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时候,我并不喜欢诗,只是突然地,好像所有人都在书本上写一句一行的文字,似乎是一种时髦的事,我就在家中,从书中摘抄几句看起来挺有诗意的句子,拼成一首诗。那时是初一。毫无疑问,我的行为与诗无关,或许与他们的时髦有关,但我并不觉得,这是我写诗的起点,这只是我意识到诗歌仍然存在的时候。
我后来与人谈起我写诗的起点,多半会向他们提起一件事:我对一个女同学说出我不喜欢《繁星春水》的原因,我觉得她的读书量应该多于当时的我,她想说点什么,但又停止了,只说了句:跟不懂诗的人说,算了吧。我有时还会添油加醋,说我对这个女同学还有其它的想法,这么说似乎更有戏剧性,而我也懒于找寻真相,因为真相有时比较无聊。其实我写诗的过程很平淡,就是那段时间疯狂地迷恋上诗词和诗歌,然后自己尝试动手写。写的时候是初二了,我记得比较清晰的是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那是自习课,别人几乎都在伏案做题,我却伸直脖子望向窗外,凝视着枫叶,放眼澄澈的天空,手里攥着笔,手出着汗,笔一个字一个字地挤出意象,费了一节课及其下课的时间,完成了一首《沁园春》。
初二疯狂地读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初三疯狂地读中外现当代的现代诗歌,两个阶段,都到了灵魂出窍的地步。读诗,在上课时感受其中的韵律。想一个诗句,如何从老师的口中出来,如何放到一首诗中。写一首诗,当自习,而且没人看我。每天出入学校,当作游子的离去与回家。考完试,有全人类走向自由时代的慷慨。还有旁若无人的朗读,好像在宣布解放到来。如果放在当下的观念中,我会因此而羞得脸红,好像与别人不同就意味着你是神经病。
关于初中,除了诗,我记忆不多。那时回家想写的不是作业,而是诗,只有诗,作业绝不可能占用写诗的时间。直到初中毕业,我写了一本古诗集,名曰《辗转集》,四本现代诗集,没有名,其中一本带到过高中教室,后来被我撕掉了。剩下的四本,我一直留到高中毕业,高中毕业之后,我把它们全丢进了废品箱,卖给收废品的,现在想来有一些后悔,因为我把记忆很便宜地卖掉了。
然而高中关于诗歌的经历,又让我理解当时的自己,把诗集当作破烂卖掉,是迈向现实的第一步。高中我想象着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社会,嘲笑着曾经的自己,又被未来的自己嘲笑。我宁愿一直活在梦中,一直在晚上看星空,一直下雨不打伞,时时刻刻读诗,用意象用幻觉解释现实。我嘲笑想要面对现实的自己,因为那个自己并不真正地了解现实,认可现实,对于彼时,对于此时,眼前的一切,都是带着隔膜的东西,都是不可理解不可理喻的东西。想要面对现实的自己,其实最远离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