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古代皇权社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但还是有很多人想挑战皇权,获得更多的权利和好处,这方面,皇帝身边的皇后妃嫔和太监,是最容易出纰漏的地方,典型如清朝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秦朝大太监赵高等。
但历史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不是所有的后宫娘娘都有慈禧太后那样的运气和手腕,太监自然也是鱼龙混杂,碰撞出的火花不尽相同。
东汉延光四年(125年)二月甲辰,汉安帝刘祜带着阎皇后和一帮贵戚南巡,三月庚申,一行人到达宛城时,汉安帝突然身体很不舒服,不得不下诏返回京师。
可刚走到叶县的时候,汉安帝已经不行了,没来得及立遗诏就在乘舆里驾崩了,时年32岁。
汉安帝是汉章帝刘炟的孙子、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原本没有资格继位,但汉和帝刘肇的皇后邓绥为了专权,在汉殇帝刘隆夭折后,舍弃汉和帝的长子平原王刘胜,迎立汉安帝;汉安帝也因此多年来活在邓太后和邓氏家族的阴影下,直到邓太后去世后才得以亲政,却不思励精图治,反而倚重宦官和阎皇后,把皇太子刘保废黜为济阴王,内政外交一片混乱。
济阴王刘保被废跟阎皇后脱不开关系,阎皇后也不愿让汉安帝这唯一的儿子继位,就跟兄弟阎显、大太监江京等人合谋道:"今晏驾道次,济阴王在内,邂逅公卿立之,还为大害。"
阎皇后等人认为,汉安帝死在外地,济阴王在京师,如果大臣们拥立济阴王为帝,他们也就没什么权力富贵可享了。
于是,他们没有对外宣布汉安帝的死讯,而是诈称汉安帝得了重病,仍然把他放在御车里,每天吃饭、请安等跟平时一样。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感到似曾相识?没错,几百年前秦始皇嬴政驾崩在外地后,大太监赵高、丞相李斯等人也是这么干的。
几天后,阎皇后一行人赶回京师,这才正式给汉安帝发丧,大臣们尊阎皇后为皇太后,阎太后临朝。任命兄弟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阎太后为了长久把持国政,就想册立一个年纪小的皇族子弟来当皇帝,就跟阎显等人定策禁中,迎汉章帝的孙子、济北惠王刘寿的儿子北乡侯刘懿为嗣。
济阴王则因被废黜的缘故,连上殿亲临梓宫的权利都被剥夺,哭得连饭都吃不下,群臣们听了也非常难过。
北乡侯是汉安帝的堂弟,继位资格要远小于济阴王,但在阎太后的支持下,他顺利登基。
阎显对位高权重的牟平侯、大将军耿宝很不爽,就派人弹劾称"宝及其党与中常侍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惲、侍中周广、野王君王圣、圣女永等更相阿党,互作威福,皆大不道。"
四月辛卯,樊丰、谢恽、周广下狱死,耿宝被贬为亭侯后自杀,王圣母子则被流放到雁门。
处理完这些绊脚石后,阎太后又任命兄弟阎景为卫尉,阎耀为城门校尉,阎晏为执金吾,至此阎氏兄弟把控朝政,作威作福。
十月丙午,北乡侯病重,中常侍孙程意识到机会来了,就对济阴王谒者长兴渠说道:"王以嫡统,本无失德。先帝用谗,遂至废黜。若北乡侯不起,相与共断江京、阎显,事无不成者。"
长兴渠认为孙程说得很对,中黄门王康、长乐太官丞王国等太监也都愿意跟孙程一起干。
另一边,大太监江京则对阎显说道:"北乡侯病不解,国嗣宜以时定,何不早征诸王子,简所置乎!"
阎显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北乡侯死后,阎显奏明阎太后秘不发丧,然后下诏征召宗室子弟,关闭宫门,屯兵自守。
十一月乙卯,孙程、王康、王国等19个太监聚集在皇宫西钟下密谋,丁巳夜里,孙程等人在崇德殿上汇合,然后攻入章台门。
当时,江京、刘发和李闰、陈达等人都在章台门附近,孙程与王康一起将江京、陈达等人杀死。
考虑到李闰的权势是宫内最大的,孙程等人想让他带头,就拿刀胁迫他:"今当立济阴王,无得摇动!"
李闰没有办法,只能答应,于是孙程等人把他扶起来,一起到西钟下迎11岁的济阴王即皇帝位,是为汉顺帝。
汉顺帝立即召集百官觐见,孙程等人留守省门,并命令虎贲、羽林兵屯守南、北宫诸门。
阎显当时在禁中,担心害怕地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小黄门樊登劝他以阎太后诏书的名义,让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带兵屯平朔门,来抵御孙程等人。
阎显就把冯诗诓骗到皇宫里,对他说道:"济阴王立,非皇太后意,玺绶在此。苟尽力效功,封侯可得。"
阎太后还授给冯诗等人印信,并对他们说道:"能得济阴王者,封万户侯;得李闰者,五千户侯。"
冯诗等人都答应下来,并以"卒被召,所将众少"等理由离开,阎显命冯诗与樊登在左掖门外带领军士,冯诗趁机杀掉樊登,然后归营屯守。
阎显的弟弟卫尉阎景从省中回外府,带兵来到盛德门,孙程传召各位尚书去抓阎景。
尚书郭镇当时在卧病,听说后立即率直宿羽林军赶到盛德门,遇到阎景后,从军士手中拔刀喊道:"无干兵!"
郭镇又下车宣读了逮捕阎景的诏书,阎景不服,还用刀斧砍郭镇,没砍中,郭镇拿着剑把阎景打下车,左右军士用戟叉住阎景的胸部将他抓住,押送廷尉狱,当天晚上就死了。
第二天一早,汉顺帝派使者到宫中夺得玺绶,驾临嘉德殿,又派侍御史持节将阎显、阎耀、阎晏等人下狱处死,阎太后被迁到离宫。
孙程等19名有功的太监都被封为列侯,是为十九侯,李闰没有第一时间参与,就没有得到册封,北乡侯被以诸王的礼仪下葬。
应该说,慈禧太后并没有那么容易当,阎太后还是弱多了,可这么多帮助汉顺帝的太监,其实也预示了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未来,真是一种悲哀。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 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20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欢迎阅读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