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睹余映潮老师风采

作者: 雨雪霏霏_1bd8 | 来源:发表于2019-06-02 13:52 被阅读6次

        2019年6月1日,这一天,因为余映潮老师的到来让这个周六显得不平常起来。我们来到实验小学,参加了“余映潮教育思想交流暨汝阳县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

        时隔半年,再次见到余老,备感亲切,已年过七旬的余老虽头发斑白,但依旧精神矍铄。温文尔雅,带着浓浓的书卷气,如同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家老爷爷,又像一位睿智的长者。

        余老的第一节课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这是余老第一次讲低段语文,余老进行的新的教学尝试。面对二年级的孩子们,余老的脸上挂着慈爱的笑容,眼睛看着孩子们,整节课都在认真地倾听每个孩子的读书声。教学开始了,范读诗的题目、范读古诗,三次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赞美的语气,层层递进,语言训练步步落实。

        在课堂上,余老的眼睛时刻看着孩子们,关注着孩子们读的一词一句,每一次都及时评价,评价富有针对性,肯定孩子们的努力并提出哪个地方需要再加强。孩子们在他的引导下,一遍又一遍的朗诵,诗文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厌其烦、不遗余力的引导、启发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诲人不倦”。

        背诵古诗时,我第一次在余老的一贯的黑白色里看到了彩色,看多了黑白色蓦然出现彩色,让人眼前一亮。好一幅荷叶图:荷叶层层叠叠、浓烈的绿铺面而来,在无边无际的绿色中几点荷花的红点缀其中,强烈的画面感映入眼帘,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吟诵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与画面相映,情景交融。

        未做片刻休息,紧接着上第二节课《学奕》,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余老关注到了这一点,一步步给学生搭建台阶,降低难度,给学生丰富的注释,关注到了每个词句,从词到句再到段,一步一个台阶,直至全文理解。巧妙设计话题,让学生通过四字词语来体会寓意,让寓意深入人心。朗读时,关注到了每个细节,语速、停顿、重读、易错的字,细致入微处彰显对文本解读之深,有站在山顶向下俯视之感。在课堂上,教给孩子们“文言短文四部习得法”:知、读、背、写。知注释,多层次朗读,背诵,写寓意。方法的总结让文言文的教学不再那么难,变得有法可循。

        余老的评课也是一绝,一边听课,一边打字,快速记下讲课教师的一言一语,包括诸多细节:教学各个环节、教师话语、学生发言、所用时间长短、新的创意。余老的评课还是一如既往的辛辣、一针见血。听了太多的敷衍之词,反而怀念余老评的体无完肤、不留情面!在评课中,余老再三强调课堂上要进行集体训练,关注到每个孩子,而不是个别孩子的个别表演,让我想起《论语》——子曰:“有教无类。”集体训练的做法充分诠释了这一教育观点。

        余老紧接着又做了《浅谈小学古诗文的教学》专题讲座。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对语文教师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在讲座中,且讲且朗诵,展示了深厚的古文修养,古诗朗诵再次让我们叹为观止,不同诗词,随手拈来,张口就吟。讲座内容可谓海量,笔记不过来,开始用相机不停照,大家唯恐漏记了任何一句。面对后辈,把自己几十年的心血和盘托出,长辈般谆谆教导,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余老的课堂,尽显大师风范,先生风采,如高山仰止,我辈心驰神往。忆昔日众生问道,佛不语,遂拈花一笑。看似随意的一个设计,背后却是别具匠心,每个环节、一言一语有多少心血蕴含其中。

        面对一位七旬老人,在语文教学上如此孜孜不倦,我不禁汗颜。作为尚还年轻的我们,有何理由偷懒,时光不待,青春不老,珍惜每一分钟坚持学习、刻苦钻研。

        谨以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睹余映潮老师风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st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