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的小情绪情绪管理
W4-情绪自助枕边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W4-情绪自助枕边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作者: May终身阅读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13:35 被阅读15次

今天想为大家介绍一本心理自助类长期排名第一的书籍《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心理学书籍中经典的经典,连续多年占据心理自助类书籍畅销榜第一名,全球销售超过500万册,是美国,加拿大,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最常推荐给抑郁症患者的书籍。自1980年出版至今,将近40年长盛不衰。

作者写作这本书时,主要针对抑郁症非药物治疗,后来发现对多种情绪障碍症(包括慢性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创伤后心理障碍症等)以及人格障碍症、负面情绪,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这本书适用于所有想全面掌控自我情绪的人。在后面分享中,为了叙述简便,只统一以抑郁来代表。

如果自己或身边的人,常常感到焦虑,抑郁,内疚,自卑,孤独,挫折,易怒,躁狂;或者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致索然,甚至心中盘踞着悲观绝望,痛苦难熬,度日如年;很想让自己更理性更开心,但是却会拖拉,觉得生活没劲;发现自己习惯逃避;有严重完美主义倾向,常常对自己不满意;想摆脱抑郁,却无助无望更抑郁,建议读读这本书。

作者认为:思维决定情绪,错误扭曲的认知是导致不良情绪的最主要原因,这本书就是帮助读者,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认知,自己对自己进行认知疗法,摆脱情绪混乱的困扰和痛苦。

全书提供了为期4周的系统化自我阅读和练习治疗体系,会请读者一边阅读,一边拿起笔来做测试,做练习,逐渐学习到有效的理念和技巧,帮助自己战胜不良情绪。还提供了22个简单有效的原则和技巧,深挖不良情绪背后的根源,学会掌控日常摇摆不定的不良情绪和自我否定行为,帮助读者安全度过生命中的每个低谷,让每个人的心灵天空清新明朗。

研究结果显示,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确实具有抗抑郁药的功效,甚至比用药的效果更好,在运用认知疗法三年后,评估诊断结果可以证明,72%的患者摆脱了重度抑郁症,70%的患者,三年内没有再寻求任何一种心理治疗,也没有复发。可以说本书是目前对付抑郁症最有效的康复书。

本书作者戴维.伯恩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认知疗法最重要的发展者之一,他发明了伯恩斯抑郁状况自查表,也是运用认知疗法,不使用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先行者,曾经获得很多业内重要奖项。

我接触到这本书,是心理咨询师推荐给家人,家人读了之后有非常大的帮助,成为特别好的自我调节指导手册。因此很想把这样的好书推荐给大家。

我选取了书中三个话题为大家做介绍 :

1.认知疗法效果怎么样?

2.自我诊断情绪——自疗第一步

3.破解情绪——思维决定情绪 

我们来看看第一个话题——认知疗法效果究竟如何?

首先介绍一下认知和认知疗法的概念。

认知是一种思维或心态,是我们一贯看待事物的方式,它会下意识钻入脑海,对个人感受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认知疗法,是一种治疗抑郁症和许多情绪障碍症的新型思维疗法,认为思维决定情绪,学会有效调节情绪,铲除扭曲的情绪,就可以康复,快乐也随之而来。

通过不同机构,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研究证明,认知疗法与用药物,或者心理治疗的方式,治疗抑郁焦虑以及负面情绪效果,总体要更好一些,而且没有副作用。

为大家介绍一个最经典的研究,在几年以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认知疗法中心,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有多位博士参与,这个调查组的主要工作是开展试点实验,将认知疗法与市场上广泛使用,而且疗效比较好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作对比。

他们把40多位严重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5人不服用药物,只接受认知疗法的治疗,另一组19人只服用抗抑郁药物,不接受其他的治疗。采取这种非此即彼的研究模式,是希望能最大程度的证明这种两种疗法的对比效果。

在这次研究之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抑郁症的心理疗法能和抗抑郁药物抗衡。两组患者的疗程都是12周,在治疗之前,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多种心理测试,进行系统评估,治疗结束后在一年之内每隔几个月评估一次。

小组选择的都是重症病人,是为了在最苛刻,最具挑战性的条件下检验认知疗法,研究结果特别让人鼓舞,认知疗法的疗效和抗抑郁药物相差无几,甚至比他们更好。

下图是44位严重抑郁症患者,在治疗12周后的状况:

在治疗12周后,只接受认知疗法的25位患者中,有15位完全康复,占比78%,另外有2位有所改善,仍然有轻微的抑郁症,有一位患者退出治疗,一位在12周后没有好转。

抗抑郁药物治疗患者的19人中,只有5位在12周疗程后完全康复,占比20%,有8位患者因为药物治疗产生副作用而退出,还有12位没有丝毫好转或者好转,收效甚微。

研究证明,许多采用认知疗法的患者,康复的速度远远快于药物治疗的患者。

那么认知疗法的疗效能持续多久呢?在治疗结束后的一年之内,调查组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一年内,两组中的许多患者偶尔还会有情绪起伏不定,但从整体看,他们能继续保持12周治疗结束时的疗效。根据心理测试和患者的自述,认知疗法组的患者感觉越来越好,复发率不到药物治疗组的一半,这种明显的差异足以证明,采用新疗法的患者康复情况更好。

以上是今天分享的第一个话题——认知疗法的效果究竟如何?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话题——如何进行情绪自我诊断。

本书的作者发明了一个量表,叫做伯恩斯抑郁状况自查表,简称BDC表,它是一项可靠的情绪测评工具,不仅能测出是否患上抑郁症,还能准确的测定严重程度,这个简单的调查问卷几分钟就可以填完,然后根据得分说明判断结果。

上图是《伯恩斯抑郁状况自查表》的一部分。如果觉得自己情绪、状态不是很好,可以用BDC表随时测试自己的情绪情况,如果确实情况不太好,作者建议一周测试一次,从分数的变化来看情绪是在改善、在恶化还是保持不变。

如果测量显示自己的情绪的确实不是太好,但是也没有很严重,总分25以下,可以根据书后边实际应用部分的方法,自己调节情绪。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超过25分,甚至超过50分,持续超过两个星期,说明已经比较严重,请务必考虑专业治疗。

以上是今天分享的第二个话题——情绪自我诊断的工具:伯恩斯抑郁状况自查表。

接下,我们一起来看第三个话题:破解情绪——思维决定情绪。

作者认为,是认知的扭曲,导致了大多数甚至全部的抑郁症状。思维与情绪的关系,可以看下图:

在真实世界中,会有一系列的积极事件、中性事件和消极事件,但是人在解读发生的事情时,会运用脑海中不断闪现的一系列思维,这就是人的内部对话。当你的感受来自于思维,而不是真正发生的事,所有的感觉都先由头脑处理,赋予了主观意义,之后才产生了情绪反应。所以说,思维决定了情绪。消极的思维是坏心情的真正元凶,学会调整思维就可以改变心情。

如果用实例来比喻,抑郁的情绪就像收音机频道没调准时候发出的刺耳音乐,问题不在于电子管或者晶体管出了故障,也不是因为电台频道的信号受天气影响失真了,只是需要调整一下即可,如果学会调整情绪上的频道,清晰的音乐又会再次传出,抑郁的情绪将随之一扫而空。

下面为大家列出作者总结的十大认知扭曲,这是所有抑郁情绪的罪魁祸首,由作者精心总结,凝聚了多年从事研究和临床工作的心血。在情绪低落时,这份表很珍贵,反复看这张表会让你明白,不过是思维在欺骗自己。

第一个认知扭曲,叫做非此即彼思维,是指用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看待整个世界,只要自己的表现有一点不完美,就认为自己是彻底失败的。比如,一位一直得100分的学生,不小心考了80分,他会说,现在我就是个废物,这就是典型非此即彼的思维,他也是完美主义的根源,会让人害怕任何错误或者不完美,如果一旦发生,就会认定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第二个认知扭曲,叫做以偏概全,只要发生一件负面事件,就认为失败会无休无止。比如一个小伙子鼓起勇气约了一位姑娘,姑娘因为已经约了别人,就礼貌的拒绝,小伙子就跟自己说:我永远都约不到姑娘,没人想和我约会,这辈子肯定就孤独终老了。根据他扭曲的认知断定,这位姑娘只要拒绝一次,以后就一直会拒绝,而且所有的姑娘都会这样。

第三个,扭曲的认知是心理过滤。指的是单单挑出一件事情的负面细节,反复回味,最后眼中整个现实世界都变得黑暗无光,就像一滴墨水染黑了一整杯水。当情绪抑郁时,就像戴了一副有色眼镜,镜片会过滤掉任何正面的内容,只有负面内容进入了脑海,而且人自己常常意识不到这种过滤的流程,因此就觉得一切都是负面的,这是一种坏的习惯,它会让人承受不必要的痛苦。比如一个学生考完了期中考试,他自己很肯定一百个问题中大约有17道题,没有答对就耿耿于怀,觉得自己可能会被学校劝退,等到试卷发下来,上面有一个说明:一百个问题,你答对了83个,这是本学年所有学生中的最高分。

第四种扭曲的认知是否定正面思考,指的是拒绝正面的体验,坚持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暗示自己:它们不算。这种消极的信念,与现实的体验相悖,但是却仍然会固执的坚持。这是一个很离谱的心理错觉,顽固的把中性甚至正面的体验转换成负面体验。

第五种叫做妄下结论,指的是喜欢用消极的理解方式下结论,即使没有确切的事实证明也会这样。

妄下结论典型的例子有两种,第一种叫做读心术。指的是,你可能认为别人瞧不起你,而且确信无疑,甚至懒得去查证。

第二种叫做先知错误,指的是好像能未卜先知,算准了自己会不幸,总认为会有倒霉的事情发生。

给大家讲一个既有读心的结论又有先知错误的例子。 比如打电话给一位朋友,没有人接,留言也没有回,你就心烦意乱,想:这个朋友是不是不想回我电话,这就是一种误解,是读心术的结论,接下来继续等,更加恼火,决定不再打电话给他,也不再追求真相了,你自己在心里说:如果我再打电话给他,他会认为我纠缠不休,我丢不起这个人。这就是典型的先知错误。

之后,你开始躲着你的朋友,并视之为奇耻大辱,三个星期之后你知道了,朋友其实从来就没有接到过你的电话和留言,所有的折磨都是自己找的。

扭曲认知的第六种叫做放大和缩小。对于自己的错误,或者他人的成就,会夸大它的重要性,对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又不理智的缩小。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看自己的错误时,会显得巨大无比,将一件普通的负面事件当成了害人的怪兽。

第七种扭曲认知叫做情绪化推理,指的是把情绪当成了事实的依据。逻辑是:我觉得我是个废物,所以我肯定是个废物。推理完全是一种误导。情绪化推理的常见后果就是拖延。

 第八种扭曲认知叫做应该句式。 鞭策自己时总爱对自己说:我应该做这个,我必须做那个。

这样只会让自己感觉压力重重,甚至心生怨恨,最终意志消沉。 这种句式带来的情绪后果就是内疚,当你把应该句式强加于他人时,自己会产生愤怒,沮丧,甚至仇恨的情绪。

第九种认知扭曲叫做乱贴标签。意味着用错误来树立一个完全负面的自我形象,这是一种极端的以偏概全,背后的理念就是衡量一个人,要以他的错误作为尺度。举个典型的例子:投资股票,没涨反而跌了,就会想:我是个没用的人,而不是想:我犯错误了。自己贴标签不仅是自寻烦恼,还是荒谬愚蠢的,人的自我不能等同于做的任何一件事情。

第十种扭曲的认知叫做罪责归己。是指某件事情与自己无关,但武断的认为,事情发生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证明了自己的无能。举个常见的例子,一位妈妈看到孩子成绩单上老师写的评语,得知孩子学习不认真,立刻就会指责自己:我真是个糟糕的母亲,看看我有多失败。这就是典型的罪责归己,它会导致极端的内疚。

罪责归己的根本原因,是混淆了影响他人和控制他人的概念,不论自己是什么身份,肯定都会影响身边的人,但是没有办法控制别人的行为,别人爱怎么做事是别人的事,与你无关。

以上为大家分享的是十大认知扭曲,以及导致的负面情绪。清楚有哪些认知扭曲,学会识别自己进入了什么样的认知误区,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用合理的方法去破解情绪。每种认知扭曲的对应的解决方案,在这本书的里都有详细的介绍。

这就是今天介绍的第三个话题:破解情绪——思维决定情绪。

以上内容是这本书的理论和研究部分,书中还有大量的方法、测试、练习、实例,简单易操作,易读易懂,可以帮助大家真正自助应对不良情绪。

现在普遍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出现各种负面情绪比较普遍,建议大家准备一本,认真读读,增加一些心理学知识,并作为工具书放在手边,情绪不佳时常常翻阅,对认识自己、调整情绪,帮助家人,都非常有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W4-情绪自助枕边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uh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