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对方表达的时候,你作为倾听者,接收到了源源不断的信息。这时候你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请你在头脑里自动画三个格,把听到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处理。
第一个格叫做“对方陈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事实”,把事实部分放在这。
第二个格叫做“对方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把情绪放在这。
第三个格叫做“对方期待我作出的行动”。在他表达了事实和情绪之后,一定有一种期待我作出的反应,这一点非常重要。
用这三个格,分门别类地处理我们听到的信息,这个方法就叫做结构化倾听。总结来说,结构化倾听 = 接收事实+感受情绪+理解对方期待的行动。
我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就知道了。
比如,我是客服,接到一个电话,用户说收到的货有破损,很生气地打电话投诉。
如果我笼统地去听,就会被对方暴跳如雷的情绪所误导。那我作出的反应是什么?只能跟客户说:“你别生气,你别着急。”这种沟通当然是没用的,因为我没有听懂他真正的意思。你越这么说,对方就会越生气。
但是,如果我学习过结构化倾听,我就知道脑子里面打三个格:
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对方收到了一个破损的商品。
情绪是什么?他很生气,也很着急。
他期待我作出的行动是什么?他收到了一个破损的商品,期待我赶紧给换个货。
所以你看,这个时候我才能作出正确的反应。我就要先告诉他说:“我马上给您发一个新的商品”,然后才是道歉和安抚情绪,沟通的效率就提高了。
你看,沟通的基础是什么呢?是通过结构化倾听,听懂对方的意思。今天学到的结构化倾听,事实、情绪、行动,对于单选环境的语境分析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应付,在复杂的高语境情境下,感觉自己的脑子就不够用了。分析不准确了。
举例:昨晚陪老三睡觉的时候,老三跟我说:“妈妈我好爱你的。”我也顿时回应到:“嗯,妈妈知道你很爱我,妈妈也爱你的,你觉得妈妈爱你吗?”
老三当时有点委屈的说:“我不确定……”
我顿时好奇的问他:“为什么不确定妈妈爱你呢?”
老三回答到:“你生气不理我的时候,我就觉得你不爱我。”
……
(我当时听到孩子这样跟我说的时候,我脑子嗡了一下,原来自己平时发脾气会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以后要注意:表达愤怒,而不能愤怒的表达)
昨天是不知道怎么把话题接下去的,今天学了“结构化倾听”,我也来练习分析一下:
1,事实:我昨天因为孩子们间打闹,轮流来哭的事情让我很生气,就不理孩子们了。 孩子们只知道妈妈不理他们了,这个事实;
2,情绪:这是让孩子觉得恐惧的,害怕妈妈不爱他们了;
3,行动:孩子们想讨好妈妈,让妈妈不生气,或是继续跟他们一起玩游戏,一起说笑。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让我知道和理解了孩子们的内心,这让我实现跟孩子们成为知心朋友的愿望又迈进了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