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阳如酒,依旧和几百年前那样透亮、香醇,然而光阴却在无声无息中,悄悄变换了岁月的模样。
五百年的时光渐渐斑驳了墙皮,风化了驮梁的石狮,唯有檐牙高啄雕梁可辨画栋依稀,尚有当日气宇,门匾和联题上的“鹿洞家声”、“紫阳世泽”在骄傲地提示着朱氏族人与朱熹的亲缘关系。中国人排族谱大抵有此惯例,姓黄的都是黄帝的苗裔,姓周的都是武王的后人。不过,这“鹿洞家声”四个字,还是能让人追想起朱家世代相承的耕读传统的。
吉水围的朱姓祖先大概是借着博罗公庄的那条河发展河道运输发了家,便建成了这气派不凡的围屋聚族而居,又因此处盛产桔子,是以名为“吉水围”。当初吉屋落成时,该是何等辉煌鼎盛,而且处处可见繁荣气象。然而年深日久,时易境迁,随着外面的世界愈加精彩,围屋也愈显古旧。终于近代子孙们都像鸟儿丟弃旧巢一样,搬离了日渐颓败的老屋。如今各房门前挂着的铁锁早已锈蚀,看起来好像几百年的光阴在此凝固住了,令人好生感慨。
转过一条夹巷,墙上一行歪歪斜斜的毛笔字吸引了我的注意:“今晚放电影”。这也许是当初哪个兴奋的孩童写下的,倒让人忍不住去想象:那晚的东门,祠堂前的小广场是怎样的人声喧闹,笑语盈盈。脚畔大概还有几条不时钻进钻出寻找小主人的黄狗儿吧?
与光阴的对视——游吉水围古村 与光阴的对视——游吉水围古村 与光阴的对视——游吉水围古村 与光阴的对视——游吉水围古村 与光阴的对视——游吉水围古村 与光阴的对视——游吉水围古村 与光阴的对视——游吉水围古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