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今日看点
每一颗自卑的种子,都来自于原生家庭。

每一颗自卑的种子,都来自于原生家庭。

作者: 若杉 | 来源:发表于2016-07-25 12:56 被阅读853次
图:朱霞

文/若杉

1、

“老师,你知道吗?每次在我说‘你说的不对’的时候,我都感觉特别爽。”

“你觉得赢了我?”

“是,就是这种感觉。”

这是某次咨询中,来访者与我的开场白。这实在是一场有趣的对话。

通常情况下,来访者走进咨询室,自然是来寻求帮助的,若是咨询师的解释不正确,来访者感到失望还来不及,像这样以“打败咨询师为荣”的来访者还真是不多见。

我的这位来访者,我们暂且称他Z君,22岁,某TOP3高校研究生在读,阳光帅气的大男孩一枚。Z君应该是我的来访者中最聪明也最懂心理学的一个,读过弗洛伊德,学过自体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涉及学派之多让我咋舌,他也乐于在咨询中展现自己“学识渊博”。

回到上面的咨询,我接着问道:

“你有没有注意到,其实每次咨询,你都是带着两个人来的?”

“两个人?”来访者有点疑惑。

“一个来寻求帮助的你,一个试图打败我的你。”

“嗯,好像有点。”他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你好像在把人生的任意场合,变成一场PK赛的赛场,即使在咨询室里,在咱俩无论从年龄、性别、社会角色都构不成任何形式竞争关系的情况下,你还是在不自觉的跟我PK。”

“我不喜欢输。”Z君坚定地说道。

是的,Z君的确不喜欢输,却也很难找到赢的快感。

2、

在同龄人眼里,Z君早已赢得淋漓尽致,有着帅气的外表,读着国内最好的高校,有死心塌地爱他的女友,在学校的各种比赛中常常露脸,还顺手收获了一大批被他迷得神魂颠倒的小学妹。

但是,Z君内心始终有着掩饰不住的自卑。这份自卑,包裹在看似无懈可击的外表之下,他渴望着用成功去战胜它。

上学的时候,他希望自己成绩好,所以拼命努力考第一。,但是当真的考了全班第一,本该高兴快活的时候,他又羡慕着旁人不必努力便可拿第一的轻松姿态。

一瞬间有了新的目标,那份考第一的喜悦刚刚冒出来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仅仅在学习上,Z君的战场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球场自不必说,那是必争之地;情场当然也不能放松,女朋友一个接一个;偶尔兴起打个游戏,也必须得闯进世界前100;甚至连是否能够吃辣这种小事,他也必争个高下……

他努力拼,努力赢,却很少感觉快乐,因为每一次的赢都意味着前面有更大的目标,好像有什么东西追赶着他一直奔跑。Z君自己也想不明白,那份与身俱来、如影随形的自卑感究竟来自何处?

在咨询室里,我们共同揭开了答案:母亲严苛的教养方式。

3、

Z君的母亲是名企业高管,靠着自己一点点努力从无钱无背景做到旁人眼中的精英人士,严于律己,对于成功有无限渴望。对自己儿子,则更是苛刻。

Z君至今仍记得,自己把考了99分的试卷放在母亲面前寻求夸奖时,母亲一把把考卷扔在地上,淡淡的说:“为什么你不能考100分?”那一刻,他又委屈又失望,却不知道该如何告诉母亲,他是全班第一名。

因为成绩好,Z君常常作为“别人家的孩子”被各种阿姨夸奖,但当旁人在母亲面前说起:“你儿子学习真好”时,母亲的回应永远是:“这没什么”!

”记忆里,母亲从未夸奖过我!”Z君对我说。

可是没有哪个孩子不想得到最爱的母亲的夸奖。“既然母亲说学习好没什么,那就在别的方面做得更好一点。”  Z君这样想着,也这样做了。学校的钢琴比赛,他拿了第一,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他也拿了800米和跳远的冠军,可是,母亲还是没有夸奖过他。

于是,Z君积极去寻找更多的战场,去赢得更多的胜利,却依旧没有获得母亲的夸奖。久而久之,Z君早已忘了为什么那么喜欢拼,喜欢跟人比,但“一定要赢”,却成了自己融在血液里的信念。因此,我们便不难理解,Z君为什么那么喜欢打败我,他的咨询师。

阿德勒在《生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一书中,曾对自卑情结下了一个定义:“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对于Z君来说,那个无法应对的问题不是生活中的具个具体事件,而是“妈妈永远无法满足的要求”。

4、

我们常常在教育孩子时,吝啬夸奖,总怕“骄傲使人落后”,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夸奖翘尾巴。却不知,这样的教养方式,却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了“自卑”的种子。

因为在一个幼小孩子的内心,他读不懂母亲严苛背后是对他更好的期待,而是觉得“我不够好”,“母亲不爱我”。当他一次次努力的使自己变好,渴望得到母亲的夸奖,却始终未能如愿时,这种自卑便转变成深不见底的绝望,觉得“我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所以,他只能拼命努力,去找寻自己的一点点存在的价值。

而对于自卑感的消除,远不止“更努力追求成功“那么简单。就像Z君,尽管在人生的一场场PK赛中获胜,自卑感依然是“打不败”的敌人。在咨询中,咨询师常常要做的事情,便是一点点树立来访者的信心,让来访者相信,“自己是好的,是有人爱的,即使不那么努力,那么成功,也一样有人爱自己“,就像去悉心呵护一颗花种。

当有一天,那颗小小的自卑的种子,在爱的浇灌下、不断滋养,生长得更加美好而茁壮。它相信自己的存在可以装点这个世界,不再艳羡身旁娇艳的花朵,坚信:“有一天,我也会像你一样妩媚耀眼!”

那便是自卑感逐渐退去,自信的力量一点点滋长的时刻。

愿每一棵自卑的种子,都能开出一朵傲娇的花。更愿每一个家庭,懂得呵护自己深爱的幼苗,让它健康自信的成长,远离自卑的阴霾。

相关文章

  • 每一颗自卑的种子,都来自于原生家庭。

    文/若杉 1、 “老师,你知道吗?每次在我说‘你说的不对’的时候,我都感觉特别爽。” “你觉得赢了我?” “是,就...

  • 一个人的底色

    一个人的性格底色往往是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每个孩子就像是每一颗种子,原生家庭关系就是性格形成的土壤。那片土地是贫瘠...

  • 别小看原生家庭的影响

    序言: 请正视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原生家庭的影响就像一颗种子会埋在孩子的内心深处。随着孩子的成长种子也...

  •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

    常常看到一些字眼:“原生家庭对你们的影响?”“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原生家庭带来的苦难”“原生家庭的伤害到底有多深...

  • 2019年12月27日 分享

    今日名词:原生自卑。指的是原生家庭中,父母长期否定打击,或者冷暴力,给孩子带来的自卑感。原生自卑,是孩子一生的黑洞...

  • 【日更50/1000】关于与原生家庭,还需要看到的11个真相

    标签;#青音#原生家庭#自卑#伤害#和解 说到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人则认为“原生家庭理论”是胡说八道,还劝...

  • 让自己变得更好

    10/1010 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们来自于父母,但并不属于父母。我们来自于原生家庭,也是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 了解...

  •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这个词非常火。所谓原生家庭,指的就是你与父母组成的那个家庭。有毒的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可能是恐惧、自卑、...

  • 即使你的原生家庭千疮百孔,也要努力走出来。

    文|Andy 1 每多回家一次,就多揭开一次原生家庭的伤疤,我还能跨过原生家庭的坎吗? 关于原生家庭,马东老师都困...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读书感想

    塔拉的前半生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最大的不幸来自于原生家庭,最大的幸运也来自于原生家庭。 不幸在于有...

网友评论

  • TG4:比,也许为了证明,证明价值,证明能力,就等同自卑么?那些明明自己能做好的事,过分低估自己,而不敢做的才是自卑吧
    TG4:啊,是吧
    若杉:@TGTG 你其实分不同的程度,正常的比较有选择,比如会在特定领域希望自己做得好。但是文中的主人公属于任何事情都会比,是一种习惯性的比较,超过了正常的度,其实是自卑在作怪。
  • d7bf81243f4c:从小少了至亲的人鼓舞和夸奖,自卑已渗透到骨子里去了,以至于就算赢了全世界,也自卑到不敢承认自己的优秀。
    若杉:@爱大海的淡水鱼 是的,早期父母的抚养方式真的很重要
  • 07987c02a6d3:因为自卑,自己心理一度出现偏执。和这篇文章的男主人公一样,有些反感周围人的夸奖,觉得虚伪。再者自己是因为努力才得到成绩,而别人却轻而易举,有时候会为自己的努力羞愧。不过好在时间让我慢慢了解,现在心态好了很多。毕竟不是什么都能一争高下的。比,说是好强,多数因为自卑。

本文标题:每一颗自卑的种子,都来自于原生家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bg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