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剽悍读书营读书读书人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悟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悟

作者: 暖楠说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8-10-27 09:12 被阅读48次

    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经验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若能提升反思和提问水平,那么每次遇到问题都是一个很棒的学习机会。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悟

    拆书目的:  把书当医生,为我创造价值、解决问题、提升学习力。

    拆解对象: 致用类书籍、自媒体文章、过往经验

    拆书原则:  反求诸己

    拆书详解: 

    01.避免雷区——先入为主

    从“不就是……”的先入为主的想法转变为“这件事的普世准则是什么?关键是什么?如何指导以后的类似事件?”。即:看书要谦虚,要思考共性和差异,努力捕捉造成异同的标准所在。采用类比法从多方面考察异同,而不要简单粗暴下结论,急于用旧知附会新知。

    比如“这不就是老生常谈的写作经验分享嘛,这些我早都知道了”,要转变为有用的费曼便签I——“这些写作经验和我原来了解到的有何异同,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对现阶段的我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其次,I便签的文字要尽可能平时客观,不要太多感概和华而不实的大道理,即提炼干货。

    02. 巧用A1便签激活大脑故事

    A1的故事讲述类似高手在回答读者问题时,通常先激活自身的经验故事库,从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的既往故事里,搜寻到经验匹配度最高的那个故事。

    目的故事要具有经常普遍性,不是自己偶尔一两次的经验之谈,而是具有久经考验的可靠性,既靠谱、又可复制,随时可迁移。之后按照事件发生的起因和结果,把故事生动的讲述出来。个中要素如果能和I便签中论述的客观事实有诸多吻合就更棒了。

    此时至于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成或败的导火索,溯源目的是把表面的知识内化为可以指导以后类似事件的标准。

    03.巧用A2便签制定计划

    A2便签的目的是指导切实可行的行动。一直以来我特别擅长表决心,发感慨,鸡汤泛滥,写着写着甚至都会感动自己。但回过头来,其实没有任何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过是一些伤春感秋的自说自话罢了。作者的提醒可谓醍醐灌顶,说的就是我这样不会应用知识的人。

    A2法的关键是制定可在当下或72小时内立即执行的目标,然后给此目标设定完成需要的时间、频率、验证方式、监督机制等,和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初衷紧密结合,才会奏效。

    真正落地去做,拆解后的知识才是自己的,否则说小了纸上谈兵,说大了空谈误国。


    ——怎样练习便签法?——

    01.生活处处皆便签

    何时何地都可以开展的便签训练法。首先,不必拘泥于形式的完备,如便签,致用类书籍等要素,而是可以在朋友圈转发文章或撰写读书感悟时,随时运用。

    第一步,先想想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或是让自己最受触动的点何在,努力用费曼技巧所谓的最平时质朴的语言言简意赅的客观描述。

    第二步,在自己的大脑中搜索类似的故事,生动还原,加以比照,关联结果,思考异同。

    第三步,设定目标,指导行动,不用太大,重在可控、可行。

    细想之,和金字塔原理的行文三部曲“what、why、how”有异曲同工之处。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如何做,形成的学习闭环不正是大脑在面对问题时最为有效的脑力锻炼吗?比起被动的接收,联系实际、举一反三,会让你更加印象深刻。

    又比如正面管教的授课方式是老师和家长学员间完全撇弃了传统的我说你听的填鸭模式,转变成抛出一个引子后,由学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重新还原当时的场景,自然得到的结论通常让其泪流满面或是醍醐灌顶。

    由此形成的心里巨大的冲击对为人父母的他们后续的行为指导也颇有意义。譬如,老师通常会在下课的尾声从感受、想法和行动三步来帮助家长学员更好的理清脉络,鼓励他们把计划的行动明确的讲出来,并在下一次课堂里鼓励行动回馈。

    由此可见,学习任何事物,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关键在于触类旁通,切莫不要轻易用自以为是的狭隘去阻挡更加深入的思考。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葆有无限好奇。

    02. 以教促学

    教是最好的学,以教促学,在实践中打磨观点,升级认知。还有,对目前市面上的各类付费课程,不能盲目相信,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多用自己的认知尝试检验事物的真伪。学会质疑,才能真正学有所获。


    ——碎片信息,

                    如何拆解——

    合理完善上下文,促成辩证逻辑

    01. 分析信息的关键是追问前因后果

    参考思路:作者为什么出此言论?——建立这个观点的前提和假设都有哪些?——假如是严谨的论断,我依据他的观点去执行,会达到怎样的效果?——如果不做,又会有哪些后果?

    02. 整理信息的关键是明确适用边界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观点的实例?

    用(使用条件):要这样做得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边(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的问题?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总结——

    知之真切笃行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ir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