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作者: 读书的老王 | 来源:发表于2019-08-27 10:24 被阅读0次

    第二章:知识精英与公民意识-----大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青年是性格养成的阶段,青年人很容易接受环境的影响。难道我们应该听任下一代听取别人随意杜撰的故事,从而给他们的心灵留下有悖于我们初衷的思想吗?这是柏拉图在《理想国》说中的话。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多么重要啊。

    我们的先辈深知学问的旨趣所在,他们自己学养广博,也仁慈的希望科学之光能照亮后代的心灵。我们对实现这一希望抱有足够的信心-----只要教书育人的工作再继续,美德和自由的理念就后继有人。这是约翰.克拉克《给在哈佛儿子的信》(1796年)。从这位先生对孩子的教诲中,可以看到,大学应当教给孩子“美德和自由的理念”。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现在我们面临一个教育多样化的时代。虽然这样的教育环境不乏可取之处,却与社会的福祉相悖,因为这样的教育破坏了教育学生的共同基础,也抛弃了任何社会都需要的共同的远见卓识。这是《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1945年)中的一段话。

    教育在发展,需要继承传统,需要进行创新,教给学生们怎样的知识,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话题。

    进入哈佛大学的学生都是社会的佼佼者,他们年轻聪慧,在各个领域都出类拔萃。埃里奥特校长曾经希望,让学生“在各自学科实现最充分的发展”,那么,怎样为多样性的学生群体提供多样性的课程,就成为大学首要研究的问题。

    洛厄尔校长提出了哈佛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在我们这个复杂的现代社会里,通识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培养学生--广泛涉猎、学有专攻---的知识结构”。洛厄尔任校长的时候,特别强调通识课程和研修专业课程。同时特别通过课程的设置,以文理学院为例,选修课程包括:1、语言、文学、艺术和音乐;2、自然科学;3、历史、政治和社会科学;4、哲学和数学。这些课程的设置,突出对学生分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识教育实施了几十年,要保持一贯的教育目标是困难的,但通识教育课程有这么一个不变的信念:只要师生齐心协力,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是有保证的。

    通识教育是学生所接受全部教育的一部分-----首先是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感的人和公民。现在实施通识教育课程时,大家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在课程的变化过程中,原有的通识课程变成了新的通识课程。2005年后,哈佛大学规定学生要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各选择三门科目。但是哈佛根本不能保证学生在课程目录中随意选择三门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的科目,就可以学到什么。新课程完全放弃了共享知识、共享价值观甚至共享抱负的理念。由于没有什么明确规定学生需学知识的轻重缓急,哈佛实际上向世人宣布,在21世纪,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可以不知道“基因”、“染色体”和“莎士比亚”。这样的课程就片面了,学生的知识盲点,尤其是应有的常识,都不具备,课程设置多么难啊,这可是人们敬仰的“哈佛大学”啊!

    现在的哈佛课程中,鲜有体现人性自由启蒙理想和美国民主思想的。所以我们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即使是最有文化的美国人,也不能确定如何将我们的民主原则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有义务通过这些民主原则的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美国公民,这样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

    怎么培养人,培养出什么人,通过学校设置的什么课程才能达到目标,这是一个教育的永恒问题。课程太重要了,当然重要的还有课程的指导思想。联想到我们的中学,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如何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如何使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如何使学生既具有家国情怀、道德操守,又具有创新思维、探究能力?哈佛大学的课程故事给了我们许多思考。

    2019.08.25,开学前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ms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