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进步一点点读书散文
李严落马:李严与诸葛亮矛盾已久

李严落马:李严与诸葛亮矛盾已久

作者: 十日十月Freddie | 来源:发表于2022-11-07 16:59 被阅读0次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早年在荆州任职,以才干著称。曹操攻打荆州时,李严流亡入蜀,为刘璋所用,历任成都令、护军,于刘备攻蜀时归附。刘备平定益州后,李严官拜犍为太守,因多次平定地方叛乱,并在当地兴修水利,政绩颇著,渐受刘备倚重,擢升尚书令。刘备临终之际,托孤给诸葛亮和李严,并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隐然有让他制衡诸葛亮之意。

    然而,李严名义上是蜀汉最高军事长官,实际上军政大权都在诸葛亮手上,他这个“中都护”纯属有名无实。此外,自从刘备去世后,李严便常年驻守永安(治今重庆奉节县东),直到建兴四年才调任江州,始终远离蜀国的权力中枢,可以说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对此,李严心里自然很不爽——同为先帝指定的顾命大臣,凭什么你诸葛亮可以大权独揽,我李严就得在一边凉快?

    为此,李严走了一步棋,就是私下怂恿诸葛亮加九锡,晋爵称王。此举表面上是在巴结诸葛亮,其实是想把他架在火炉上烤。假如诸葛亮脑子不清醒,真的迈出这一步,势必受到刘禅猜忌,也会令蜀汉的文武百官齿冷,从而让诸葛亮失去皇帝的信任和朝野的拥戴。到那时,李严就可以联络百官一起扳倒诸葛亮,最终取而代之。

    可是,李严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因为诸葛亮根本无意做权臣,而且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用心,遂严词拒绝。

    至此,双方的关系愈加紧张。

    当时,在朝中担任尚书令的陈震跟李严是同乡,他曾私下对诸葛亮说,“正方腹中有鳞甲”,即暗示李严这个人心术不正,迟早会生出事端。对此,诸葛亮当然心知肚明,但为了维护大局,他还是不想跟李严闹僵,遂一笑置之。

    建兴五年,诸葛亮准备发动第一次北伐,想调李严去镇守汉中。李严却推三阻四,根本不想去,还提出条件,要求诸葛亮划出五个郡,成立巴州,让他当巴州刺史。众所周知,蜀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只有益州一块地盘,下辖也就十几个郡,你李严一口气就要五个郡,还要另立一州,这不是明目张胆地另立中央吗?诸葛亮当然不肯答应。

    于是,双方矛盾加深,且有公开化的倾向。

    建兴八年,曹真欲大举进犯汉中,诸葛亮又命李严率两万人北上阻击。可李严照旧拖拖拉拉,不把诸葛亮的命令当回事儿,还扬言说曹魏的司马懿已经给他准备了高官厚禄,就等着他过去。

    诸葛亮知道李严是在讨价还价,出于大局考虑,不得不擢升其子李丰为江州都督。李严得到好处,这才动身去了汉中。随后,为了满足李严的权力欲,诸葛亮又把汉中的军政大权一并交给了他,以致百官议论纷纷,都说丞相太迁就李严了。诸葛亮只好对众人解释说:“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与其去攻李严之短,不如用其所长。”

    第四次北伐前,诸葛亮之所以把李严调回成都,并让他代行丞相之权,就是想填饱他的胃口,希望他别再生出事端。可诸葛亮万万没想到,即便他一再让步,李严依旧不安分,终究还是搞出了这么一大摊事儿。

    之前李严搞的那些争权夺利的小动作,尽管吃相难看,可毕竟没有给朝政造成什么损害,所以诸葛亮还可以容忍。但这一次,李严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突破了诸葛亮的底线——往小了说,李严是玩忽职守,欺上瞒下;往大了说,他破坏了蜀汉的北伐大计!

    所以,诸葛亮只能下狠手,彻底终结李严的仕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严落马:李严与诸葛亮矛盾已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xitdtx.html