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西方经典学习群》
伊壁鳩魯:致美諾西斯的信

伊壁鳩魯:致美諾西斯的信

作者: 思想筆記 | 来源:发表于2024-01-22 14:24 被阅读0次

    2024-01-22

    當我今天讀到這封《致美諾西斯的信》,我想起我極爲可愛的一位老朋友。他天生讓人喜歡,因爲你看到他盡力保重自己身體健康,並總是維持平和的情志。他認真工作,即便工作施加他很大的辛勞,他卻不見疲勞,還是堅持自己燒飯,維持口味的清淡與營養的均衡。他閑暇就徜徉自然,内心盼望著退休後當個農夫,自食其力,維持健康。他遭人負心的對待,卻沒有被誘惑表露瘋狂。他維持與家人朋友忠厚友愛的關係,不計付出地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考慮他們,因而也樂享他們持久的信任和忠誠。他很謹慎,做事仔細,對人無虧,有能力讓他人生不見危害;他很知足,不高看自己,而總是過得宜然自得。他這身本事,使他渾身散發一種不言而喻地讓人快樂的氛圍。這封《致美諾西斯的信》,讓我十分懷念他。

    關於伊壁鳩魯學説的重點,我想他的文字和思想都很平易近人,也不用説的太多。大略有:

    • 認爲神不干預人世,所以也沒有所謂命運之説,每個人要爲自己的生活負責。人死了就死了,沒有死後審判的纏累。
    • 生活的最高目的是快樂,即身體健康和心靈寧靜。爲了達成快樂,人需要有知識和道德。在這個意義上,柏拉圖所最重視的真理和美德都是快樂的僕役。
    • 伊壁鳩魯不認爲有絕對真理,及或有,其求知手段也應是來自感官的直接認知。伊壁鳩魯也不認爲美德的最高者有可能是正義或是仁愛,因爲達成個人快樂生活的要者是避免危險並知足常樂,在這個意義上更爲重要的美德是審慎(可能還有節制和感恩)。
    • 他對於審美的討論,我不太清楚,但很可能是以心曠神怡作爲標準的審美。
    • 如果還能進一步補充什麽,那就是,伊壁鳩魯解放了當時人對於罪的恐懼,他說人死了就死了,人不必擔心自己私下犯的罪會被神明監察。爲了解釋他對命運和生死的看法,他借用了原子論的思想,認爲物質聚散隨機,因此沒有來生,也沒有絕對的命運。進一步的資料可以參考我過去的筆記(2022-04-25 伊比鳩魯超越界觀念的哲學啟示2022-05-06 伊比鳩魯超越界觀念的哲學啟示22022-05-07 伊比鳩魯真理觀的哲學啟示2022-05-08 伊比鳩魯求道與倫理觀的哲學啟示),當時我正好翻到蘇格蘭作家弗朗西絲·賴特(Frances Wright,1795-1852)的《在雅典的幾天》(A FEW DAYS IN ATHENS),產生對伊壁鳩魯思想的興趣。但要我說,當時我自己思想的立場不上不下,如今回頭很多問題我都不求甚解,看法也是錯的。

    伊壁鳩魯的説法大有優點,許多人想要的不過是快樂的一生,但卻好像這樣的目標總是遙遙無期,永遠走不上幸福人生的坦途。這樣的多數人都該來讀讀伊壁鳩魯,他就會知道,期望身體健康,卻縱情享樂或是放縱于自己的懶惰而對身體缺乏關照,怪不得健康是不可得的。更爲要緊的是,期望心靈平靜,卻自傲自大,毫不節制内心的貪婪和虛榮,沉溺于嫉妒和仇恨,不克制自己的欲望、憤怒和激情,怪不得平靜的坦途無從走起;缺乏審慎,無能使自己的生活避免陷入可能的糾紛和過勞;對人沒有溫情,使自己孤立無援。

    賴特説得好(《在雅典的幾天》第10章):快樂來自:

    • 謹慎,將圍繞著你,把你的停泊在安息的避風港。
    • 節制,束縛你的欲望,消滅那些現在放縱只會帶來未來邪惡的事。
    • 堅韌,它適合你承受一切,戰勝恐懼,迎接死亡。
    • 正義,將在你的同伴中給予你安全感,在你自己的胸中給予滿足。
    • 慷慨,會讓你受到他人的喜愛,也會讓你自己的本性變得甜美。
    • 溫柔,會從敵人的惡意中解脫出來,讓你從朋友的善意中提取雙倍的甜蜜。
    • 感恩,會減輕責任的負擔,或者使承擔義務變得更加愉快。
    • 友誼,將為你的安全和快樂戴上王冠。

    然而,時代的風氣已經大為轉變,在伊壁鳩魯的時代,美德達致快樂的思想可能還遍及人心。時人塞涅卡對伊壁鳩魯的抱怨也只是他用了“快樂”這個名號來號召人實行美德的生活,但塞涅卡對於有德是引致快樂人生的坦途這一思想卻沒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難。但放在當今呢?追求快樂何不自私自利呢?

    快樂缺乏獨立的標準,所以高舉快樂作爲標準,難免就引起不同讀者的誤讀。實際上“快樂”作爲標準,在伊壁鳩魯也已經引起十分普遍的誤會了,更何況對於不同時代的讀者呢?有人捍衛伊壁鳩魯說,快樂當然能夠定準,只要是缺乏不快,就是達成標準。但這只是把一個不能盛水的漏勺反面再試——它依舊不能乘水。如果我們覺得快樂難以定準,難道反過來以不快作爲標準,我們就能找到標準嗎?

    我在這裡其實意思不在於抱怨伊壁鳩魯的思想含混不清,我認爲如果願意同情理解他的初衷和他的時代氛圍,他話中的預設、假設、沒説出來的地方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實在沒必要玩邏輯的游戲,一一指出他有哪些地方讓人心生懷疑。

    我在這裡抱怨的是,讓美德作爲快樂的僕從絕對是誤導求道者的。人心難測,夾雜貪婪私欲。如果要一個人以自己的快樂與否爲標準來辨別他行爲的好壞對錯,那麽恐怕我們這些懶惰、腐朽、平庸的人都會訂出一些很低的標準。我們可能甚至不願意限制我們的嫉妒、控制我們的怒氣、避免我們對人的仇恨,因爲做這些事讓我們“大感不快”。一個人要過上有美德的生活,是需要指導的,必須有一外在於他的美德標準才能讓人過上有美德的生活。我不認爲一個人以快樂爲標準(以誰的快樂為標準?)就能踏上修行美德的坦途。

    同時,讓知識作爲快樂的僕從也是錯謬的。一旦限定了最高的標準是快樂,知識只是快樂的僕役,那麽就陷入説法的謬誤。知識如果果然是快樂生活的僕役,伊壁鳩魯怎麽知道他宣揚的知識就是對的呢?知識如果果然就是拿自己的感官做一把尺來對生活有所認知,伊壁鳩魯自己爲什麽還費力從原子論的宇宙觀奠定人生觀的應然,允許自己推論以建立知識呢?

    錯誤的説法會導致求道困局。如果滿足自然的而必要的欲望是最高的標準,照這個規則,《天路歸程》中的約翰早就該壓抑心中的悅慕,駁斥其為妄念,而停留在平靜的半途了。畢竟,追尋悅慕的過程太長也痛苦,還不一定能找的到終點;這可一點也不自然也不必要。錯誤的説法會使求道者還以爲自己一直尋找所缺乏的是一種愚蠢,而耽誤了求道之路。

    於此我要説,求道者都該明白,平靜生活中靈魂終久的不平息宣告著:平靜的快樂畢竟不是最高的標準。


    參考:Letter to Menoeceus, By Epicurus, Translated by Robert Drew Hicks. https://classics.mit.edu/Epicurus/menoec.html

    參考譯文:

    問安。

    幸福是目的,智慧是僕役
    年輕時不要怠慢尋求智慧,年老時也不要厭倦尋求智慧。因為對於靈魂的健康而言,任何年齡都不會太早或太晚。如果說學習哲學的季節還沒有到來,或者說這個季節已經過去了,那就好比說幸福的季節還沒有到來,或者說幸福的季節已經不再。因此,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應該尋求智慧,前者是為了在年老的時候,能夠因為過去的恩典而在美好的事物中變得年輕,後者是為了在年輕的時候,能夠同時變得年老,因為他對即將到來的事物沒有恐懼。因此,我們必須在能帶來幸福的事情上鍛煉自己,因為如果有幸福,我們就擁有了一切;如果沒有幸福,我們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獲得幸福

    神不干預人間
    我不斷向你們宣佈的那些事情,你們要去做,並在這些事情上鍛煉自己,將它們視為正確生活的要素。首先要相信,按照人類的常識對神的概念,神是一個不朽和幸福的生命體;因此,關於他的任何事情,只要與他不一致,只要能維護他的幸福和不朽(and so of him anything that is at agrees not with about him whatever may uphold both his happiness and his immortality)。因為確實有神,對神的認識也是顯而易見的;但神並不像人們所相信的那樣,因為人們並不堅定地堅持他們對神形成的觀念。不是否認眾人所崇拜的神靈的人,而是肯定眾人所相信的神靈的人,才是真正的不虔誠。因為眾人關於神靈的言論並不是真正的先入之見,而是錯誤的假設;因此,最大的禍害發生在惡人身上,最大的福氣發生在善人身上,都是出自神靈之手,因為他們總是喜歡自己的優點,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卻把非自己同類的人視為異類而加以排斥。

    人死了就沒了
    習慣於相信死亡對我們來說不算什麼,因為善惡意味著意識,而死亡則是所有意識的消失;因此,正確認識死亡對我們來說不算什麼,就會使生命的死亡變得愉快,這不是因為給生命增加了無限的時間,而是因為消除了對不朽的渴望。因為生命並不可怕,對於那些徹底認識到生命的終結並不可怕的人來說,生命並不可怕。因此,說自己害怕死亡的人是愚蠢的,不是因為死亡來臨時會痛苦,而是因為死亡將臨時會痛苦(Foolish, therefore, is the person who says that he fears death, not because it will pain when it comes, but because it pains in the prospect.)。無論什麼東西,只要它來臨的時候不會造成痛苦,就只會在期待的時候造成毫無根據的痛苦。因此,死亡,這個最可怕的惡魔,對我們來說並不算什麼,因為當我們存在的時候,死亡並沒有來臨,而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們並不存在。因此,無論是對活著的人還是對死去的人,死亡都不算什麼,因為活著的人沒有死亡,死去的人也不再存在。然而,在這個世界上,人們一會兒把死亡視為最大的罪惡而避之唯恐不及,一會兒又把死亡作為人生毒惡的喘息之機。智慧的人不會厭惡生命,也不會害怕生命的終結。對他來說,想到生命並不可怕,停止生命也不會被視為罪惡。就像人們在選擇食物時,不只是簡單地選擇份量多的,而是選擇更令人愉快的一樣,智者也追求享受最愉快的時光,而不僅僅是最長的時光。告誡年輕人要好好活著,告誡老年人要善終的人是愚蠢的,這不僅是因為生命的可取之處,而且還因為同樣的鍛煉既能教人好好活著,也能教人好好死去(And he who admonishes the young to live well and the old to make a good end speaks foolishly, not merely because of the desirability of life, but because the same exercise at once teaches to live well and to die well)。更糟糕的是,有人說,不出生固然好,但一旦出生,就必須儘快穿過冥府之門。如果他真的相信這些,他為什麼不離開生命呢?只要他堅定地相信,他很容易這樣做。如果他只是在嘲弄,他的話就是愚蠢的,因為聽到的人不相信他。

    我們必須記住,未來既不完全屬於我們,也不完全不屬於我們,因此,我們既不能指望它一定會到來,也不能絕望地認為它一定不會到來。

    快樂是避免身體痛苦和心靈恐懼,保有健康和平靜。
    我們還必須思考,在欲望中,有些是自然的,有些是毫無根據的;在自然的欲望中,有些是必要的,有些是自然的,有些只是自然的。在必要的欲望中,有些是我們想要快樂所必須的,有些是身體想要擺脫不安所必須的,有些甚至是我們想要活下去所必須的。對這些事情有明確而肯定的理解的人,會把每一種偏好和厭惡都引向確保身體健康和心靈安寧(He who has a clear and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hings will direct every preference and aversion toward securing health of body and tranquillity of mind),因為這是幸福生活的總和和目的。因為我們所有行為的目的都是為了擺脫痛苦和恐懼,而一旦我們達到了這一切,靈魂的暴風雨就會平息?;生靈不需要去尋找缺乏的東西,也不需要去尋找其他東西來滿足靈魂和肉體的需要 ? (seeing that the living creature has no need to go in search of something that is lacking, nor to look anything else by which the good of the soul and of the body will be fulfilled)。當我們感到痛苦快樂時,我們才會感到需要快樂。因此,我們稱快樂為幸福生活的"α "和"Ω"。快樂是我們的第一和同類(kindred)的美好事物。快樂是每一種選擇和每一種厭惡的起點,只要我們把感覺作為判斷每一件美好事物的準則,我們就會回到它的懷抱。既然快樂是我們的第一和本源之善,因此,我們不會選擇任何快樂,而往往會放棄許多快樂,因為這些快樂會帶來更大的煩惱。如果長期忍受痛苦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快樂,我們往往會認為痛苦比快樂更重要。因此,雖然所有的快樂都是好的,因為它天生與我們相近,但並非所有的快樂都值得選擇,正如所有的痛苦都是惡的,但並非所有的痛苦都應該回避。然而,所有這些問題都必須通過相互比較,通過觀察方便與不便來判斷。有時,我們把善當作惡,反之,把惡當作善。同樣,我們把不依賴於外在的東西視為大好事,不是說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少用,而是說如果我們擁有的不多,也要知足常樂,因為我們真誠地相信,最不需要奢華的人卻能享受到奢華帶來的最甜美的享受,任何自然的東西都很容易得到,只有虛榮和無價值的東西才難以獲得。當饑餓的痛苦消失後,平淡的食物和昂貴的飲食一樣能給人帶來快樂,而當麵包和水送到饑餓的嘴邊時,它們能給人帶來最大的快樂。因此,讓自己習慣於簡單而廉價的飲食,就能滿足健康所需的一切,使人能夠滿足生活的必要需求,而不會退縮,當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吃昂貴的食物時,它就會使我們處於更好的狀態,使我們無懼財富(, and enables a person to meet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s of life without shrinking and it places us in a better condition when we approach at intervals a costly fare and renders us fearless of fortune)。

    道德也是快樂的僕役,而最需者是審慎
    因此,當我們說快樂是目的和目標時,我們並不是指浪子的快樂或感官的快樂,有些人由於無知、偏見或故意的歪曲而把我們理解成這樣。我們所說的快樂是指身體上沒有痛苦,靈魂上沒有煩惱。快樂並不是接連不斷的飲酒作樂,不是性愛,不是享受魚肉和奢華餐桌上的其他美食,這些都不會帶來愉悅的生活;快樂是冷靜的推理,找出每一個選擇和逃避的理由,摒棄那些會給靈魂帶來最大困擾的信念。在這一切中,最重要的是謹慎。因此,審慎甚至比其他美德更為珍貴 !,因為追求享樂的生活,不也是追求審慎、榮譽和正義的生活;追求審慎、榮譽和正義的生活,不也是追求享樂的生活。因為美德與快樂的生活融為一體,而快樂的生活與美德密不可分。

    他靠自己的判斷走在坦途上,不信命運愚弄
    那麼,你認為誰比這樣的人更優秀呢?他對諸神抱有神聖的信仰,完全不畏懼死亡。他孜孜不倦地考慮著大自然固定的生活目標,明白美好事物的上限是多麼容易達到和實現,而邪惡的持續時間或強度又是多麼微不足道(He has diligently considered the end fixed by nature, and understands how easily the limit of good things can be reached and attained, and how either the duration or the intensity of evils is but slight)。有些人把命運說成是主宰萬物的主宰,他對此嗤之以鼻,認為有些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偶然的,有些事情的發生則是我們自己的作用。因為他認為,必然性會破壞責任感,偶然性或幸運性是不穩定的;而我們自己的行為是自由的,褒貶自然歸咎於它們。事實上,與其屈服于自然哲學家(natural philosophers)強加的命運之下,還不如接受諸神的傳說。接受諸神的傳說的人(The one)對神靈抱有微弱的希望,認為如果我們尊敬神靈,我們就能逃脫厄運,而自然哲學家則對所有的懇求充耳不聞。他不認為偶然是神,就像世人普遍認為的那樣,因為在神的行為中沒有混亂;他也不認為偶然是原因(儘管是不確定的一個),因為他認為偶然不會分配給人們任何善或惡,從而使生活幸福,儘管偶然是大善和大惡的起點。他認為,智者的不幸勝過愚者的繁榮。總之,在行動中判斷正確的事情,最好不要把行動中判斷的成功歸功於偶然性的幫助。

    日日夜夜,你自己和與你相似的人都要在這些戒律和類似的戒律中鍛煉自己;這樣,無論醒著還是做夢,你都不會受到干擾,而會像神一樣活在人們中間。因為人生活在不朽的人中間,就會失去一切凡人的外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伊壁鳩魯:致美諾西斯的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se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