一下,这些故事都是什么故事?
生:爱情故事。
师:在这些爱情故事里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都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谁付出的更多一点?
生:女主人公。
师:能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故事来说一说吗?
生:我最熟悉的是祝英台。我在故事中读到她为了跟梁山伯在一起,敢于与父母做对。最后,她聪明地决定要在梁山伯的墓前祭拜,老天爷也帮助她,让他们在一起。如果不是因为她敢于反抗父母,用聪明才智想出在梁山伯那里祭拜的办法,最后也不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师:在你的回答当中有两个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反抗”。祝英台面对父亲的阻挠,她做出了反抗。还有一个词是“机智”,这位同学说到了故事中的祝英台不是盲目反抗,而是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反抗。非常好!还有哪些同学有发现?
生:我发现这些人的爱情都有人阻挠。
师:我们民间有句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可这里的每个故事都有人去阻挠主人公的爱情。
生:我发现阻挠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白娘子》中,法海阻挠他们的爱情,但是法海最终还是被赶到螃蟹肚子里被关进去了。所以我觉得阻挠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师:从中作梗的人都没好下场,这是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那些故事里面的男主人公很多都是普通的凡人、平民,没有什么力量。
师:太了不起了!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爱情故事的结局都不好。
师:这是你的发现。还有吗?
生:我还觉得这些情节都很夸张,比如孟姜女千里寻夫,直接把万里长城哭倒800米。
师:真了不起,你还发现了故事表达上的特点。
生:老师,我发现女主人公们的身份都特别复杂,有的是仙女,有的是妖精,有的是一些平民女子。
师:说得太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织女是——
生:仙女。
师:牛郎和织女,人和仙的爱情不顺利。万喜良孟姜女,这两个是——
生:凡人。
师:普通人、老百姓。普通人的爱情也不顺利。许仙是人,白娘子是妖。人和妖的爱情也不顺利。梁山伯、祝英台,一个穷人一个富人,穷人和富人的爱情也不顺利。唉,太惨了。你看,我们通过表格这样一对比阅读,发现民间故事可不简单。它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所以这堂课,我们就来一起重读《孟姜女》。
板块二:重读故事,聚焦人物
师:在重读《孟姜女》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学期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有这样几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PPT,指生读。
生:快速阅读(1)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读;(2)在阅读中,带着问题读;(3)边读边想,抓关键词句;(4)熟能生巧,不断地练习。
师:读得真整齐。这里面提到了在阅读中要带着问题读,那么接下来我们的阅读中带着什么问题读呢?边读边思考,是什么支撑着孟姜女千里寻夫的?翻开书,我们一起重读《孟姜女》。重读《孟姜女》,思考:是什么支撑孟姜女千里寻夫?
(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从文本中找到了哪些支撑着孟姜女去千里寻夫的理由?
生:送寒衣。天冷了怕丈夫挨冻,就自己亲手做寒衣去送给丈夫。
师:这是最直接的。其实这跟我们的一个民俗还有关系。由于孟姜女哭长城的这个故事,长城内外就把十月初一这一天叫做寒衣节。这个节日是表达活着的人对已故的亲人的一种思念。你看,民俗跟我们的民间故事也有关系。还有什么?
生:可是我觉得她好欢乐。因为她在寻找丈夫的路上,想着能找到他,就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师:带着这种期待,很好。
生:我想的是她带着公婆的期望,还有那些路上遇到的人让她带个口信。那么多人的希望,再加上自己想着和丈夫过上幸福的生活。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她就更加期望,想去给丈夫送寒衣。
师:真了不起,我觉得此处应该有掌声。这个掌声,不但要送给这位同学还要送给孟姜女。孟姜女在出发之前,带着自己老婆婆、老公公的期待。一路上她也遇到了很多跟她情况类似的家庭。这些人也给了她这样的请托——希望她能够在长城那里找到自己的亲人,捎个口信回来。这份请托也是她千里寻夫的一个重要动力。
生:我还找到这些。她找他丈夫的时候,她正想着秦始皇的蛮不讲理。回想一路上的艰难辛苦,想找着丈夫那时候的欢乐。
师:这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好吗?
生:她们的感情很深。
师:这是对丈夫的爱呀。请你把“爱”字写上去。(学生板书“爱”)还有什么?
生:我看到故事中间的时候,看到了一首小曲,从这一首小曲,我就可以读出孟姜女就很盼望万喜良可以回到自己身边。
生:因为孟姜女跟她丈夫已经好几年没有见了,非常想见一面,所以孟姜女才去长城找她丈夫。
师:这是对丈夫的思念,对丈夫的爱。
生:孟姜女一路都想着一定要让丈夫穿上她亲手做的寒衣。这给她很大的力量,让她赶紧到丈夫那边。
生:孟姜女一心只想丈夫在身边,自己给他送寒衣,哪怕千挠万拦,也非要找到他,让他穿上不可。
师:这是一种什么的力量?
生:爱的力量。
师:不管千难万险,我都要去,一定要去。这里还有什么力量?
生:坚持不懈。
师:请你写到黑板上去。(学生板书“坚持不懈”)
生:是孟姜坚强的毅力,还有浓浓的思夫之情支撑着她。
师:这位同学说的是思念丈夫。还有吗?
生:孟姜女乐观向上的精神。如果不是想着能为让丈夫送寒衣,她已经没有那个毅力去坚持着走到长城那边。
师:把乐观写到黑板上。(学生板书“乐观”)哇,同学们真厉害!
生:我觉得孟姜女她是能吃苦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依然去长城见丈夫。
师:能吃苦、坚韧。(学生板书)
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说说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筑长城?
板块三:借助材料,发现特点
师:孩子们,支撑着孟姜女坚持下去的有这么多力量。我们刚刚讲的这四个故事是民间故事当中的一类——民间传说。那民间传说有什么特点呢?别急,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三则材料。谁的朗读最好,读给大家听听。
生:材料一,中国民间故事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而美好的愿望,也反映着不同时代的老百姓对现实所持的态度。材料二,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材料三,民间传说不同于一般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大都是根据人们的想像虚构的,传说却具有历史性、可信性特征和解释性功能。这种特征源于传说的创作一般都有相应的附着物。然后借用人们的口碑,采用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相传。
师:读完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发现?
生:民间传说其实是有一些依据性的,并不是完全就是虚构的。
师:真棒!一下子找到了要点。
生:我还发现民间传说是人们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师:这是民间故事的流传方式。
生:民间传说具有历史性可信性特征和解释性功能。
师:很好,你从这里知道了什么?
生:我从这里知道了。民间传说是可以给我们知识的。
师:可以了解一些历史对吗?
生:我还发现很多民间故事都寄托着老百姓的美好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还有呢?不着急,再读一读材料。
生:还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着不同老百姓的生活,看清楚老百姓对现实所持的态度。
师:用一句话来概括,民间传说的创作是依据现实而来的,不是随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比如《孟姜女》这个故事可能不是真的,但是故事里面有一些事物有一些人物是真的。长城是真的吗?秦始皇是真的吗?
生:是的。
师:那孟姜女这个故事是源于什么而起的呢?
生:秦始皇修建长城。
板块四:聚焦思辨,感悟智慧
师:接下来请大家再拿出你的阅读单。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说一说秦始皇为什么要修建长城?
生:秦始皇修建长城的原因是想保护北部边境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师:他为了国家的安定,还有没有不同的?
生:就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安全,秦始皇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的战略措施,其一就是修筑万里长城。
师:跟他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守护自己国土的安全,抵御北部少数民族的侵略。有没有不一样的?
生: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经常会来侵犯中原,所以要建造长城。
师:跟刚刚的一样。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我觉得是为了让人们老百姓过上美好的生活。
师:是的,守护百姓的安全。大家都找到了这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那现在问题就来了。明明修筑长城是一件对老百姓、对国家都好的事情。那民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态度呢?我们先来看两部分内容。这是孟姜女在千里寻夫的路上自己唱的那个小曲儿。谁来读一读?(PPT依次出示内容)
侬情。月儿圆圆亮光光,孟姜女恨透了秦始皇。要筑长城你自己筑,为何害我喜良郎?
师:孩子,我们知道反问句是很有力量的。你把最后一句再读一读。
生:要筑长城你自己筑,为何害我喜良郎?(读出反问语气,有力地)
师:比刚才好多了,那我问你,你从这首小曲里面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那个孟姜女非常恨这个秦始皇。
师:你看到了孟姜女对秦始皇修筑长城这件事的态度。
生:孟姜女不支持秦始皇去建长城。
师:孩子们,月儿圆圆分外明,月儿圆圆亮光光。千家万户的月儿都这么圆这么亮吗?
生:不是,每家的月亮都是都是圆的,因为在中国的节日里面中秋节就是月圆,都是家里面人团圆的节日。
师:那孟姜女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她在给万喜良送寒衣,她家的月亮圆吗?
生:不圆。
师:只有她一家的不圆、不亮吗?
生:还有。
师:是的,我们再来听听一位老大娘的哭诉。
(播放录音)老大娘哭出声音来了,断断续续地说:“埋了……没等……万里长城……修好……累死了……埋在……万里长城……底下了……你丈夫……我儿子……还有……千千万万……累死的……全埋在……万里长城……底下……”
师:老大娘为什么哭?
生:因为她的儿子死了,还有千千万万的人都死了,都不能与家人团圆,所以她哭。
生:老大娘觉得她的儿子为了修长城死了,连尸体也见不到,她感到很悲伤。
生:因为她很同情那些累死的人,所以在这里哭出来了。
师:为了修筑长城被埋的只有万喜良吗?只有老大娘的儿子吗?长城底下埋着的是千千万万的青壮年。孩子们,秦始皇作为一国之君,他成就了这样的一个丰功伟业,建筑了长城守护了国土的安宁。但是这份千秋大业背后,更多的是付出和牺牲。最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请你结合故事和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孟姜女到底成功了吗?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讨论:请结合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说说孟姜女成功了吗?
(学生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感觉从一个角度思考,她有点成功。其实说成功也不是成功,说失败也不是失败。
师:这样吧,就说说你认为的失败是什么?
生:失败是最后她虽然哭倒了长城。但是她的丈夫还是死了。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最后孟姜女自己也死了,也没有把那些口信带回去给那些托付她的人,还有她的老婆婆。
师:对呀,孟姜女一头撞死于山石之上。不但没把丈夫带回去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且自己也和丈夫一起死了。
师: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失败的。还有吗?
生:我认为呢,孟姜女是成功。因为她在天国看见了丈夫,并且让他穿上自己缝的衣服,她应该成功了。
师:她的愿望实现了。
生:我想反驳这位同学的看法。虽然孟姜女给丈夫穿上寒衣了,但是丈夫却已经死了,我感觉这个也不算是成功。
师:你还是认为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对吗?
生:我觉得孟姜女成功了,因为皇上让她做妃子的时候,她让皇上先把万喜良的尸体挖出来,然后祭“尊”。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让皇上祭“尊”?那得是皇上的祖先。等皇上祭“尊”完以后,她再一头撞死在石墙上。
师:好的,版本有很多,你看的版本不一样。
生:我觉得孟姜女已经成功了。她叫秦始皇把自己的丈夫的尸体挖了出来。随后是让秦始皇祭奠,然后给万喜良穿上了自己缝的厚厚的寒衣,接着自己一头撞死在山石上。她就是想,要死一起死,他们一起去了天国。
师:孩子们,这里关键的是,秦始皇想要把孟姜女纳为自己的妃子。她同意了吗?
生:没有。
师:她对秦始皇做出了自己的反抗。同学们,支撑着孟姜女一路坚持下去、支撑着孟姜女一头撞死于山石之上的是反抗的力量、是智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在民间故事当中,往往这些力量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也是在我们传统文化当中常被忽视的——“她”力量。(板书)
师:孟姜女有一颗不屈服的心,她在抗争自己的幸福。白娘子如此,织女如此,祝英台亦如此。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抗争的力量,民间故事才可以口耳相传,才可以熠熠生辉。
出示PPT:对比读、查资料、做联结、共分享。
师小结:孩子们,今天的这堂课我们通过表格对比读、通过自己课后查材料、通过与生活做联结、和大家一起在课堂上共分享一起重读了《孟姜女》,感受了民间故事当中的智慧和力量。希望大家在课后用上这些方法去重读这本《中国民间故事精选》,去发现更多的民间智慧。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